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了醋酸物料管线电伴热的参数设计、控制原理。
【关键词】电伴热 控制原理 电热带
电伴热是利用电能致热,在物料管线或罐体上发出均匀热量,以补偿被伴热物体在工艺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损耗,维持物料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满足其工艺技术要求。同传统的蒸汽伴热相比,电伴热具有高效节能、发热均匀、可靠性高、安装维护简便、无“跑冒滴漏”现象、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是电热工程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
下面以某石化企业醋酸管线电伴热为例,对其控制原理作进一步分析探讨。 1 参数设计
某石化企业,从生产区到船运码头的醋酸管线,长度3510米,采用Φ108×4不锈钢管,保温材料为岩棉,厚度80mm,醋酸凝固点为16.63℃。为确保管线顺畅,不因环境温度降低而导致管线内醋酸结晶,介质维持温度要求为25±3℃。
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工艺条件,管道隔热层厚度与管道热量损失q的关系由以下公式确定[1]:
(式7)
即线芯发热温度达50℃时,为确保5.2w/ m的发热功率,换算成20℃时的电阻值为11.25Ω。
2.3 控制回路
电伴热的控制,以管线的温度作为反馈信号,控制温控器的输出节点,使伴热达到自动控制与调节的效果。
控制回路的电源,采用了J B K 3–480V/220V隔离变压器,具有降压、隔离的作用:一方面,将电压降为220V工作电压;另一方面,使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在电气上完全隔离,防止触电危险[3];同时,具有滤波作用,抑制高次谐波传入控制回路,防止干扰。
醋酸管线的测温采用Pt100铂电阻,量程范围―50℃~100℃,铂电阻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抗氧化能力强,适用于酸碱腐蚀场所,测温精度高;铂电阻内接一温度变送器模块,通过24V直流电源,将电阻信号转化成4~20mA电流信号,作为温控器的输入信号。
现场电流信号通过控制电缆加以传输,称之为温控电缆,沿管线敷设。由于外管廊属防爆危险区域,因此采用隔离式安全栅[4],对窜入现场的电流、电压加以限制,确保物料管线的安全;当温控电缆短路时,安全栅将被损坏,回路断开,对24V电源、温控器具有保护作用,防止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
温控器的设定温度为25℃,且具有±1.5℃的回差:当管线温度低于23.5℃时,温控器节点闭合,主回路接通,管线处于加热状态;当管线温度高于26.5℃时,温控器节点断开,主回路随之断开,管线停止加热。
控制回路的保护,采用ZEV–65电子过载继电器,具有缺相、过载、三相电流不平衡保护功能。过载电流通常按1.05~1.1倍额定电流整定,当Ie=38A时,过载电流为:
Ir=1.05Ie=1.05×38(A)≈40(A)(式8)
3 安装调试
电热带出厂时,必须通过交接试验,试验标准为:用1000V摇表,线芯对屏蔽层绝缘电阻≥50MΩ;工频2500V、一分钟交流耐压试验,绝缘层不被击穿。
在沿管线敷设时,三相电热带应平行敷设,不宜交叉、叠绕,以防止局部过热而烧坏;电热带紧贴管壁,用铝箔胶带加以固定;三相电热带采用“Y”型接法,在尾端接线盒内将线芯并接起来。
因使用长度的限制,电热带采用DJH–VI–100型防爆接线盒过渡、连接,接线端子容量为100A,接线盒防爆等级达到ExdIIBT4,以符合现场防爆要求[5],电热带属无火花型电器,防爆等级为ExeIIT4;每段电热带的屏蔽层,必须相互连接,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4Ω。
温控器是电伴热控制的核心,具有接线简单、安装方便、功能完备、参数设置灵活的特点。在输入方式上,温控器支持热电偶、铂电阻、4~20mA模拟量输入,可根据现场信号采集的实际状况加以选择;就输出方式上,采用了温控节点输出,节点容量达到10A,具有较强的带载能力;在控制方式上,通过PID调节功能[6],能提高控制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和准确度。
温控器接线调试完毕,接着对铂电阻进行校验。采用标准电阻箱,参照Pt100铂电阻分度表,现场输入电阻信号,观测温控器显示温度,并做好记录。调试数据如表1所示,表明铂电阻测試温度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运行正常。
对三相电热带直流电阻进行测试,分别为11.62Ω、11.60Ω、11.65Ω,与理论计算值大致接近;送电试运,三相电流平衡,均为38.1A,电热带发热正常,热效率稳定,可以正常投用。
4 结语
电伴热是一套成熟的技术,从控制方式、元器件选型,到防爆安全性,均能达到现场运行要求;而随着电气控制理论的发展、电力电子元件的开发应用,电伴热控制系统将更为高效、节能。
参考文献
[1] 张昌煜.工业蒸汽的有效利用[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88、345
[2] 方大千.电工计算手册[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64-265
[3] 张伟.电气安全[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137-143
[4] 乐嘉谦.仪表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18-322
[5] 王尽余,潘妙琼,钟梅.防爆电器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20
[6] 王馨,陈康宁.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176-181
作者简介
王宏图,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现在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电仪分公司,从事设备管理工作。
