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要目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为期数,后为页码)
  视 点
  寄语未来的劳动者:生命仅有一次王宏伟(1∶1)
  确保质量——职业教育满足公共期待的关键
  曹鸿骅(2∶1)
  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须内外着力陈 嵩(3∶1)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要回归本原于黔勋(4∶1)
  保持必要的张力谢传兵(5∶1)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基本路径和政策设计
  马树超(6∶1)
  七彩阳光 绚烂生命胡卫芳(7-8∶1)
  从双元制教育实践谈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赵志群(9∶1)
  努力建构职业学校的文化特质赵炳红(10∶1)
  呼唤走向乡镇的职业教育史秋衡(11∶1)
  个性化教育:为学生寻找最适合的成长道路
  章亦华(12∶1)
  独家策划/独家报道/专题
  “安全”教育
  今日之经营成就明日之安康许曙青 忻 叶(1∶6)
  以生命的名义——江苏省职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掠影忻 叶 董潇潇 陈光明(1∶7)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透视
  许曙青 蒋 祎(1∶10)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我之教学观与教材观顾建军(1∶13)
  给教学的23条建议忻 叶 摘编(2∶6)
  创新发展
  ——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经验选萃
  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足音忻 叶(3∶6)
  风景这边独好
  ——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掠影
  谢艳丽 第亚平(3∶7)
  实施校企合作战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章士友 陈 阳 陈 斌(3∶10)
  苏州市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得力(3∶11)
  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思考与构想张 健(3∶12)
  让创新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就我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专访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3∶14)
  素养为体 个性为翼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构建IPQ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王乃国 何语华(4∶6)
  IPQ教育模式∶奠定职校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马庆发(4∶12)
  进军“国示范”
  为学子们建设更好的职校忻 叶 徐 萍(5∶6)
  把握重点 抓住关键 扎实推进国家示范校建设
  张宁新(5∶7)
  推动协作互动 实现共创共赢
  ——江苏省国示范校协作会共建实践与思考
  杨 新 匡 霞 徐 磊 赵光霞(5∶9)
  以协作促改革,以协作建示范
  ——江苏省国示范校数控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的运作经验与体会莫剑中(5∶13)
  “示范”——实践出真知米 靖(5∶15)
  构筑现代职教体系的思想内核
  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马建富(6∶7)
  我对体系建设的一些困惑周志刚(6∶8)
  要建立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吴雪萍(6∶9)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三个基本问题姜大源(6∶11)
  中高职协调发展不仅仅是衔接的问题郭 扬(6∶12)
  职业教育体系的二维路向及其整合马成荣(6∶13)
  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庄西真(6∶1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整合路径张 健(6∶15)
  Uni09为什么选择了职教臧志军(6∶17)
  双元制的中国道路
  条条大路通“双元”张宁新 沈 瑾(9∶7)
  追问“双元制”本刊记者 南京高职校(9∶11)
  成功的故事,孕育成功的思想
  ——写给南京高职校“双元制的中国道路”
  姜大源(9∶15)
  文化塑校
  为生命创造智慧和价值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立校纪实
  毛 平(10∶7)
  一所高职校的文化追求
  张俊平 王亮伟(10∶10)
  追求文化立校的境界马树杉(10∶11)
  学会“做人”
  ——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现代文明人”纪实
  姜 闻 川 月(11∶6)
  优化培养载体 创新德育机制李国龙(11∶10)
  关注“评价”
  评价,职教课改不可或缺的一环袁丽英(12∶6)
  基于项目课程的教师评价标准及其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徐 涵(12∶7)
  项目课程中的学生评价研究于 萍 徐国庆(12∶9)
  基于CIPP模式的项目化课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周如俊(12∶12)
