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和思想能力不断得到开发和提高,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的地理学科,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下面是我对初中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把握“识记”的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分为“识记”(又分为“知道”和“记住”)、“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不是单一的知识要求,其中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各个层次的“度”。
因此,对“记住”层次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记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心理学认为:要使记忆保持1分钟以上,必须从感觉记忆到短时记忆,最后转为长时记忆。根据Melton的研究,记忆有三个基本环节:编码—→贮存—→提取,记忆实际上是由“记”和“忆”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前者是知识的编码和贮存过程,后者是知识的提取过程,它们的综合含义是知识在大脑中的保持程度。
二、读图教育,能力培养
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主要借助于各类地图来完成,除了在“记住”等知识要求中包含了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内容外,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设置了“地理图像知识”的栏目,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内容显现出来,使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内容系列化。这些内容虽然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做要求,但为了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它应成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地理测评多样性
考试对于教学有导向作用。目前,初中地理虽然没有统一考试,但是考查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知识内容的考查,原则是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同时,在以下几方面应有所加强:第一,增加对学生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的考查;第二,增强对学生读图、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第三,增加对于有关人类及周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为的考查。
因此,在这里提出:地理教学测评方法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样,有利于加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教育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
四、运用报刊新闻配合初中地理素质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和思想能力不断得到开发和提高,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而报刊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适度、适时运用报刊新闻,可以提高课堂效益,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报纸杂志、电视新闻中有许多介绍我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及祖国建设成就的资料,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学生感觉可信,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例如:在讲到长江水能的开发,正在建设之中的三峡工程时,补充介绍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水电站,其年均发电量为850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5000万吨原煤,具有发电、环境净化、治水防洪、供水灌溉、开发航运效益等等。三峡工程确实是“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伟大工程。
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注。地理没有统一考试的束缚,对于我们是机会也是压力。没有统一考试,我们可以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测评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使地理课有无限的生机。但是没有统一考试,使初中地理课时时面临尴尬的境地。因此,学校领导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对地理课的关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一、把握“识记”的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分为“识记”(又分为“知道”和“记住”)、“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不是单一的知识要求,其中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各个层次的“度”。
因此,对“记住”层次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记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心理学认为:要使记忆保持1分钟以上,必须从感觉记忆到短时记忆,最后转为长时记忆。根据Melton的研究,记忆有三个基本环节:编码—→贮存—→提取,记忆实际上是由“记”和“忆”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前者是知识的编码和贮存过程,后者是知识的提取过程,它们的综合含义是知识在大脑中的保持程度。
二、读图教育,能力培养
地理教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主要借助于各类地图来完成,除了在“记住”等知识要求中包含了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内容外,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设置了“地理图像知识”的栏目,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内容显现出来,使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内容系列化。这些内容虽然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做要求,但为了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它应成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地理测评多样性
考试对于教学有导向作用。目前,初中地理虽然没有统一考试,但是考查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知识内容的考查,原则是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同时,在以下几方面应有所加强:第一,增加对学生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的考查;第二,增强对学生读图、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第三,增加对于有关人类及周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为的考查。
因此,在这里提出:地理教学测评方法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样,有利于加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教育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
四、运用报刊新闻配合初中地理素质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和思想能力不断得到开发和提高,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而报刊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适度、适时运用报刊新闻,可以提高课堂效益,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报纸杂志、电视新闻中有许多介绍我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及祖国建设成就的资料,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学生感觉可信,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例如:在讲到长江水能的开发,正在建设之中的三峡工程时,补充介绍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水电站,其年均发电量为850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5000万吨原煤,具有发电、环境净化、治水防洪、供水灌溉、开发航运效益等等。三峡工程确实是“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伟大工程。
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注。地理没有统一考试的束缚,对于我们是机会也是压力。没有统一考试,我们可以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测评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使地理课有无限的生机。但是没有统一考试,使初中地理课时时面临尴尬的境地。因此,学校领导和社会观念的转变、对地理课的关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才能真正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