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故事(14)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6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军中,有这么一款机枪,它陪美国人打了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多场战争,见证了几代美国人的心酸往事,堪称是“爷爷当兵时在用,爸爸当兵时在用,儿子也在用,孙子可能还会用”的美国传家宝。这款服役时间长达百年的神奇机枪,就是著名的M2重机枪。
  M2,人送外号“老干妈”。它诞生于1921年,今年恰好100岁,比很多国家的“国龄”还要大。其实,这个地球上从来不缺乏百岁枪械——M1911已经珠玉在前了。但不同的是,M1911早已经退居二线,甚至它的继任者M9手枪,也快要正式退休了。
  但M2不同,它就像熬死了儿子、孙子的路易十四国王,熬死了好几任继承人。每当传出M2要被替代的消息时,这款平时不甚显眼的枪械,总能“垂死病中惊坐起,军队服役又几年”。这不?XM806,XM312,都被它活活熬死了。

我不打坦克好多年


  大家可能很难想像,一开始,M2是以“坦克杀手”的身份诞生的。
  一战后期,美国人开始突发奇想,试图研发一种大口径机枪,来对付当时越来越多的装甲车辆。在今天看来,一战时期的装甲车辆大多“薄皮大馅”,火力也十分凑合——个别坦克甚至连炮都没有,只装备了几挺机枪。对于这些“脆皮”坦克而言,12.7毫米口径的M2威力已经十分豪迈。与此同时,M2体重又比小口径反坦克炮轻,正适合对付这些“脆皮”坦克。
  然而,直到1921年,M2的前身——M1921才研发出来。此时一战早就结束了,打坦克的梦想自然落空了。随后,美国人开始魔改M1921,推出了水冷防空型、风冷航空型、风冷地面型等多种型号。后来美国人发现,风冷地面型还是不够“冷静”,于是把枪管设计得更厚更重,催生了M2家族中最常见的一款枪械——M2HB(Heavy Barrel,重型枪管)。
  造化弄人,M2打坦克的梦想虽然破灭了,却意外地成为了坦克的好兄弟。1.65米长,加上三脚架共计58千克的M2和我差不多高、差不多重。对于步兵这群“人力骡子”而言,M2确实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但对于吉普车、坦克、装甲车而言,这点重量不算什么。
XM312重機枪,它是一个00后,体重13.6千克,三脚架重5千克,精度还比M2好,如果被装备的话,它就会是全球最轻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
XM806重机枪,它体重18千克,三脚架重10千克。XM806比XM312更年轻,但我感觉XM806实际上还没有XM312先进,或者说前卫
“谢尔曼”坦克炮塔顶部就有一挺M2。如今的M2已经是美军坦克的标配了
M2还有一个航空兄弟——M3机枪,F-86战斗机就以它为主武器,一侧3挺,共6挺

  与此同时,M2威力大、射程远,虽然打不了坦克,但打一打当时飞得不快的“脆皮”飞机、吉普车、“脆皮”装甲车(比如M113)还是很靠谱的。更何况M2的威力足以击穿诸如沙袋、树丛、小土坡之类的掩体,对于步兵还是很好用的。于是,“坦克杀手”M2,摇身一变成为了“坦克搭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坦克装甲车上。

