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中的“好意”,专指为孩子推荐阅读书目。阅读原本就是个性化很强的行为:一盏黄灯之下,独自捧着本书,静静地读着,浸淫其间,思想随着文字畅游。读到精彩处,拍案叫好,早忘却身在何处。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我是酷爱阅读的。可能是因为职业缘故,我常受家长委托为孩子推荐阅读书目。每逢此时总感为难,因为我反对为不熟悉的孩子做阅读推荐。源于家长的迫切,常保守地讲出几个名目,但仍如履薄冰,心有余悸。为此,特意撰文呼吁:孩子们,我的好意,你别领!
鲁迅也曾委婉地推辞为青年推荐书目,他说:我不想把自己没看过的书让诸君去啃,还是自己寻去吧。这话说得在理。试想一下,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必须与孩子的喜好、生活环境、理解水平等因素相匹配,这样的推荐才能深得孩子的心,也才能促进他阅读。可是掌握这些信息谈何容易,没有亲密接触怎能得证?不得证就推荐,不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吗?
说到推荐,新课标正大张旗鼓地做着这件事,附录上罗列了一长串所谓“必背”篇目,大家一致叫好。我看未必真好。此举产生很多效应:其一,富了出版商,许多冠名“新课标必背篇目”的书刊如雨后春笋,雄踞书店醒目位置就是证明。其二,苦了孩子,说是供六年内阅读记忆,可是考试中出现这些诗句时,倒像是“黑白无常”一般,没有序列,没有节制,让孩子措手不及。几次碰壁后,老师们只好来个万全之策,“宁可背诵完整,不可遗漏一句”。在强制实施的短期记忆下,经典篇目面目狰狞。其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有了这所谓的重点推荐,许多教师、孩子的眼中就只有这些篇目,至于其他的当然熟视无睹。殊不知“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好的文章如同汪洋大海。可是因为推荐,众多的名篇佳句就这样被拒之门外。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个案例吧:据2007年10月24日《北京晨报》报道,萨科齐出任法国总统后颁布的第一个命令,是强制要求全国高中生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反纳粹小英雄居伊
鲁迅也曾委婉地推辞为青年推荐书目,他说:我不想把自己没看过的书让诸君去啃,还是自己寻去吧。这话说得在理。试想一下,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必须与孩子的喜好、生活环境、理解水平等因素相匹配,这样的推荐才能深得孩子的心,也才能促进他阅读。可是掌握这些信息谈何容易,没有亲密接触怎能得证?不得证就推荐,不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吗?
说到推荐,新课标正大张旗鼓地做着这件事,附录上罗列了一长串所谓“必背”篇目,大家一致叫好。我看未必真好。此举产生很多效应:其一,富了出版商,许多冠名“新课标必背篇目”的书刊如雨后春笋,雄踞书店醒目位置就是证明。其二,苦了孩子,说是供六年内阅读记忆,可是考试中出现这些诗句时,倒像是“黑白无常”一般,没有序列,没有节制,让孩子措手不及。几次碰壁后,老师们只好来个万全之策,“宁可背诵完整,不可遗漏一句”。在强制实施的短期记忆下,经典篇目面目狰狞。其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有了这所谓的重点推荐,许多教师、孩子的眼中就只有这些篇目,至于其他的当然熟视无睹。殊不知“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好的文章如同汪洋大海。可是因为推荐,众多的名篇佳句就这样被拒之门外。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个案例吧:据2007年10月24日《北京晨报》报道,萨科齐出任法国总统后颁布的第一个命令,是强制要求全国高中生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反纳粹小英雄居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