【关键词】电伴热 控制原理 电热带
电伴热是利用电能致热,在物料管线或罐体上发出均匀热量,以补偿被伴热物体在工艺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损耗,维持物料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满足其工艺技术要求。同传统的蒸汽伴热相比,电伴热具有高效节能、发热均匀、可靠性高、安装维护简便、无“跑冒滴漏”现象、易于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是电热工程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
下面以某石化企业醋酸管线电伴热为例,对其控制原理作进一步分析探讨。 1 参数设计
某石化企业,从生产区到船运码头的醋酸管线,长度3510米,采用Φ108×4不锈钢管,保温材料为岩棉,厚度80mm,醋酸凝固点为16.63℃。为确保管线顺畅,不因环境温度降低而导致管线内醋酸结晶,介质维持温度要求为25±3℃。
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工艺条件,管道隔热层厚度与管道热量损失q的关系由以下公式确定[1]:
(式7)
即线芯发热温度达50℃时,为确保5.2w/ m的发热功率,换算成20℃时的电阻值为11.25Ω。
2.3 控制回路
电伴热的控制,以管线的温度作为反馈信号,控制温控器的输出节点,使伴热达到自动控制与调节的效果。
控制回路的电源,采用了J B K 3–480V/220V隔离变压器,具有降压、隔离的作用:一方面,将电压降为220V工作电压;另一方面,使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在电气上完全隔离,防止触电危险[3];同时,具有滤波作用,抑制高次谐波传入控制回路,防止干扰。
醋酸管线的测温采用Pt100铂电阻,量程范围―50℃~100℃,铂电阻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抗氧化能力强,适用于酸碱腐蚀场所,测温精度高;铂电阻内接一温度变送器模块,通过24V直流电源,将电阻信号转化成4~20mA电流信号,作为温控器的输入信号。
现场电流信号通过控制电缆加以传输,称之为温控电缆,沿管线敷设。由于外管廊属防爆危险区域,因此采用隔离式安全栅[4],对窜入现场的电流、电压加以限制,确保物料管线的安全;当温控电缆短路时,安全栅将被损坏,回路断开,对24V电源、温控器具有保护作用,防止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
温控器的设定温度为25℃,且具有±1.5℃的回差:当管线温度低于23.5℃时,温控器节点闭合,主回路接通,管线处于加热状态;当管线温度高于26.5℃时,温控器节点断开,主回路随之断开,管线停止加热。
控制回路的保护,采用ZEV–65电子过载继电器,具有缺相、过载、三相电流不平衡保护功能。过载电流通常按1.05~1.1倍额定电流整定,当Ie=38A时,过载电流为:
Ir=1.05Ie=1.05×38(A)≈40(A)(式8)
3 安装调试
电热带出厂时,必须通过交接试验,试验标准为:用1000V摇表,线芯对屏蔽层绝缘电阻≥50MΩ;工频2500V、一分钟交流耐压试验,绝缘层不被击穿。
在沿管线敷设时,三相电热带应平行敷设,不宜交叉、叠绕,以防止局部过热而烧坏;电热带紧贴管壁,用铝箔胶带加以固定;三相电热带采用“Y”型接法,在尾端接线盒内将线芯并接起来。
因使用长度的限制,电热带采用DJH–VI–100型防爆接线盒过渡、连接,接线端子容量为100A,接线盒防爆等级达到ExdIIBT4,以符合现场防爆要求[5],电热带属无火花型电器,防爆等级为ExeIIT4;每段电热带的屏蔽层,必须相互连接,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4Ω。
温控器是电伴热控制的核心,具有接线简单、安装方便、功能完备、参数设置灵活的特点。在输入方式上,温控器支持热电偶、铂电阻、4~20mA模拟量输入,可根据现场信号采集的实际状况加以选择;就输出方式上,采用了温控节点输出,节点容量达到10A,具有较强的带载能力;在控制方式上,通过PID调节功能[6],能提高控制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和准确度。
温控器接线调试完毕,接着对铂电阻进行校验。采用标准电阻箱,参照Pt100铂电阻分度表,现场输入电阻信号,观测温控器显示温度,并做好记录。调试数据如表1所示,表明铂电阻测試温度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运行正常。
对三相电热带直流电阻进行测试,分别为11.62Ω、11.60Ω、11.65Ω,与理论计算值大致接近;送电试运,三相电流平衡,均为38.1A,电热带发热正常,热效率稳定,可以正常投用。
4 结语
电伴热是一套成熟的技术,从控制方式、元器件选型,到防爆安全性,均能达到现场运行要求;而随着电气控制理论的发展、电力电子元件的开发应用,电伴热控制系统将更为高效、节能。
参考文献
[1] 张昌煜.工业蒸汽的有效利用[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88、345
[2] 方大千.电工计算手册[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64-265
[3] 张伟.电气安全[M].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137-143
[4] 乐嘉谦.仪表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18-322
[5] 王尽余,潘妙琼,钟梅.防爆电器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20
[6] 王馨,陈康宁.机械工程控制基础[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176-181
作者简介
王宏图,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现在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电仪分公司,从事设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