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观照下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探究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y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诉求及素质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探索研究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路径,从明确角色定位、健全保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三个维度聚合发力,以期助力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提升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中,构筑政治认同对凝聚多民族力量、整合社会意识形态、促进国家稳定和繁荣意义重大.师范生是职前教师,其政治认同水平关系到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代际教育导向.文章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402名师范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师范生整体政治认同是积极、稳定的,并受到政治参与的显著影响,即政治参与程度越高,政治认同水平越高;同时,部分师范生存在价值认同迷茫性、制度认同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政党认同有一定摇摆性、利益认同多元性的趋势.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提出了尊重师范生的多元个性化特征,增强自上而下的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加强“四史”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肩负“四史”教育的关键课程,与“四史”教育目标一致、内容相融.从史实维度、学术维度和历史维度探寻“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有效切入点,能够有效提高“纲要”课的教学温度、挖掘教学深度、提升教学高度,进而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红色理想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需求.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建立“三个纳入”制度,开展“多元融合”教育,建立“红色课程”模式,形成育人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