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的生态美学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82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雪莱虽然一生短暂,但是留下了大量的诗篇,这其中对自然描写的占据绝大部分,本文从生态美学研究的角度,探寻雪莱对自然的看法。
  关键词:雪莱 生态美学 含羞草
  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1822)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虽然雪莱一生仅仅只有30岁,但是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雪莱说:“在最伟大的诗的时代,写出了最伟大的抒情诗剧、最伟大的悲剧、最伟大的爱情诗、最伟大的牧歌式挽诗,和一整批许多人认为就其形式、风格、意象和象征性而论,都是无与伦比的长诗和短诗”。作为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对大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感受,他诗歌中的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所使用的语言词句,都体现着生态美学的特点。他热爱自然,善于发现自然中的整体美并为之沉迷,也会在诗歌的潜意识中谈及生态环境的部分。
  一.生态美学的定义和发展
  生态美学是对传统美学的一种解构和转型,她是指将传统美学中我们认为是美的部分进行再一步的解构,探讨其是否符合生态美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美学扩展了美,传统美仍然是美,但应该用新的概念来看待。平衡、秩序和法律的美不是它的形式,而是它形式背后的生态意义(张法113),生態美学打破了常规人之中的二元对立理论,它反对“人类中心”的观念,在研究的过程中,改变了原本的研究视角和研究中心。也就是说,在生态美学的研究当中,人不再是本位,而是以生态为中心。
  当然,在某些评论家的眼中,生态美学的出现和发展也被看作是西方世界国家从意识形态上对第三世界国家的阴谋论,因为发展和环境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方面上是存在着矛盾对立的方面,当代的社会发展极大方面的牺牲了环境的利益,这样子必然限制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发展。关于生态问题,虽然在短时间内我们可以忽视其带来的影响,毕竟在人们的观念里,衣食足才可知荣辱,但是从长远来看,人类的狂妄自大对环境的过度损害,必将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态美学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提出来的。虽然未必健全以及存在着同其他学科可能界限模糊的问题,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尚待发展的学科,也有着现实意义的研究。当下社会存在着生存和生态危机,我们应当从文化的价值体系的角度上去探寻这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生态美学比起文艺学的其他方面,存在着很强的应用性,不仅可以研究人社会已经自然的统一,甚至可以从现实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含羞草》中的生态美学分析
  正如笔者开头所言,雪莱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仍然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在这些经典的诗歌当中,其中关于描写和赞颂自然的诗歌占据了这些诗的极大部分。《含羞草》作为雪莱描绘自然诗篇当中的经典之作,对于生态美学领域存在极大的研究价值,因为本文以《含羞草》为例,分析雪莱诗歌中的存在的生态美学的观点。
  在《含羞草》中,雪莱写道:
  “春天在美妙的花园里升起,
  象爱的精神,
  到处都感到她的踪迹;
  大地黝黑的胸脯上花发草萌,
  相继脱离冬眠中的梦境苏醒。”
  “颤颤巍巍的阔花瓣睡莲,
  躺卧在永不平静的水面——
  轻柔的溪水在四周跳荡着滑行而过,
  射出光辉,奏着悦耳的音乐。
  在这首诗的的第一部分里,雪莱提到了包括百合,郁金香,风信子等十五种鲜花,他用水中的女仙赞美百合,在风信子的妙音中闻到芬芳的气味,他赞美花园如同一个仙子们聚会的乐园一般,仿佛孕育了伊甸园一般美好的一切,一个从未被玷污过的天堂。生态美学是一种强调整体相关性的美学,在其中的一部分中,作者并不仅仅强调一朵特殊的花的美丽,而是从春季的雪莲花开始写起,十五种花相继以只属于自己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的眼前,雪莱用自己对生态的了解,描绘出了流转的四季,写下了花园了一整年的生态变化。含羞草在这里如同一个目击者一般,关注着不同植物的登场与谢幕,用自己的感受联系起了整个花园的美。这正是“以生态之眼观去,眼前之景与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相连,这样,景中之物又与景外之景紧密相连”(张法, 115)。在这首诗里面,雪莱通过对花园种种花朵的描写,使读者也可以感受到雪莱对着花园的一切的珍惜与热爱,每一种花在他看来都是灵动的仙子,都是鲜活的生命,仿佛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都是有感情、有灵性的。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继续写道:
  无形的凝露云雾,象火焰,
  僵卧在花间,等到太阳升上中天,
  便象精灵在星际遨游,每一团雾云,
  都因携带着芳香而醉意朦胧;
  阴暗中午发颤的水汽,
  象海水浸过温暖的大地,
  每一种音响、气味、光线在其中移动,
  就象芦苇移动在溪流之中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化和比喻的手法,描写了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过程,阐述了其中的流动的生态美。在诗文的第一部分中,读者可以清楚而且深切的感受到雪莱在描写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态潜意识”,他将自然同人的心灵联系起来,这正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们所忘记和不在意的,越来愈多的人忘记了对自然的感受,忽略了自然的意义,而正是这种拥有自然生态意义才能够使人类长久的生存下去,这也是当代社会应该反思的问题。