  《钳工技能》课程项目教学评价与实践
  潘玉山(12∶16)
  行政思想
  深化合作 优化队伍 持续推进我省职业教育宣传工作
  洪 流(1∶14)
  名家视线
  浅谈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机械工业职业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实践
  孙长庆(1∶15)
  以新思维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
  ——从《纲要》看未来十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孙 琳(2∶14)
  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明确的前提
  徐 涵(3∶17)
  技工—技师系列等级制论述——阶梯状人才结构系统的拓展
  张 固(4∶13)
  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尚志平(5∶16)
  严雪怡先生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综述
  夏建国(6∶18)
  严雪怡论技术人才与技术教育徐国庆(9∶17)
  职业教育:引领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胡 卫(10∶13)
  服务业的提升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变革
  吕鑫祥(11∶11)
  中高职课程衔接:依据、制度与方法
  ——英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借鉴刘育锋(12∶19)
  域外飞鸿
  我们高估了英国国家资格框架匡 瑛(1∶18)
  近距离看英国的学徒制匡 瑛(2∶18)
  2012英国“国家学徒制周”综述匡 瑛(4∶19)
  Going Global 2012∶教育的交流与分享
  匡 瑛(5∶20)
  英国就业和技能整合进程述评
  薛路花 匡 瑛(10∶26)
  漫谈英格兰生涯指导的理念与模式之新进展
  匡 瑛(11∶22)
  职教研究
  中职校教学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基于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调研
  周如俊(1∶20)
  中职“双师型”教师职前与职后“三维立体化”协同培养研究
  逯长春(1∶26)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多元化特点、成因及其启示
  史庭宇 李传瑛(2∶21)
  职业教育制度性分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任兴红(3∶19)
  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江苏省泰州市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
  钱 澄(3∶23)
  河南职教改革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及特征
  王为东(4∶21)
  服务型实训平台建设与层级竞赛式教学模式研究
  田文奇(4∶25)
  五年制高职农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孙孝龙 童朝亮(5∶21)
  高职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制度的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徐 健(9∶19)
  对中职校“2+1”教育模式与“2.5+0.5”改革趋势的思考
  孔祥富 柳 淼 潘玉山(9∶23)
  高等学校“专科高级工”“本科技师”培养问题的探讨
  钱大庆 张 健(10∶15)
  江苏省农业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查与思考
  董海燕 朱其志(10∶19)
  中职校“四类”课程问题与有效对策
  ——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周如俊 方四清(10∶22)
  区域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石光耀(11∶15)
  校系两级督导工作模式研究眭律铭(11∶18)
  以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
  贲道鹏(12∶23)
  中职人文教育之演进考察与支持机制构建
  杜艾芳(12∶26)
  建立质量提升导向的监测评价体系徐 健(12∶30)
  三创征文
  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苏北农村职业教育为例
  谢革新(1∶29)
  2011年职业教育“三创”征文获奖名单(1∶33)
  改革教学模式,推进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
  刘 辉(2∶29)
  基于校本的职业学校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实施对策探析
  杜利军(3∶27)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考
  徐 刚(4∶2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苏州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田妹华(5∶24)
  中职学校品牌建设的策略与途径江文龙(6∶21)
  行动导向教学视阈下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培养对策
  刘家秀(11∶35)
  学校建设
  构建“五位一体”中等职校育人模式的思考
  吴如林(1∶35)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设计
