晚唐文士张球生平索隐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敦煌文书和敦煌古碑铭中保留的张球署名作品、从佚失作者姓名的敦煌文书中已钩稽出的部分张球著述等,首先勾勒了这位晚唐文士生平的大致轮廓,即:张球出生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原本生长于江南越州,可能是于科举落第之后入幕新成立的归义军政权,累官至总揽文辞之责的节度判官掌书记,致仕后亦留居敦煌聚徒兴学、奉佛抄经,至公元911年尚在人世,在敦煌生活了五六十年.随后探讨了张球生平作品研究的意义,指出张球的生命轨迹与作品内容关乎的不仅仅是个人传奇,更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历史,对其人其事其文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剖析当有益于敦煌地区史、晚唐文学史、中国东西部地区文化交流史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细化与深化.
其他文献
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动态能力表现为为了维持一流学科的持续竞争优势,政府、高校等主体对学科发展机会进行识别管理、相关学科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素质和才能.动态能力对一流学科建设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在催生学科生长点、维持学科生态性以及强化学科回应性等方面.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仍然在机会管理、资源配置、特色形成以及创新回应等方面存在动态能力困境,从而制约了一流学科建设的环境适应能力.因此,创新学科组织模式、优化学科生态系统、突出特色学科培育、重构学科回应模式则是动态能力视角下一
全面调查了莫高窟壁画中的忍冬纹分布情况,通过对不同组合、构成方式的忍冬纹样等进行归纳分类,阐述壁画中忍冬纹的不同类型及特点.在实地考察统计的基础上列出莫高窟北朝洞窟各类纹样的量化比例以及分布状况,详细阐述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四个时期中不同纹样的覆盖、分布洞窟以及发展演变的脉络.
立足于出土秦汉历表类简册的整体特点,从简牍材质形制、书法风格及抄本特点等方面的一致性入手,对《悬泉汉简(壹)》中13枚残简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细致考证,局部复原5件年代可考的册书.并初步指出“历日”主要用于查看日期和时日禁忌,与近世流行的“宪书”“皇历”并无太大区别;而“质日”则兼具“历日”与“记事簿”的双重功能,与今日流行的台历较为接近.二者之别,主要在是否记事或预备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