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国产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23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3个动脉瘤。其中28个动脉瘤采用单纯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5个动脉瘤应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Tubridge支架的置入情况,应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栓塞效果,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

结果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6%(26/27)。术后2例(8.7%)发生缺血性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5例患者(共11个动脉瘤)行DSA随访,其中8个动脉瘤完全不显影(Raymond Ⅰ级),3个动脉瘤仍显影(Raymond Ⅲ级)。1例发生无症状性载瘤动脉狭窄。23例均获临床随访,mRS评分0分21例,1分1例,2分1例。

结论

应用国产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短期临床预后较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CD19 CAR-T细胞培养过程中其PD-1蛋白、mRNA水平及细胞杀伤活性变化。方法收集6例外周血PD-1高表达恶性淋巴瘤患者、6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T细胞,作为CAR-T培养的T细胞来源。流式细胞术检测PD-1蛋白表达、PCR法检测PD-1 mRNA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LDH法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结果①PD-1高表达患者T细胞来源CD19 CAR-T细胞,与志愿者T细胞来源者
目的探讨应用一代与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基础的方案治疗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 ALL)临床疗效差异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9例BCR-ABL+ AL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比较应用一代与二代TKI是否存在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应用一代TKI(伊马替尼)组患者60例,二代TKI(达沙替尼)组患者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大鼠脊髓趋化因子受体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成年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模型组(CCI组)、舒芬太尼组(S
目前,越来越多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机械取栓治疗获得了良好的预后,但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仍然较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代谢综合征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本文就代谢综合征与前循环机械取栓预后不良的关系进行综述。
期刊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免疫细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过程中参与了一系列的免疫炎性反应,并在SAH后继发性脑损伤和(或)神经修复过程中发挥了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对SAH后小胶质细胞的作用进行综述,根据其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极化、潜在调节因素及其与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为临床探索SAH后脑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
期刊
期刊
脑深部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治疗难点。笔者成功实施了2例经静脉入路治愈性栓塞脑深部AVM。2例AVM均完全治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对于脑深部直径≤3 cm、破裂、单一静脉引流的AVM,经静脉入路可能达到治愈性栓塞的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