并不优秀的M2


  在我还是一个懵懂军迷时,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M2这么老旧,为什么美国人就是不换了它呢?难道美国人就这么牛,款款枪械都经典,一用就能上百年?后来我才发现,美国很多枪械都很优秀,但M2是真的有点拉胯。
  在前几期文章里,我多次批评了不能开膛待击的RPK、M27等枪械,指出闭膛待击枪械连发/点射时,首发枪弹一定离群,对于机枪而言,这是一个很大而无法解决的BUG。RPK本质上是“步枪Pro”,闭膛待击还算情有可原。而M2作为专职机枪,居然也是一个闭膛待击的货色!不仅如此,作为一款机枪,它连个快换枪管都没有,要知道,大口径机枪的枪管发热可是非常严重的。
  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M2采用了一种非常不靠谱的管退式自动方式。对于机枪而言,管退式并不是原罪,但M2的管退式确实是原罪。管退式枪械的枪管不是固定的,而是要来回运动,是一个非常灵活的部件。灵活往往意味着晃动,而晃动又意味着精度不太好。
  为了避免枪管运动对精度造成影Ⅱ向,管退式枪械的枪管往往“掐头吊尾”。比如手枪的枪管,实际上都有前后两个接触点,只有这样,枪管运动才会更稳定。相比之下,M2的枪管又粗又长,重心非常的靠外,却只有枪管尾端一个吊点,就像是一根长长的钓鱼竿。
除了M113,很多轮式装甲车的侧后方也能被M2击穿。如今的M2当不了“坦克杀手”,但“装甲车杀手”还是可以勉强做一做的
直到2012年,美国人才把不能快换枪管的M2HB升级为能快换枪管的M2A1,枪管上多了一个可以作为支点的固定提把。用这个特征区分M2A1有8分准
最早采用管退式自动方式的马克沁机枪,水冷散热筒的最前方能够引导枪管,配合后方机匣进行“掐头吊尾”。但M2的水冷散热筒被抛弃了
M1919重机枪也是水冷改气冷的产物,但它改为气冷之后,风冷散热筒的前方依然能起到“掐头”作用

  其实吧,M2的枪管算得上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最早期的M1921有一个大大的水冷散热筒,其前端设计有专用机构,用于引导枪管,起到“掐头”的作用,这也是当年绝大多数管退式自动方式的马克沁风格机枪的共同套路。
  但水冷散热筒毕竟沉重且麻烦,美国人后来毅然决然抛弃了水冷散热筒,“掐头”自然也就不存在了。然而美国人只管拆不管补,似乎忘了增加对应的补偿措施。就这样,M2的枪管从此“裸奔”,变成单点悬吊的鱼竿。相比之下,M2的其它问题,比如结构太复杂、不完全分解时难度大、小零件多容易丢失、维护困难,已经显得不算啥了。

能狙击的重机枪


  一直以来,M2重机枪都有一个“狙击梦”。能狙击的重机枪,这在机枪世界中也是一朵奇葩了。等等,前文中,我们刚刚强调了这款机枪的精度不高,为啥它还能用于狙击呢?这还要从M2的闭膛待击说起。
  对于开膛待击而言,射手按下扳机之后,自动机要开始复进、闭锁,然后才会击发枪弹。复进时,枪械有剧烈的重心移动,闭锁时有巨大的撞击,对单发精度都有一定的影Ⅱ向。因此,注重单发/半自动精度的枪械,大多是闭膛待击的。
  作为机枪中的奇葩,M2偏偏也是闭膛待击的。与此同时,M2所用的12.7×99毫米机枪弹,也是一种比7.62×51毫米枪弹更适合远程狙击的枪弹。请注意,我并不是说12.7×99毫米比7.62×51毫米枪弹更适合狙击,只是说它更适合远程狙击而已。
  对于1000米以上的远距离狙击而言,命中多多少少是一个玄学问题。就算射手瞄得再准,就算枪械无比精准,可还是有很多我们不可预测的因素。就拿最直观的风偏来说吧:在弹头的“旅程”中,在500米处,可能有一道小横风,会把弹头向左吹偏,在1000米上,有一个上升气流,在1500米以上,又会突然出现一个该死的小漩涡。
罗斯·海斯卡克。1967年,他使用带瞄准镜的M2重机枪创造了2286米的超远狙击记录,直到2004年,这一记录才被打破
加装瞄准镜的M2。相传,美军狙击手还曾用装瞄准镜的M2重机枪对付我国的著名神枪手张桃芳
2018年10月狙击比赛中的M2。那篇“神文”的原话是:“巴雷特M82在1千米左右精度可以达到1~2角分,M2HB可以与之抗衡,想必它的精度应该与之相当。”

