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实践教学活动为视角,具体分析了音乐课程实践活动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课程 实践活动 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赵华(1957- ),男,山东文登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系党支部书记、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德育工作和音乐教育理论。(北京 10001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093-02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若干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的学习活动。课程实践是指在课程内容拓宽、延深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显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合作学习已作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被广泛研究和实用。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笔者感到在课程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能够使那些原本不太自觉主动学习的学生变得积极、自觉、主动。
一、课程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四种: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而我们所关注的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构成单元,同一班中学生组成混合小组,以6~8人为一组,每组均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合作模式是:在合作学习内容确立之后,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即对学习内容展开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首先自学,凡是能看懂的内容都要理解,凡是看不懂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与合作小组同学谈论,如果仍不理解就写纸条交给老师。教师综合全班同学提出的问题,加上自己认真备课归纳出来的问题,在课堂上适时地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大部分的问题基本解决,各组选择一位叙述简练、概括能力强的同学主持讲述,小组成员补充,直到问题解决。最后,对那些最复杂、最难懂、最关键的问题,由理解较好的学生自愿讲解或由教师归纳总结。
要想学生学好音乐专业理论课,首先要打好他们的音乐基本理论基础以及使他们掌握实践操作内容。这些年教师经常抱怨在和声、曲式、小乐队编配等理论课教学时,会感到学生的“基本乐理”掌握得不够扎实,因而影响其他音乐相关课程的进度与学习效果。基本乐理应该说是一门带有技能操作实践的理论课程,如五线谱的记谱法,音值组合,音程、和弦的构建、识别,各种调号的产生、识别与记法,调式的分析等都要通过书写、计算获得知识。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过学习经历,但吃深吃透还不够。因此,我们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使知识在自学中、在讨论中、在师生的互动中被学习掌握。
如乐理课程实践合作学习小组确定“和弦与调式和弦”课题后的合作学习呈现出明显的效果。合作小组以6人为一组,重点解决调式和弦问题。当问题提出后,6人集体讨论,将学习大致分成了四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复习三和弦。第二步:6人分别书写调式音阶,可进行讨论。第三步:6人分别在六种调式音阶上建立三和弦,并对所产生的各种三和弦进行归纳。第四步:让6位同学分别对自己归纳的知识进行总结。一人总结谈到:在自然大调中各音级上构成的三和弦有三种,即大三、小三、减三和弦。其中大三和弦有三个,分别产生在一、四、五级上,并举例说明。另一人总结谈到:在自然小调中各音级上构成的三和弦有三种,即大三、小三、减三和弦。其中小三和弦有三个,分别产生在一、四、五级上,并举例说明。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自然大小调各音级上所产生的三和弦种类、数量都一样,只是产生的音级不一样,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产生的结论是,关系大小调在自然形式中所有的音都完全相同,因此音上建立的和弦就相同,不同的只是音级的位置不同。然后,其余四人分别将自己所整理的和声、旋律调式中的各种三和弦进行归纳、举例、总结。教师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写出各种调式的三和弦,提出各种三和弦分别都存在于哪些调式以及该调式的哪个音级上等问题,并对学生答案进行分析讲评。待学生明白之后引入调式中的七和弦,学生便在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和弦与调式和弦的学习。
课程实践活动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是把过去只是听老师讲课的被动学习方式变成积极主动学习方式的活动。音乐课程实践中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为: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找合作学习的伙伴讨论,让多数问题得到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教师,教师归纳全班问题,加上自己见解归纳成讨论题让合作小组讨论,每组经过讨论、分析、比较,选出最好的答案,在全班介绍,教师补充直到问题最后解决。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学生感到无形的教育力量,会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归纳总结。同时,又会在共同的活动中相互诱发和增强自我教育力量,从而促进差生的转变,激发优秀生成长。
二、课程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1.合作学习可以使不同素质的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作学习小组是由不同素质的学生组成的。与不同素质的人交往,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思考方法,因而能锻炼学生的大脑。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中的个体,易受到他人提出见解和启发,产生群体感应和共生效应,激跃发散思维和拓展思维,找出较好的见解。通过合作学习,原来中、下等的学生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而成绩好的学生则能使知识进一步优化。在编制讨论题时,应以“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为原则,其中的多数问题要使中、下等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这些见解应对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的解决有所启发,使之成为知识升华、能力提高的前奏。
2.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这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合作学习是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极好机会。每位成员发表了好的看法,都会及时得到同伴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每位成员的疑问又会得到同伴的及时解答,每位成员都能看到自己的潜能和弥补自己的不足,都相信在这个温馨的集体里,自己能够帮助别人,也能及时得到别人的帮助,都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都能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成功的喜悦。在这样一个互免、互助、互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学习小组里,每位成员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也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合作学习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主张“让我们共同决定我们的未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就要求人人学会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团结友爱、平等互助、诚实守信、共同进步的良好人际关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自由地参与探索和创新,从而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且能培养创设融洽和谐合作氛围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的职业奠定良好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这些也正是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必备素质。
三、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自觉运用教育科学规律指导教学。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措施、新规律。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又是讨论的参与者,对学生提出的较简单的内容大胆放手给学生去做,而较难处理的问题则要给学生以指导。