  ——以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
  谢丽英(1∶38)
  对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王乃国(1∶61)
  事业单位 企业管理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体制机制创新报告
  章亦华(2∶32)
  中职学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
  储志军(3∶30)
  新型农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蚕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孙孝龙(3∶33)
  学校“名师工作室”之路如何走蒋洪平(4∶35)
  化工专业实习安全隐患分析及防控对策
  蒋广荣(4∶42)
  新时期职业中学招生策略虞静东(6∶43)
  当前中职校“二级管理”体制问题及对策
  陈冬云(9∶46)
  略论社会基本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策略
  王稼伟(10∶30)   制约高职教学督导水平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刘 聃 张珍誉(10∶33)
  管理智慧/治校方略/观点参考
  制度化设计∶中职实习工作规范有效的路径
  ——基于教育部实习管理十二项措施的思考
  孔祥富(1∶41)
  办学理念三原点∶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家长满意
  周 俊(3∶47)
  发挥管理作用 建设特色职校
  ——以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黄 晨 贾 伟(4∶40)
  校长职责三重点:建构情境、设置目标、培植能力
  周 俊(6∶30)
  中职学生“职业认同感”激发的策略研究
  张 莉(6∶31)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顶层设计分析
  叶建亭(6∶35)
  执行力提升的三个要点周 俊(10∶35)
  职业学校校长如何打造良好的执行力
  虞静东(11∶31)
  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五年制高职吸引力的研究
  王相林(11∶33)
  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
  戴 锋(11∶48)
  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以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孙 兵(12∶36)
  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及路径
  ——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余 飞(12∶39)
  建构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路径梅纪萍(12∶41)
  中职在高职和职业培训的夹缝中何去何从石成诚(12∶47)
  德育之窗
  做中悟,悟中求俞 辰(1∶44)
  对当下职校德育几个倾向化问题的思考
  王云珠 李兴珍(2∶35)
  从学校管理角度试析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之成因
  王龙凤(4∶4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障碍把脉及诊治
  刘兴无(4∶47)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活动形式
  李 艳(5∶36)
  高职学生和谐群体心理构建的途径研究
  梅亚萍(6∶40)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中职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
  苏 娅(11∶43)
  网络时代高职校德育案例传播与应用研究
  施伟萍(11∶45)
  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活动化的实践与思考
  ——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例郭秀华(12∶44)
  以“职业素养实践教育”解决德育难题
  周万民 吕卫东(12∶46)
  师资培养
  完善兼职教师制度:职业教育办学属性的本质要求
  张 健(1∶47)
  五年制高职校教师职业生涯与专业发展联动的调研报告
  王维婷(2∶37)
  三对接,提升教师服务“三农”能力
  秦越华 陆正丽 胡 忍(3∶46)
  从教案问题谈中职数学教师的修炼
  樊玉敏(4∶37)
  建设产品研发室推进专业教师成长
  周 坚(5∶33)
  实现区域“师资共享”的形式与建议
  ——以连云港市为例
  梁伟康 王星飞(6∶38)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的现实困境与突破之道
  黄建军(9∶43)
  苏州地区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调研报告
  洪 娟(10∶37)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段 标(10∶42)
  教学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项目课程课例研发与实施探究
  ——以数控加工技术为例倪伟国(1∶49)
  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烹饪工艺专业为例张荣春(1∶52)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浅析
  ——从德国教师的一堂示范课谈起
