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自由,请把这句话带给那200位骂渣男的媒体人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天,一名女记者在与男友分手之后,认为对方另有新欢,跳楼自杀了。这本来就是一出悲剧。
  但更可悲的是,一篇名为《200余媒体人致安徽广播电视台台长公开信》的文章广为流传,信中认为段姓女记者跳楼殉情,与其未婚夫潘某“突然、决绝的背叛和巨大刺激、打击”直接相关,并且联合200多位媒体圈同仁签名,强烈建议安徽电视台台长开除潘某和“小三”,语言非常激烈。
  现代社会里,恋爱分手,女人就自杀,我不会觉得这个女人多么看重爱情,我只觉得她自轻自贱。
  想必很多人都已经明白了,为了一个渣男自杀,不值得。然而,同时还有很多人说,为什么自杀,而不是杀了渣男和小三?要死三个一起死。对不起,这样同样是自轻自贱。假设真有人这么做了,我不觉得这是一个烈女,不认为其值得一丝一毫的同情歌颂。这只不过是一个杀人犯而己,与别的杀人犯没有什么不同。
  我看到微博上对此姑娘有一个评论:请你去了那边,替我告诉我那为情自杀的闺蜜:自从她死后,她的前男友很快就结婚了,很快生了孩子,孩子好可爱,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她原公司的人升职的升职,没有人再提起她;只有她的母亲日夜哭泣,眼都快哭瞎了……
  没错,你的死,不会有人记住,你的前男友,很快就过上平静的生活,将会有他的婚姻和孩子。如果他足够“渣”,你的死,不仅不会折磨他,让他良心不安,反而成了他的勋章,锦上添花;你流的血,将会成为他的谈资:“我太有魅力了,曾经让女人为我而死。”如果他稍微仁慈,你的死,只会让别人对他与你的分手达成谅解:是啊,那样偏激的女人,怎么能跟她一起生活啊,难怪要分手。
  可以说,为情自杀,伤心的,只有你的父母至亲;你所痛恨的人,甚至会间接地成为受益者。以生命换来的,只是亲痛仇快,实在是太廉价了。
  恋爱了可以分手,结婚了可以离婚,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我们的常识?这几个字有那么难懂吗?
  确实,对于大多数恋人而言,一旦进入恋爱当中,就相当于互相签署了“性专属权”,在恋爱期间,应该只爱一个人,不与别人发生性关系。但这种不立文字的契约,很容易被推翻。不管任何社会形态,均是如此。但那又如何?即便发现了对方不能守住他/她的承诺,作为情侣,你能拥有的权利,就是中断这种关系。但不包括用生命,或用私刑,去强迫对方只爱你一个人。在这种精神绑架之下屈从的,顶多是你的囚徒罢了,不是爱。
  婚姻也是同理,只不过多了一个经济的束缚。哪怕一方有过错,能惩罚的,也只有经济上的利益分配。
  我们能对伴侣拥有的全部权利,也就是离开,和特定情况下的经济补偿。
  感情洁癖,应该是高自尊,应该是一旦发现对方不爱自己了,马上抽身,也不再爱对方了。而不是,发现对方不爱自己了,便要把自己的生命绑在对方的“后悔”和“怀念”上。这是低自尊。
  两个独立人格的人,合与分,都是世间常态。只有有依附关系的,才会存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负责任。然而,现在看起来,连情侣之间的分手,都成了高危事件:不仅分手会出人命,还有社会高调声援,觉得你分手就是渣男,再恋爱就是小三,不死不足以平民愤。在这样的声援之下,一些在感情困惑中的姑娘也许就产生了一些幻觉,以为她的生命绑架、道德绑架是很好使的,以死殉情。不能不说,这些声援死者的行为,其实才是对死者最大的蒙蔽和欺骗。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明白,凡是爱情就有可能会有一天不爱了,什么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她从你的生命里退场了,你还得接受现实,重新找到合适自己的人、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
  越是纠缠于过去,越是想证明对方是烂人、对方辜负了你,你的人生就越不值钱。
  我不认为变心可怕。离婚自由,反而是社会对女性身心束缚较少、较宽容的一种表现。
  你要说出轨是错的,我同意;你要说文章、陈赫、林丹是渣男,我也不反对。但是,这些事情“恶”的程度,与它们收获的关注和恶意,是绝对不成正比的。
  同样,这200多名媒体人联名上书,就是把网络不署名的暴力,变成现实中的可见的私刑,妄图惩罚变心的男人和小三。这种手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单位文化盛行时,很常见。动不动就把家长里短的事情交给单位领导,动用行政力量来处置不听话的老婆、与别人有暧昧的老公;一旦夫妻关系不可调和了,更会去对方单位满地打滚,不搞臭对方绝不罢休;最好搞臭对方名声之后,对方还能乖乖地回家,保住婚姻。更有甚者,当事人不闹,别人也会帮他们打抱不平,帮他们闹。
  改革开放都好几十年了,思想解放了这么多年,就解放出了这么一群因为别人的婚恋问题大闹单位的媒体人?也就这么点出息了。
  尤其想到网络上赞同这200多名媒体人观念的人还很多,而且很多还很年轻,还是女孩,我就觉得很不安。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本刊有删节)
其他文献
上海在建设国际一流大都市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和城市系统改造,从而形成对土地的巨大需求.本课题以上海90年代以来土地供给为基础,借鉴香港土地供给的一些成功做法
进入21世纪,上海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城市管理水平能否顺应时代要求,再上一个新台阶,关键取决于能否创新.
在未成年的那段时光,我深刻体会到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哪怕是现在说起,留下的烙印也会隐隐作痛。  于是,年少的我就懂得了成人世界的道理:只有拼命努力,才能摆脱宿命。初升高,我是被保送的,大学也顺利考进高等学府。我夜以继日的努力,成了他们口中的“好运”。但我知道,只有这样,我才能离开这个地方,才能摆脱宿命的纠缠。  那个夏天,我只身一人第一次出远门。家乡的高山绿树换成了都市的高楼大厦,滚滚黄河水换成
“前任的前任下周要来西安出差,约我吃饭,你们说我是见,还是不见呢?”   吴亚冷不丁地在群里抛出这个问题,平静如水的群瞬间沸腾起来。   “前任的前任”——这个惹眼的称呼自带50集剧情。“我是不是应该改为,我前任的前夫约我吃饭,这样简单明了。”在这个仅限10人的“老铁”群里,吴亚真心求助了:“这事吧我可不敢和老婆说,别的地方我也不好意思说,你们说咋办……”   起初,实在觉得这事稀奇,老铁们多是逗
铜川市城乡建设管理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管理,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城市,开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