另外,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是探索客观世界的平台。如做“和声连接”,学生对S-K46-D-D7-T这一终止模式有疑问,于是提问用K46和不用K46会产生什么效果?根据这一学情,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几种终止方式交给各小组,让他们用各种终止方式进行比较、讨论。结果发现,几种终止式与K46的比较,还是K46效果好。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出现不同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探究,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学习音乐的自觉性。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课程实践活动改革的深入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科教学中,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课程 实践活动 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赵华(1957- ),男,山东文登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系党支部书记、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德育工作和音乐教育理论。(北京 10001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093-02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若干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的学习活动。课程实践是指在课程内容拓宽、延深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显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合作学习已作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被广泛研究和实用。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笔者感到在课程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能够使那些原本不太自觉主动学习的学生变得积极、自觉、主动。
一、课程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四种: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而我们所关注的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构成单元,同一班中学生组成混合小组,以6~8人为一组,每组均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合作模式是:在合作学习内容确立之后,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即对学习内容展开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首先自学,凡是能看懂的内容都要理解,凡是看不懂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与合作小组同学谈论,如果仍不理解就写纸条交给老师。教师综合全班同学提出的问题,加上自己认真备课归纳出来的问题,在课堂上适时地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大部分的问题基本解决,各组选择一位叙述简练、概括能力强的同学主持讲述,小组成员补充,直到问题解决。最后,对那些最复杂、最难懂、最关键的问题,由理解较好的学生自愿讲解或由教师归纳总结。
要想学生学好音乐专业理论课,首先要打好他们的音乐基本理论基础以及使他们掌握实践操作内容。这些年教师经常抱怨在和声、曲式、小乐队编配等理论课教学时,会感到学生的“基本乐理”掌握得不够扎实,因而影响其他音乐相关课程的进度与学习效果。基本乐理应该说是一门带有技能操作实践的理论课程,如五线谱的记谱法,音值组合,音程、和弦的构建、识别,各种调号的产生、识别与记法,调式的分析等都要通过书写、计算获得知识。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过学习经历,但吃深吃透还不够。因此,我们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使知识在自学中、在讨论中、在师生的互动中被学习掌握。
如乐理课程实践合作学习小组确定“和弦与调式和弦”课题后的合作学习呈现出明显的效果。合作小组以6人为一组,重点解决调式和弦问题。当问题提出后,6人集体讨论,将学习大致分成了四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复习三和弦。第二步:6人分别书写调式音阶,可进行讨论。第三步:6人分别在六种调式音阶上建立三和弦,并对所产生的各种三和弦进行归纳。第四步:让6位同学分别对自己归纳的知识进行总结。一人总结谈到:在自然大调中各音级上构成的三和弦有三种,即大三、小三、减三和弦。其中大三和弦有三个,分别产生在一、四、五级上,并举例说明。另一人总结谈到:在自然小调中各音级上构成的三和弦有三种,即大三、小三、减三和弦。其中小三和弦有三个,分别产生在一、四、五级上,并举例说明。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自然大小调各音级上所产生的三和弦种类、数量都一样,只是产生的音级不一样,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产生的结论是,关系大小调在自然形式中所有的音都完全相同,因此音上建立的和弦就相同,不同的只是音级的位置不同。然后,其余四人分别将自己所整理的和声、旋律调式中的各种三和弦进行归纳、举例、总结。教师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写出各种调式的三和弦,提出各种三和弦分别都存在于哪些调式以及该调式的哪个音级上等问题,并对学生答案进行分析讲评。待学生明白之后引入调式中的七和弦,学生便在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和弦与调式和弦的学习。
课程实践活动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是把过去只是听老师讲课的被动学习方式变成积极主动学习方式的活动。音乐课程实践中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为: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找合作学习的伙伴讨论,让多数问题得到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教师,教师归纳全班问题,加上自己见解归纳成讨论题让合作小组讨论,每组经过讨论、分析、比较,选出最好的答案,在全班介绍,教师补充直到问题最后解决。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学生感到无形的教育力量,会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归纳总结。同时,又会在共同的活动中相互诱发和增强自我教育力量,从而促进差生的转变,激发优秀生成长。
二、课程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1.合作学习可以使不同素质的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合作学习小组是由不同素质的学生组成的。与不同素质的人交往,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思考方法,因而能锻炼学生的大脑。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中的个体,易受到他人提出见解和启发,产生群体感应和共生效应,激跃发散思维和拓展思维,找出较好的见解。通过合作学习,原来中、下等的学生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而成绩好的学生则能使知识进一步优化。在编制讨论题时,应以“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为原则,其中的多数问题要使中、下等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这些见解应对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的解决有所启发,使之成为知识升华、能力提高的前奏。
2.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这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合作学习是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极好机会。每位成员发表了好的看法,都会及时得到同伴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每位成员的疑问又会得到同伴的及时解答,每位成员都能看到自己的潜能和弥补自己的不足,都相信在这个温馨的集体里,自己能够帮助别人,也能及时得到别人的帮助,都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都能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成功的喜悦。在这样一个互免、互助、互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学习小组里,每位成员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也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合作学习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主张“让我们共同决定我们的未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就要求人人学会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团结友爱、平等互助、诚实守信、共同进步的良好人际关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自由地参与探索和创新,从而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且能培养创设融洽和谐合作氛围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的职业奠定良好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这些也正是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必备素质。
三、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自觉运用教育科学规律指导教学。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措施、新规律。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又是讨论的参与者,对学生提出的较简单的内容大胆放手给学生去做,而较难处理的问题则要给学生以指导。
另外,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是探索客观世界的平台。如做“和声连接”,学生对S-K46-D-D7-T这一终止模式有疑问,于是提问用K46和不用K46会产生什么效果?根据这一学情,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几种终止方式交给各小组,让他们用各种终止方式进行比较、讨论。结果发现,几种终止式与K46的比较,还是K46效果好。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出现不同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探究,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强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学习音乐的自觉性。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课程实践活动改革的深入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科教学中,为实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