  周美琴(1∶54)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李学喜(2∶24)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模式改革设想
  黄 辉(2∶41)
  数控技术专业“131”实习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晓东(2∶42)
  中职生社团教学模式研究
  ——以中职计算机专业为例刘合生(2∶44)
  “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思考
  ——以机械制造类CAD/CAM课程为例
  曹文成 朱年华(2∶45)
  基于整合背景下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架构的路径
  戈志强(2∶49)
  中职学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问题与对策
  ——基于我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现状调查
  王桂明(2∶51)
  高职校建筑专业化学课程教学的优化与整合
  杨 芳(2∶54)
  基于课改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设计
  吴卫东(3∶48)
  工学结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汪 晴(3∶50)
  构建工学结合“321”专业课程体系的案例分析
  ——以五年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张 荣(3∶53)
  非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改革的实践探索
  张亦伟(3∶56)
  微型项目∶打造高效计算机专业课堂   崔志钰(4∶51)
  全人教育视野下中职情境式课堂构建
  姜汉荣(4∶53)
  立足课本拓展教学 适度延伸提升能力
  ——浅谈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
  汤晓芹(4∶56)
  高职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需求调查与应对策略
  盖金曙(4∶59)
  中职《化验室组织与管理》体验式学习模式初探
  张松斌(5∶42)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
  孟银平(5∶45)
  我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两大特色
  沙美华 尚丰丰(5∶47)
  中职数学“四步预习法”的实践与思考
  黄宜明(5∶49)
  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三结合”贾 伟(5∶52)
  语文教学内容该如何确定
  王云珠(5∶54)
  满足学生需要∶中职校语文教学资源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凌 蔚(6∶46)
  巧设问题 让职教课程精彩起来
  ——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为例
  熊善军(6∶50)
  《经济与政治基础》课程教学思路研究
  王 鑫(6∶52)
  中职生基础课学习激趣五原则
  ——以电子专业为例王 军(6∶54)
  数控专业机床短缺的教学对策
  杨胜军(6∶56)
  示范课∶从展示概念到引领现实
  崔志钰(9∶48)
  中职校对口单招班数学后期有效教学策略
  王端祥(9∶52)
  中职“26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徐洪霞(9∶54)
  课后“九思”
  ——以AutoCAD为例陈 炜(9∶55)
  中职语文教学的功能、问题与对策
  潘利萍(9∶57)
  《中式面点制作》课程的模块设计之我见
  孙传虎(9∶60)
  中职德育课教学设计创新的着力点
  周蒋浒(10∶51)
  就业导向下的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学探索
  易 平(10∶52)
  人本主义思想对中职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的启示
  薛 璇(10∶55)
  “学习材料”是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效的关键
  杨晓燕(10∶56)
  厚实“内存” 激情“输出”
  ——职业中学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范玉锋(10∶58)
  项目教材使用的调查分析与探讨
  岳煜群(11∶51)
  艺术职业教育应当抓好“三个对接”
  金 燕(11∶54)
  审美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凌秀君(11∶55)
  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沈 艳(11∶57)
  中职舞蹈教学中教法运用探讨
  戚苏萍(11∶58)
  尝试教学中的全过程评价曹 雪(11∶59)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技能教学之我见
  袁祖冀(11∶61)
  破解师生、课程和校企断裂问题
  ——以中职服装实训教学为例葛 锋(12∶52)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殷 利(12∶54)
  选点品读,深层解读文本的钥匙
  吴 旭(12∶57)
  六种途径提高职校生写作水平
  吴长海(12∶59)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实现语文工具性的优化
  陆海峰(12∶60)
  师生协作——项目课程校本研究与开发的有效策略
  张 林(12∶61)
  海外职教
  冰岛职业教育面面观柯政彦 熊鹏飞(1∶57)
