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工程概况
一炼钢改造工程低位料仓,位于一炼钢办公楼东侧中央大道西侧。地下建筑物的建筑外形尺寸为78.9mx20.3mx12.5m,基底标高—12.5m。施工区域的原自然地面标高0.95m,在基坑东侧,一炼钢的铁路运输线距基坑4.5m,西侧四层办公楼局基坑11m,北侧为火车运输端线,距基坑13m。该工程所处位置的地质地层为:见表1。
场地内地下水为上部滞水,由大气降水与生活排水补给,分布于杂填土中。地下水埋深1.1m左右,为承压水,淤泥质粉土为隔水层顶板,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
1.基坑设计方案与施工
1.1支护设计方案的选择
该基础工程的主要特点是:
(1)施工场地狭小,东侧西侧均有重要铁路线和大型施工设备运行。
(2)基坑开挖较深,自地表计13.5m。
鉴于以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的考虑,对各种支护方案进行科学比较,最后选择上部放坡(1:0.75),下部密排钢桩,锚杆支护结构。这种方案的特点是: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其施工顺序是挖土—打桩—挖土—敷设锚杆—挖土。既可以实行平行交叉作业,占地场地小,可在较狭窄的地段顺利施工。
1.2支护设计依据及计算结果
1.2.1基坑—6.5m以上采用放坡形式,坡高1:0.75
β=f(Φ、C、r、H)
NS=rH/c
K=1.1~1.5
当Φ=150时 β=63.810 查手册NS=9.40 则:
H=NSXC/Kr=6.6m大于6.5m 故基坑边坡稳定。
但这一计算结果是当坡顶无地面荷载时才稳定。而实际上,东侧有铁路运输线,西侧有40#塔吊运行,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加固区域边坡。具体的方法是:东侧的铁路线处于基坑南侧的部分距基坑较近4.5m,放坡前将这一段拆除。运输改至相邻的铁路线上。放坡后的相邻铁路线距基坑外边线3.5m。其坡面喷上30mm厚的混凝土防止坡面上土流失。西侧的塔吊是在轨道上运行,所以在塔吊靠基坑一侧的轨道下面设一排挖孔桩,将塔吊产生的压力直接传至—6.5m以下,从而保证上部边坡的稳定。
1.2.2桩锚支护计算
对于粘性土的设计采用值做进一步简化处理得:
C=0
Φ=300
R=18KN/m3
土压力计算考虑以下因素:
(1)钢管为栏栅式,可透水,不计水压力。
(2)不考虑桩体的摩阻力。
(3)火车与塔吊荷载按大面积均布荷载考虑q2=15KN/m2。
(4)作用在桩顶后的土按堆载计算q1=112KN/m2。
(5)作用在桩顶后的全部荷载为q1+q2=127KN/m2。
(6)桩按浅埋计算
ka=tg2(450-300/2)=0.333
kp=tg2(450+300/2)=3
eaq=qka=41.88KN/m2
设钢桩入土深度6m则:
E1=Rka(H+t)2/2=506.49KN/m
E2=eaq(H+t)=544.44KN/m
E3p=rkpt2/2=972KN/m
以桩上端下1m做为绞支点,桩的底端为自由端,对绞支点取距且满足∑M=0则:
E3(2/3*6+4.3)=E2(13/2-2.7)+E1(2/3*13-2.7)
E3=613.36KN/m
因计算被动土压力不能全部发挥作用可取小于2/3即:
E3/E3p=0.63<2/3 故被动土压力满足要求。
在平衡状态下同时满足∑M=0即:F+E1+E2+E3=0
F=437.55KN/m
设三排预应力锚杆,单锚工作拉力为:Rm=F/3=145.86KN/m
Mmax=Rm(t+H)-eaqH2/2-rkaH3/6=512.88KN/mm3
理论计算要比实际所产生的弯矩大得多,所以乘以折减系数0.74得:M=0.74Mmax=379.53KN/mm3。选Ι32a工字钢做为护坡桩则:
W=692.2KN/m||=200cm3
则:=0.74Mmax/nw n=2.7≈3根
无火车、塔吊区域计算略。
即设锚杆两排、单锚拉力Rm=190KN/m
桩长L=13m Ι32a3根/m
锚杆设计:
锚杆长度必须超过滑动破裂面3m。滑动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450+Φ/2=52.50,锚杆入土点到滑动面的水平距离为:a=6/tg52.50=4.6m。即自由段的长度为8m。锚杆采用螺旋钻干钻不排土,高压注浆工艺。螺旋钻直径为150mm,长度为1.5m,钻杆总长度为16m,与水平夹角130。
