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的趣味性能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不断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对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激发,促使其产生更为强烈探究学习热情。同时,实施趣味教学还有助于为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条件,可以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以此促使其学习音乐知识的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性;探究教学
趣味教学就是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采用的一种对教学活动进行灵活组织的策略。基于此,教师实施音乐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以此提升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教学效果。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兴趣,然而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其学习该方面知识的兴趣难以长时间保持,由此导致教学实效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实施该学科知识教学时,应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探讨科学有效的趣味性教学策略,以此促使音乐学科教学实效的提升。
一、 运用游戏营造趣味性的音乐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大都比较好动,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学生热爱游戏的特征,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充满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进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帮助其更好的学习掌握音乐知识,感受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对其学习潜能进行发掘,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提升。
在教学《粉刷匠》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游戏,准备充足游戏使用的废报纸与刷子等道具。当教师在讲授完该歌曲的基本知識以后,可以为学生播放该首歌曲的伴奏与演唱等,为学生营造出歌词中所描述的情境,然后组织学生在音乐当中,带上小刷子到教室外开展粉刷游戏。学生如同粉刷匠一般,认真地参与各项工作,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激发,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劳动的艰辛等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这种音乐与实践的结合,群体一起操作,让学生感受到趣味十足。基于此,学生不仅具有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学习效果也进一步深化。
二、 发挥多媒体作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在不同的教育领域与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也各不相同。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科特征等,推进教学活动。通过发挥自身特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辅设备,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和生动的音乐知识,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所以,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可以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进行激发,以此不断增强教学实效。
比如,在学习《校园多美好》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对该首歌曲的曲调等基本知识进行学习,然后运用多媒体,将校园内的美景、学生读书玩乐等场面,注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可以进入到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环境当中,进而在情境当中,更好地对该首歌曲进行学习,理解其中的歌词大意,获得切身的体验,大大提升了合唱该首歌曲所具有的趣味性,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非常有利。
三、 运用故事吸引学生参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其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学生尽快进入音乐知识的学习状态。通过将音乐和故事实现有机的结合,也能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运用该种导入方法,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发,促使学生可以快速投入到对知识的学习当中。在教师讲完故事以后,教师再结合故事情境,把握与课堂教学的衔接点,推动趣味性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在学习《小猴子》童谣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猴子与人存在哪些相似之处,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将小猴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促使学生对猴子充满兴趣,进而联想猴子抓耳挠腮的一系列场景,以此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较好的激发。当学生对该首歌曲进行学习时,其所获得的体会也会更加的深刻。再如,在学习《嘎嘎小鸭子》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对该首歌曲进行学习,也能深化其理解该首歌曲的程度,促使其演唱水平得以提升,以增强其学习音乐知识的实效。
四、 引导学生在表演当中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以往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参与音乐表演的学生非常有限,教师对此的重视程度也并不高,一般来说只有一些音乐素养较高,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才更加愿意参与课堂表演,多数学生只是看别人表演,听别人演唱,并未真正地参与到表演当中,由此也无法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实际上,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表演当中,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可以在表演当中,对音乐作品进行更好的感知,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对“小乌鸦爱妈妈”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课件乌鸦妈妈每天一早去找虫子,并叼来喂自己的乌鸦宝宝,把宝宝们一个个喂大之后,自己却一天天的老去,最后躺在窝里再也飞不动了,也不能为小乌鸦觅食了。然而自己喂大的小乌鸦却一次次将辛苦得到的小虫子用以喂养自己的妈妈。这一故事让学生非常感动,对小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感触。为提升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乌鸦妈妈和乌鸦宝宝,参与到表演当中。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趣味性,而且学生可以对歌曲内容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总体来看,教师通过实施小学音乐趣味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进而提升该学科教学的质量。对于教师而言,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建符合时代特色与学生实际的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能够对学生兴趣进行调动,而且要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沈星星.运用趣味教学模式,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9,39(7):189 192.
[2]方敏.“趣味音乐课堂”在小学低年段的“设计感”[J].北方音乐,2019,39(20):187 192.
[3]刘艳.音动真心,乐伴成长:人性化趣味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219-220.
[4]柳小芳.增强音乐趣味,培养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J].黄河之声,2019(5):113 119.
[5]王英.音乐“可视化”表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建构:以小学音乐趣味读写课程《玩转音乐》为例[J].音乐天地,2019(9):12-16.