  芬兰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刘克勇(9∶26)
  职教广角
  文化强校 内涵跨越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标识评比活动综述
  宋金海 唐月慧(1∶60)
  中职高就业率所引发的思考雷正光(2∶56)
  五年制高职校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
  丁莉东 朱卫东(2∶58)
  创生与超越∶现代学徒制试析王稼伟(3∶58)
  创新职业教育 做好农民培训
  ——农民培训工作调查报告张建路(3∶60)
  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理与道德教育影响分析
  刘翠英(4∶61)
  对江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和建议
  余晓燕(4∶63)
  跨界与整合∶职业教育的创新路径张 健(5∶56)
  性别视角下职校生教育差异化的思考与探索
  丁志康(5∶59)
  五年制高职教育品牌专业特征与评价维度探讨
  徐荣宽(6∶67)
  重视职教过程中的六个关系顾 炼(6∶59)
  关于微型课题研究的几点建议严 阳(10∶60)
  关于职业培训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考吴济慧(12∶50)
  教育随笔
  走向无痕——中职批评教育的理想境界
  崔志钰(2∶61)   实习风波汪 薇(6∶61)
  有序 严谨 精致 高效
  ——回归课堂“原生态”吴开宇(9∶61)
  职校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前三年陆建华(10∶61)
  谈室内设计教学中师生交流方式的改进
  吴 凡(11∶62)
  小小社团,创新学生管理途径张铭船(12∶62)
  聊聊说课那些事儿王维婷(12∶63)
  校企合作
  财会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思考张存江(3∶37)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析杨少春(3∶40)
  江苏省淮安市“十二五”中等职业教育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石光耀(4∶31)
  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512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彭后生(5∶40)
  构建方略:教学层面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主体性行为
  周新源(9∶38)
  校企合作贵在“合”
  ——浅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缪建军(9∶41)
  “产业引领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操作
  李 伟(10∶46)
  “会计真账实验室”
  ——基于公司制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探索
  贾义菊(10∶49)
  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高职院校服务企业途径探索
  崔海军 刘荣红(11∶38)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促进校企文化融合
  顾卫国 郁 冬(11∶42)
  专业建设
  五年制高职体育休闲旅游专业建设思考
  袁玲玲(2∶47)
  汽车维修专业对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应对措施
  金兴才(3∶43)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机制需求调研报告
  许立新 虞 清(5∶28)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剖析及破解途径
  谷爱萍(10∶44)
  创业教育
  小公司 大辐射
  ——无锡机电高职校就业创业园建设案例剖析
  郁桂珍(4∶49)
  混合模式∶常州职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建构
  王 中(5∶38)
  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吴建新(6∶27)
  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改革现状及对策探讨
  曹 琼(6∶24)
  课例校本教研的知与行程 林(9∶35)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策略
  黄振贤(11∶25)
  专业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姜进梅(11∶28)
  中等职校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
  钱明明(12∶33)
  技能大赛
  江苏舞台表演类专业师生职业技能大赛分析研究(节选)
  谢景全等(9∶29)
  “赛教融通”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徐建军(12∶42)
  一线传真
  办出专业特色 提升教育质量——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论坛在南京高职校召开
  董潇潇(11∶24)
  7-8暑期教师人文读本
  涵泳∶做一个精神丰厚的职教人
  打造平凡而精彩的精神世界忻 叶(7-8∶6)
  走进《且听风吟》,走近村上春树万 明(7-8∶9)
  三杯茶路 慧(7-8∶10)
  我与《围城》魏垂忠(7-8∶12)
  用最有力的文字叙写最深沉的绝望魏良婷(7-8∶13)
  留在指间的记忆费香娟(7-8∶15)
  寄至味于平淡陈高峰(7-8∶17)
  乐天旷达一东坡徐 鲲(7-8∶18)
  有些路啊,你一个人,慢慢地走王庆庆(7-8∶20)