1.3桩锚施工
1.3.1本工程使用以下机械
(1)柴油打桩机 2台
(2)锚杆钻机 2台
(3)注浆泵 3台
(4)水泥浆搅拌机 1台
(5)交流电焊机 3台
1.3.2打桩
基坑北侧与东侧的北部用与设计等强度的重轨(60KN/m)每延长米打入5根。其他部位的钢桩因单桩打入时由于强度不足而弯曲,所以制成组合装打入。
1.3.3锚杆施工
因施工时间紧迫,所以采用干钻不排土施工工艺。钻杆之间用丝扣连接。横梁用Ι25a工字钢。工字钢焊接到护坡桩上。每一段横梁之间用12mm厚钢板等强度焊接成为一体。
1.3.4应用效果
本工程自开工到竣工历时1个月时间,总计打入钢桩615根,锚杆295根。经过3个月的支护工工程监测,最大变形量为5mm,周边的所有建筑物均为发生破坏,支护工程非常成功。
2.结束语
土层桩锚支护系统因为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施工技术,但是往往成功率却在60%以下,因此在具体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土压力的计算过程对那些因素考虑,哪些因素不考虑要结合实际情况。否则,考虑过多会使成本费用成倍增长而变得不经济。考虑过少则会因突发情况的出现产生重大事故。
(2)锚杆的孔深必须超过土层滑动面,并且在稳定的土层中达到足够的有效长度。一般有效长度为5-6m。太短不可靠,太长锚杆拉力增加不明显。同时要求螺旋锚头必须有一定至于有一定抗剪强度的土层中。
(3)本工程所采用的锚杆因其锚固体是粉土与水泥浆的混合胶结结构,因此必须实施高压注浆的方法才能提高锚固体的强度,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
(4)在深基坑的周围一般有各种管线和建筑物必须加以保护。在开挖前地下水为承压水,开挖后如采用井点大量排水或由于水力梯度与径流速度增大,会造成土体强度降低,土颗粒被搬运,从而造成因地面沉降或滑坡而产生被保护对象的损坏,以致造成重大事故。所以最好做基坑内的盲沟集水井,并做好桩间土的封闭。
(5)因施工后的锚固体曾树根状,其影响范围的土体的应力状态十分复杂,如何计算土体受力后应力变化还待进一步探讨。
一炼钢改造工程低位料仓,位于一炼钢办公楼东侧中央大道西侧。地下建筑物的建筑外形尺寸为78.9mx20.3mx12.5m,基底标高—12.5m。施工区域的原自然地面标高0.95m,在基坑东侧,一炼钢的铁路运输线距基坑4.5m,西侧四层办公楼局基坑11m,北侧为火车运输端线,距基坑13m。该工程所处位置的地质地层为:见表1。
场地内地下水为上部滞水,由大气降水与生活排水补给,分布于杂填土中。地下水埋深1.1m左右,为承压水,淤泥质粉土为隔水层顶板,粉质粘土为弱透水层。
1.基坑设计方案与施工
1.1支护设计方案的选择
该基础工程的主要特点是:
(1)施工场地狭小,东侧西侧均有重要铁路线和大型施工设备运行。
(2)基坑开挖较深,自地表计13.5m。
鉴于以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的考虑,对各种支护方案进行科学比较,最后选择上部放坡(1:0.75),下部密排钢桩,锚杆支护结构。这种方案的特点是: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其施工顺序是挖土—打桩—挖土—敷设锚杆—挖土。既可以实行平行交叉作业,占地场地小,可在较狭窄的地段顺利施工。
1.2支护设计依据及计算结果
1.2.1基坑—6.5m以上采用放坡形式,坡高1:0.75
β=f(Φ、C、r、H)
NS=rH/c
K=1.1~1.5
当Φ=150时 β=63.810 查手册NS=9.40 则:
H=NSXC/Kr=6.6m大于6.5m 故基坑边坡稳定。
但这一计算结果是当坡顶无地面荷载时才稳定。而实际上,东侧有铁路运输线,西侧有40#塔吊运行,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加固区域边坡。具体的方法是:东侧的铁路线处于基坑南侧的部分距基坑较近4.5m,放坡前将这一段拆除。运输改至相邻的铁路线上。放坡后的相邻铁路线距基坑外边线3.5m。其坡面喷上30mm厚的混凝土防止坡面上土流失。西侧的塔吊是在轨道上运行,所以在塔吊靠基坑一侧的轨道下面设一排挖孔桩,将塔吊产生的压力直接传至—6.5m以下,从而保证上部边坡的稳定。