  读者也应该清楚,对于雪莱的生态美学观念的研究中,必须考虑到雪莱所处的时代和阶级。雪莱出生在一个世袭男爵家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他对于科学有自己的认知和研究。同时,雪莱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资本化进程,使英国迅速强大起来,但是这一发展却极大的损害了自然,英国环境急速恶化。雪莱正是看到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问题,也敏锐地看到了当时盛行的工具理性的弊端。工具理性注重分析的逻辑思维,拒斥美学思维,贬低想象和情感的价值。工具理性以驾御自然、获取物质利益为目标,是滋生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温床(张洪斌,9)。于是雪莱笔触一转,继而写下了第二第三部分的诗文。代表着这花园里的美与欢乐的女神夏娃,她细心的照料着这花园里的一切一切,但是有一天,又经过整个迷人的夏季,夏娃竟然死去。夏娃逝去以后,花园不再是乐园而成为了炼狱,花园变得“脏臭阴冷,像具死尸”,成为“使从不哭泣的人也要颤栗的一堆”。在结语中,诗人写道:
  “那可爱的花园,那美好的姑娘,
  那里所有的美的气味、美的形象,
  其实,从来没有消亡,
  变化了的不是他们,
  是我们和我们的一切。”
  第三部分中,作者同样从季节的流转中描绘花园的衰败,春夏流逝不见,萧瑟的秋天降临,万物枯萎,一片萧瑟与肮脏,冬天随着飞雪出现,到处都是不堪的画面。雪莱在这里对生物腐败,水汽循环,以及动物的习性描写都显示出了他对生态的了解,同之前一样,这里的雪莱依然用联系和流转的视角,展现了一个被破坏以后的花园的残败景象。只是这一次,即使春天来了,含羞草依然是那个残骸,而菌类,毒麦去占据了花园。当代不少批评家指出,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但却造成了人性的萎缩,自然是人类在愚蠢地追求财富的过程中的直接牺牲品。
  三.总结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环境价值理论为基础的。人类对生态环境有自己的责任和责任。在雪莱的心理,他认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喧嚣而浮躁的城市文化,自然在科技的摧残下变成了怪异丑陋的鬼域,人类也丧失了美好的本性,人与自然本有的联系从此被割断了。在人类本真的天性面临危机和挑战的时刻,诗人倡导“回到自然”,回到幽静质朴的大自然,回到人类未被现代文明玷污的本性(姚本标,陈晓兰,71)。正是因为我们人类将自己理所当然的看成是世界与自然的主宰与统治者才会产生这样子的结果,其实自然本身就是没有罪恶与邪念的伊甸园,是我们的侵入在有了无穷无尽的毁灭和占领。诗人用他的方法在向人类警告。
  参考文献
  [1]江枫.雪莱诗歌精选.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4.
  [2]姚本标,and 陈晓兰."生态批评视阈下雪莱的自然诗歌探析."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5(2011):69-72.
  [3]岳友熙."论生态美学构建的三大理论基础."鄱阳湖学刊 2(2013):46-51.
  [4]张法."西方生态型美学:解构传统、内在差异、全球汇通."天津社会科学1(2012):113-117.
  [5]张洪斌."雪莱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研究."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6.5(2009):8-11.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其他文献
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的一个子属,是一种集团文化、组织文化以及以经营和管理为本质特征的实体文化。它内含着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思想,又为企业成员接纳,形成一种群体意识,成为企业文化共同体的共同信仰和追求,并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  企业文化在经营发展中的作用  思维引导作用。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思维取向和思维结论,都起着无形的规范作用,它也被称为文化的思维定势功能。处于不同
期刊
大型油田一般的生存规模较大,是保证经济水平发展状况的主力军,在其地面建设工程中,为了确保工作质量,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然后运用一定从施工创新方式来确保地面建设工程的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当下经济环境的飞速发展下,环境问题同样变成了当前社会的重要问题,环境的管理控制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与解决.企业要保持有序良好的发展必须注重环境管理的控制,因为环境
目的:观察方氏三化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虚痰瘀型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痰瘀型M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但如果一国的法制是为人治服务的工具,正义缺失,即为恶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然制造和加剧社会矛盾.一
新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班主任工作中.本文通过分析QQ群,飞信群或高校通,微博,微信的工具的应用场景和应用特点,说明如何利用新媒体了解学生、管理学生、促进师生交流,为
党支部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是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基层党支部,要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支部建设新模式,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
内容摘要: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高校的研究生队伍不断壮大,其中女性研究生所占比重已超过一半,而女性研究生由于其群体在生理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女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站在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入到出的角度提出解决地方高校女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 女性 研究生 心理  近些年,我国研究生教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及时的发现风险,并且做好防控措施,才能够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