  人生岂是百年褚雪冬(7-8∶22)
  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仇加林(7-8∶23)
  似家似寄∶“雅舍”之“雅”钮丽云(7-8∶24)
  永久的追寻 不变的情怀李金娴(7-8∶26)
  别让悲观的情绪笼罩着生命徐 健(7-8∶28)
  从“湿心失意”到“师心诗意”陆传叶(7-8∶30)
  正路和弯路杨翠娟(7-8∶32)
  爱,怎能近在咫尺,远在天涯王昌花(7-8∶34)
  其实,秋是一种风度丁于俭(7-8∶35)
  那些关乎或无关美丽的人和事赵兰芳(7-8∶37)
  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徐文友(7-8∶38)
  《爱的教育》与我同行蒋云飞(7-8∶40)
  一次心灵的相遇崔志钰(7-8∶42)
  教之道 贵以专王稼伟(7-8∶44)
  《教育诗篇》启示录杨劲平(7-8∶46)
  尊重孩子的天性魏衍科(7-8∶48)
  美丽班主任的修炼法杜艾芳(7-8∶49)
  成为站直了的人王卓珺(7-8∶51)
  读《教育病——对当代教育的拷问》有感
  徐 梅(7-8∶53)
  在书香里诗意地栖居张 健(7-8∶55)
  Run,just run!程道明(7-8∶58)
  固守,抑或飞扬?翁靖琳(7-8∶60)
  那水一样的纯净谢卫东(7-8∶62)
  守住那一份纯真易继红(7-8∶64)   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马琴芬(7-8∶65)
  牢笼里的自由李 蓉(7-8∶67)
  致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杨 洋(7-8∶69)
  立春,立春吴峥嵘(7-8∶71)
  通向春天的彩虹王世民(7-8∶73)
  论“讲‘理’”王云珠(7-8∶75)
  读图时代,如何读图?洪 宏(7-8∶77)
  光影里的人生五味何 焘(7-8∶78)
  昆曲《长生殿》的前世今生王化旭(7-8∶82)
  我和“大眼睛”的不解之缘张海兵(7-8∶86)
  让我为你点亮心灯窦建芳(7-8∶88)
  印象·日出范菁菁(7-8∶90)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李大亮(7-8∶94)
  曾经的旋律,那么熟悉鲍晨亮(7-8∶96)
  爱,就是一个理由孙成明(7-8∶97)
  学会感恩戴晔曦(7-8∶99)
  野百合也有春天孙冬梅(7-8∶100)
  行走在心间的旋律刘曼丽(7-8∶101)
  中国戏曲欣赏浅谈解玉峰(7-8∶84)
  美术鉴赏谈片倪建林(7-8∶91)
  音乐欣赏∶完整 全面 深入
  谢景全(7-8∶102)
  用心灵体悟舞韵之魅江 玲(7-8∶104)
  古桥,在镜头下缓缓诉说
  周 莱(7-8∶108)
  闲情偶寄紫砂壶戴林东(7-8∶110)
  闲话瓦当戴 斌(7-8∶112)
  方寸故事姚 远(7-8∶113)
  养鸭失败的启示马新海(7-8∶114)
  我的音乐人生章亦华(7-8∶116)
  那些伴我们一起成长的童话张 可(7-8∶117)
  骑行,让我疯狂让我痴赵海洋(7-8∶119)
  乒乓的快乐刘爱武(7-8∶120)
  海棠·丁香曹曙光(7-8∶122)
  绣出的精彩夏艳丽(7-8∶123)
  向日常生活致敬汪 政(7-8∶125)
  封面人物
  周俊:满足企业的今天 引领行业的明天(1∶64)
  孙兵:让教育充满美感和生机(2∶64)
  蒋广荣:办有理想、有实力、有气质、有后劲的新型职校
  (3∶64)
  王巍:用心极致 追求卓越(4∶64)
  马松:职业教育的人学思考(5∶64)
  卜群:本立而道生(6∶64)
  贾涛:用心做校长(7-8∶128)
  张荣胜:三观六坚持(9∶64)
  徐志方:大处着眼 细处着力(10∶64)
  杨新: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乐园(11∶64)
  刘宗宝:为生活而学习(12∶65)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惠渠灌区末级渠系灌溉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灌区灌溉效益提高的因素,研究了其产生的原因和根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和对策,供灌区管理者在末级渠系改
本文通过分析水利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特点,提出了项目实施阶段中加强招标管理、施工管理、结算管理等关键环节的针对性措施与要求。
六月的天气,有些闷热,呆在屋里时间长了,总觉得有点压抑,吃了晚饭,洗好碗,儿子作业也检查完成了,接下来该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了,拿好烟,穿上鞋,出去散散步。  走出新村,沿着河堤踱步,晚风拂柳,不时有柳枝清香沁人,河水轻轻拍打堤岸,揉碎了倒映在水中的灯影,波光潋滟,直送眼帘,景色煞是优美,但总觉得有点儿不适,却也说不出是啥。跨过大桥,广场上一大群老年人排着整齐的队伍,和着响亮的音乐,挥摆着手臂,扭动着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和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施工和交通便利,需要设计和架设施工栈桥。论文结合施工实例,说明临时施工栈桥桥墩基础埋深的简易计算方法,为从事类似工程施
本文立足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的现状,客观地分析了淤地坝的作用,对淤地坝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思路和对策,可供参考。
1问题的提出某水利工程厂房屋顶采用金属网架结构,其屋顶网架面积为3 814.5m2,网架由球结点、网架杆件通过高强螺栓、套筒、顶丝、支托连接.网架构造型式为正方四角锥,螺栓球
期刊
当前职校班主任的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不愿当班主任,二是教师不会当班主任。不愿当,是因为老师们没有精力当、怕苦怕累怕烦不愿当、觉得班主任没有技术含量不屑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