作者简介:
卢倩,上海市,东海进修学校。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性;探究教学
趣味教学就是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采用的一种对教学活动进行灵活组织的策略。基于此,教师实施音乐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以此提升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教学效果。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兴趣,然而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其学习该方面知识的兴趣难以长时间保持,由此导致教学实效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实施该学科知识教学时,应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探讨科学有效的趣味性教学策略,以此促使音乐学科教学实效的提升。
一、 运用游戏营造趣味性的音乐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大都比较好动,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学生热爱游戏的特征,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能充满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进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帮助其更好的学习掌握音乐知识,感受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对其学习潜能进行发掘,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提升。
在教学《粉刷匠》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游戏,准备充足游戏使用的废报纸与刷子等道具。当教师在讲授完该歌曲的基本知識以后,可以为学生播放该首歌曲的伴奏与演唱等,为学生营造出歌词中所描述的情境,然后组织学生在音乐当中,带上小刷子到教室外开展粉刷游戏。学生如同粉刷匠一般,认真地参与各项工作,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激发,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劳动的艰辛等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这种音乐与实践的结合,群体一起操作,让学生感受到趣味十足。基于此,学生不仅具有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学习效果也进一步深化。
二、 发挥多媒体作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在不同的教育领域与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也各不相同。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科特征等,推进教学活动。通过发挥自身特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辅设备,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和生动的音乐知识,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所以,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可以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进行激发,以此不断增强教学实效。
比如,在学习《校园多美好》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对该首歌曲的曲调等基本知识进行学习,然后运用多媒体,将校园内的美景、学生读书玩乐等场面,注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可以进入到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环境当中,进而在情境当中,更好地对该首歌曲进行学习,理解其中的歌词大意,获得切身的体验,大大提升了合唱该首歌曲所具有的趣味性,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非常有利。
三、 运用故事吸引学生参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其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学生尽快进入音乐知识的学习状态。通过将音乐和故事实现有机的结合,也能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运用该种导入方法,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发,促使学生可以快速投入到对知识的学习当中。在教师讲完故事以后,教师再结合故事情境,把握与课堂教学的衔接点,推动趣味性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在学习《小猴子》童谣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猴子与人存在哪些相似之处,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将小猴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促使学生对猴子充满兴趣,进而联想猴子抓耳挠腮的一系列场景,以此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较好的激发。当学生对该首歌曲进行学习时,其所获得的体会也会更加的深刻。再如,在学习《嘎嘎小鸭子》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对该首歌曲进行学习,也能深化其理解该首歌曲的程度,促使其演唱水平得以提升,以增强其学习音乐知识的实效。
四、 引导学生在表演当中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以往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时,参与音乐表演的学生非常有限,教师对此的重视程度也并不高,一般来说只有一些音乐素养较高,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才更加愿意参与课堂表演,多数学生只是看别人表演,听别人演唱,并未真正地参与到表演当中,由此也无法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实际上,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表演当中,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可以在表演当中,对音乐作品进行更好的感知,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对“小乌鸦爱妈妈”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将课件乌鸦妈妈每天一早去找虫子,并叼来喂自己的乌鸦宝宝,把宝宝们一个个喂大之后,自己却一天天的老去,最后躺在窝里再也飞不动了,也不能为小乌鸦觅食了。然而自己喂大的小乌鸦却一次次将辛苦得到的小虫子用以喂养自己的妈妈。这一故事让学生非常感动,对小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感触。为提升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乌鸦妈妈和乌鸦宝宝,参与到表演当中。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趣味性,而且学生可以对歌曲内容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总体来看,教师通过实施小学音乐趣味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进而提升该学科教学的质量。对于教师而言,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建符合时代特色与学生实际的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能够对学生兴趣进行调动,而且要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沈星星.运用趣味教学模式,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9,39(7):189 192.
[2]方敏.“趣味音乐课堂”在小学低年段的“设计感”[J].北方音乐,2019,39(20):187 192.
[3]刘艳.音动真心,乐伴成长:人性化趣味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219-220.
[4]柳小芳.增强音乐趣味,培养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究[J].黄河之声,2019(5):113 119.
[5]王英.音乐“可视化”表现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建构:以小学音乐趣味读写课程《玩转音乐》为例[J].音乐天地,2019(9):12-16.
作者简介:
卢倩,上海市,东海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