  我高三的时候,同桌是班中的班花,长得瘦瘦高高,颜值非常高,而我比她要重得多。有一天跑早操,操场上刮起了酷似《西游记》中的一阵妖风,我用手护住脸,淡定的在风中跑步,却看到同桌被风吹得寸步难行、摇摇摆摆。那一刻我就明白了,弹头越重,抗风能力越好。12.7×99毫米枪弹的弹头足足有45克左右,比7.62×51毫米枪弹的弹头重好几倍,抗风偏能力自然优秀。从这一点上讲,12.7×99毫米枪弹就更适合远程狙击。
  因此,12.7×99毫米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装备之前,本着“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原则,闭膛待击的M2确实可以去充当狙击临时工。而当专业的反器材/狙击步枪装备之后,就很少有人用M2去狙击了,毕竟M2本来也不专业。

M2精度到底如何


  前文中,我们分析了M2机枪的特点——作为闭膛待击的机枪,它连发精度不好,但单发精度挺高。但是,它的精度到底是什么水平呢?
  如今的网络上有一股奇怪的风气,那就是一边疯狂吹捧欧美,尤其是美国的枪械,一边疯狂贬低苏联、中国的枪械。说实话,这样做我还可以理解,毕竟我们和欧美先进水平有差距,被黑两句,我们无话可说。可是有时候,为了踩一捧一,一些奇怪的观点已经扭曲到了反智的程度。
  就比如说M2吧,它毕竟是一款百年机枪,所谓再经典的设计,100年不改,也不可能多优秀了。但是,奇怪观点是不管这个的,反正美国人用M2,那就是M2优秀,你国的机枪,比如89式重机枪,就是个垃圾。
  但是,M2毕竟快100岁了,闭膛待击、不可快换的枪管,这都是妥妥的“黑材料”啊!这么拉胯的设计,如何才能压倒89式呢?于是,明明是中国国籍,却整□“你国你国”的一些神秘人士,毅然捧起了M2的优点——这款机枪的单发精度高啊!
  2018年10月,美國人在本宁堡组织了一次年度国际狙击手比赛,比赛中M2和M82反器材步枪一同登台亮相。国内某自媒体根据这次比赛,发文疯狂吹捧M2“能与M82同台竞技,精度想必能与之相当”,然后就是“反观89式机枪”之类的话。
  说实话,我看到这篇吹捧M2的文章时吓了一跳,甚至有点理解不了。这篇文章到底是在吹M2?还是在踩M82?如果百年机枪M2真能与M82相当,那M82绝对成了一个垃圾——一款专业的反器材/狙击步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居然和百年前的M2打个平手,这也太丢人了。显然,M2精度一定是远不如M82的。那它的精度到底如何呢?
  《终极狙击手》一书中,其实已经记载了M2重机枪的精度。书中记载,精挑细选的M2HB机枪,配合上精挑细选的机枪弹(M2机枪没有狙击弹),实际的射击精度在3~4角分之间。这个精度基本上就是百米射击刚好能打胸环靶10环的水平,和普通步枪的精度差不多,并不优秀。
  那么,M2的连发精度如何呢?根据美国军标MIL-DTL-001298D的记载,M2HB的验收精度要求为:在100英尺(大约30.5米)进行10发点射,枪弹散布不应该超过8英寸(大约20.32厘米)。按照简单放大原则,那么在100米上,M2HB的枪弹散布不会超过66.6厘米。一般而言,枪械的实际精度会比验收精度略高一些。
  单发精度和连发精度都已经介绍完毕了,想必大家都对这两个精度心里有数。在我看来,M2的精度不能说稀烂,但也接近于垫底水平了。我只是实在搞不明白,那些更喜欢欧美枪械的人,为何哪壶不开提哪壶,猛吹M2的精度?难道,他们是在反串黑吗?
  本文中我们点破了M2的精度神话,下一讲中我们同样讲述一款神话破灭的机枪——M60。
  [编辑/何懿]
其他文献
【摘 要】构建科学适切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自主、多元、持续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是课程改革深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基于“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其中就体育课程改革而言,该校以培养学生“健康”为核心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手抓基础性课程的整合优化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同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上,在教艺锤炼上,也需借助“自主、合作、探究”的行动研究。对多数教师而言,教师的“自主”发展,在研究起步时往往力所不能,恰如植物界的“共生效应”,即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而与另一种植物一起生长则会生机勃勃。基于合作与探讨的研训模式所依靠的正是集体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借助阳光论坛这一研训平台,我们力求通过将个人与集体研讨结合起来