1.2.2桩锚支护计算
对于粘性土的设计采用值做进一步简化处理得:
C=0
Φ=300
R=18KN/m3
土压力计算考虑以下因素:
(1)钢管为栏栅式,可透水,不计水压力。
(2)不考虑桩体的摩阻力。
(3)火车与塔吊荷载按大面积均布荷载考虑q2=15KN/m2。
(4)作用在桩顶后的土按堆载计算q1=112KN/m2。
(5)作用在桩顶后的全部荷载为q1+q2=127KN/m2。
(6)桩按浅埋计算
ka=tg2(450-300/2)=0.333
kp=tg2(450+300/2)=3
eaq=qka=41.88KN/m2
设钢桩入土深度6m则:
E1=Rka(H+t)2/2=506.49KN/m
E2=eaq(H+t)=544.44KN/m
E3p=rkpt2/2=972KN/m
以桩上端下1m做为绞支点,桩的底端为自由端,对绞支点取距且满足∑M=0则:
E3(2/3*6+4.3)=E2(13/2-2.7)+E1(2/3*13-2.7)
E3=613.36KN/m
因计算被动土压力不能全部发挥作用可取小于2/3即:
E3/E3p=0.63<2/3 故被动土压力满足要求。
在平衡状态下同时满足∑M=0即:F+E1+E2+E3=0
F=437.55KN/m
设三排预应力锚杆,单锚工作拉力为:Rm=F/3=145.86KN/m
Mmax=Rm(t+H)-eaqH2/2-rkaH3/6=512.88KN/mm3
理论计算要比实际所产生的弯矩大得多,所以乘以折减系数0.74得:M=0.74Mmax=379.53KN/mm3。选Ι32a工字钢做为护坡桩则:
W=692.2KN/m|
则:
无火车、塔吊区域计算略。
即设锚杆两排、单锚拉力Rm=190KN/m
桩长L=13m Ι32a3根/m
锚杆设计:
锚杆长度必须超过滑动破裂面3m。滑动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450+Φ/2=52.50,锚杆入土点到滑动面的水平距离为:a=6/tg52.50=4.6m。即自由段的长度为8m。锚杆采用螺旋钻干钻不排土,高压注浆工艺。螺旋钻直径为150mm,长度为1.5m,钻杆总长度为16m,与水平夹角130。
1.3桩锚施工
1.3.1本工程使用以下机械
(1)柴油打桩机 2台
(2)锚杆钻机 2台
(3)注浆泵 3台
(4)水泥浆搅拌机 1台
(5)交流电焊机 3台
1.3.2打桩
基坑北侧与东侧的北部用与设计等强度的重轨(60KN/m)每延长米打入5根。其他部位的钢桩因单桩打入时由于强度不足而弯曲,所以制成组合装打入。
1.3.3锚杆施工
因施工时间紧迫,所以采用干钻不排土施工工艺。钻杆之间用丝扣连接。横梁用Ι25a工字钢。工字钢焊接到护坡桩上。每一段横梁之间用12mm厚钢板等强度焊接成为一体。
1.3.4应用效果
本工程自开工到竣工历时1个月时间,总计打入钢桩615根,锚杆295根。经过3个月的支护工工程监测,最大变形量为5mm,周边的所有建筑物均为发生破坏,支护工程非常成功。
2.结束语
土层桩锚支护系统因为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施工技术,但是往往成功率却在60%以下,因此在具体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土压力的计算过程对那些因素考虑,哪些因素不考虑要结合实际情况。否则,考虑过多会使成本费用成倍增长而变得不经济。考虑过少则会因突发情况的出现产生重大事故。
(2)锚杆的孔深必须超过土层滑动面,并且在稳定的土层中达到足够的有效长度。一般有效长度为5-6m。太短不可靠,太长锚杆拉力增加不明显。同时要求螺旋锚头必须有一定至于有一定抗剪强度的土层中。
(3)本工程所采用的锚杆因其锚固体是粉土与水泥浆的混合胶结结构,因此必须实施高压注浆的方法才能提高锚固体的强度,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
(4)在深基坑的周围一般有各种管线和建筑物必须加以保护。在开挖前地下水为承压水,开挖后如采用井点大量排水或由于水力梯度与径流速度增大,会造成土体强度降低,土颗粒被搬运,从而造成因地面沉降或滑坡而产生被保护对象的损坏,以致造成重大事故。所以最好做基坑内的盲沟集水井,并做好桩间土的封闭。
(5)因施工后的锚固体曾树根状,其影响范围的土体的应力状态十分复杂,如何计算土体受力后应力变化还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