【摘 要】当前我们中小学校实际上实行的是无惩戒教育,这与真正的教育相悖。要重塑惩戒教育观念,应以法律和行政法规明确教育惩戒权。  【关键词】无惩戒教育 惩戒教育 中小学教育  【案例一】美国一个六岁小学生A和他的好朋友B闹矛盾,A以为B拿了他的玩具,A对B说,如果不归还玩具就杀了他。其实,A并没有杀B的意思,也不会那样去做,只不过是口头上说的气话。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没有像国人思维所料想的那样。首先
时值中美关系复杂微妙之际,2018年11月21日上午,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里根”号(CVN76)驶入香港进行访问。恰在之前三周内,该航母打击群不仅同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西太平洋实施规模空前的“利剑演习”,还同“斯坦尼斯”号航母打击群会师菲律宾海附近,举行堪比战争的实战演习。话里有话  查找“里根”号的航行日志,可以发现它到访香港的频率,有着奇特变化。上一次“里根”号访港是在2017年10月
1966年10月2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导弹结合试验,为核武器的实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真实客观地探究这一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记者日前专程拜访了有“中国核工业活档案”美誉的李鹰翔老人。  李老今年85岁,因为以前在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上就与他有过接触,所以谈话很随便投机。按照记者的请求,李老先谈了自己的简历。  个人履历  我祖籍是浙江宁波,出生地是上海。因家穷少年失学就业,解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许多德育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也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但仍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如缺少方法的调整,缺少情感上的激励和引导,缺少具有活力和魅力的教育活动等。这就要求我们就当前德育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德育新路子。对此,笔者就学校怎样在德育工作的困境中探索有效的德育课程谈些粗浅的做法。  一、细数“德”“育”的迷茫 
战略核打击平台  战略核潜艇又称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海基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海军强国首要发展的战略核打击平台。如美国将“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确定为优先度最高的武器装备研发项目;谋求复兴的俄罗斯首先发展的也是“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而即使“穷”得连军舰也造不起的英法两国,也没有放弃维护费用高昂的战略核潜艇,而是将几乎所有的核弹头都部署到了战略核潜艇上。为什么各国
“阿伦塔”号是“澳新军团”首艘完成了现代化改装的护卫舰,因为改装后的CEAFAR-2整合式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三种波段,它成了世界上的第一艘“三波段”护卫舰。图中的“改进型海麻雀”(ESSM)舰空导弹,由8单元MK41垂发装置发射,可以看出采用“热发射”方式,8单元共用1个燃气排导装置。红场阅兵中伊尔-78空中加油机和图-160轰炸机模拟展示加油德國“台风”战斗机对地攻击外挂配置  疫情期间的狙击训练
国庆70周年阅兵,英姿飒爽的女兵们身着各自军种、不同颜色的军装,以挂枪正步的姿态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什么是正步?军队为什么要练正步?  正步是军队队列的礼仪步伐,主要用于接受检阅的分列式、阅兵式中迎送军旗、队列前徒步觐见首长等。也常见外事礼宾、升旗仪仗、军乐表演场合中使用。  由于走正步时脚是向前方踢出,俗称踢正步、甩正步、拔正步等。  《队列条令》中明确指出,全体军人必须加强队列训练,培养良好的
PRS-1M最大拦截距离100千米, 拦截高度50千米, 携载常规战斗部  2019年6月4日,俄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俄空天军防空反导部队在萨雷沙甘靶场成功试射了新型拦截导弹53T6M/PRS-1M。PRS-1M是俄最新研制的近程拦截导弹,用于替代苏联时期生产、目前仍在服役的53T6/PRS-1反导导弹,装备俄军的A-135“阿穆尔”和A-235“飞机”M战略反导系统。相比于旧型近程拦截导弹,P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