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一门语言,要真正的学好并掌握一门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从事了10年的英语教学中,对此的体会就更加深刻了。每个班级的优生的比例很少,中下游不及格的同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进生明显偏多,要想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抓好后进生的转换,提高他们的兴趣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围绕兴趣激发班内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一、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习惯上,教师总是不由自主地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过多的关注,上课总爱向他们提问一些问题,一旦回答得好,立即给予表扬,久而久之,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与关爱,因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教学中,要格外关注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认真帮扶,适时肯定,多予鼓励。在教学活动中,多用 “Well done”, “Very good”, “So good a boy (girl)”, “Take it easy”, “I believe you can”等来肯定学生。另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都会把鼓励、期盼、等待、肯定与赞扬传达给学生,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感染和激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力量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对老师的喜爱会转移到对英语的兴趣与迷恋上来。多给他们提问发言的机会,有点进步就抓住机会赞扬、鼓励他们,同时在课下多接触他们,教师给学生的接触机会本身就是鼓励,在作业本上我常增加一些赞赏性评语,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我班有个学生上英语课课本都不拿出来,甚至还睡觉,听以前的老师说他从来不交作业的,后来我发现他字写得很好,我在班级表扬了他,并把他的作业让大家传着看,他很高兴,后来我发现他每次都交作业,并且上课不睡觉了,对于他的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给予表扬,从开学到现在他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二、营造氛围,消除畏惧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要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他们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教师要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差生回答正确时。应该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样的评语而激动,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基于这一点所以我的课堂总是注意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这样可以大胆开口说话的学生就多了。特别是英语后进生因你的轻松会给他们自信,消除畏惧。当然对于这一类的学生,我更多的为他们创设了自我的表现机会,使他们始终对英语投以极大的热情和百倍的信心。
三、给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
英语的词汇量大,尤其是新教材词汇量更多,再加上许多句型及短语也要记忆,学生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多给一点爱心和耐心。我们应该做到“好看的要爱,有伤疤的更要怜惜。”只要每一个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感情诚心,献出爱心,工作耐心。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一个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学生就对这科感到反感,甚至望而生畏,又怎能学好呢?
就拿我教的一(5)班的学生来说吧,由于我校是乡村中学,再加上有些学生在小学里的英语基础就落了下来,对英语这门学科失去了信心。所以刚开始上第一课时给他们讲了一些事例(在我任教的这几年来我教过一名学生叫唐芳。她是四川人。她和其他同学所不同的是她在小学根本就没学过英语,但她不气馁,在刚开学时她就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我在小学没学过英语可能在开始的时候会跟不上其他同学,但我会努力地。到一学期末她的英语成绩已上升到了我班前几名。”)。听了她的故事学生们又重拾了信心。平时利用休息时间我把这几位较差的学生叫到了寝室里私下的和他们进行了思想交流,发现他们这几位同学都说:“记忆力较差,记单词比较困难。”然后我就教给他们“笨鸟先飞”的方法,以及记单词的一些小巧门,同时以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由原来的每个单元一次性的记忆变成每六个单词听写一次,这样以来,他们觉得记忆单词比较轻松,于是渐渐的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四、科学评价,体现个性差异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不能和好学生相比,因为有些“后进生”根本无法达到优秀的成绩,只能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拿现在的成绩与原来的成绩比。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5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后进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总之,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在初中学生中,学习兴趣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每一位教师应在学习兴趣方面对学生多加指导,虽然,兴趣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但它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二中)
一、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习惯上,教师总是不由自主地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过多的关注,上课总爱向他们提问一些问题,一旦回答得好,立即给予表扬,久而久之,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与关爱,因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教学中,要格外关注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认真帮扶,适时肯定,多予鼓励。在教学活动中,多用 “Well done”, “Very good”, “So good a boy (girl)”, “Take it easy”, “I believe you can”等来肯定学生。另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都会把鼓励、期盼、等待、肯定与赞扬传达给学生,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感染和激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力量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对老师的喜爱会转移到对英语的兴趣与迷恋上来。多给他们提问发言的机会,有点进步就抓住机会赞扬、鼓励他们,同时在课下多接触他们,教师给学生的接触机会本身就是鼓励,在作业本上我常增加一些赞赏性评语,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我班有个学生上英语课课本都不拿出来,甚至还睡觉,听以前的老师说他从来不交作业的,后来我发现他字写得很好,我在班级表扬了他,并把他的作业让大家传着看,他很高兴,后来我发现他每次都交作业,并且上课不睡觉了,对于他的一点点进步我都会给予表扬,从开学到现在他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二、营造氛围,消除畏惧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要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他们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教师要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差生回答正确时。应该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样的评语而激动,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基于这一点所以我的课堂总是注意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这样可以大胆开口说话的学生就多了。特别是英语后进生因你的轻松会给他们自信,消除畏惧。当然对于这一类的学生,我更多的为他们创设了自我的表现机会,使他们始终对英语投以极大的热情和百倍的信心。
三、给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
英语的词汇量大,尤其是新教材词汇量更多,再加上许多句型及短语也要记忆,学生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多给一点爱心和耐心。我们应该做到“好看的要爱,有伤疤的更要怜惜。”只要每一个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感情诚心,献出爱心,工作耐心。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一个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学生就对这科感到反感,甚至望而生畏,又怎能学好呢?
就拿我教的一(5)班的学生来说吧,由于我校是乡村中学,再加上有些学生在小学里的英语基础就落了下来,对英语这门学科失去了信心。所以刚开始上第一课时给他们讲了一些事例(在我任教的这几年来我教过一名学生叫唐芳。她是四川人。她和其他同学所不同的是她在小学根本就没学过英语,但她不气馁,在刚开学时她就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我在小学没学过英语可能在开始的时候会跟不上其他同学,但我会努力地。到一学期末她的英语成绩已上升到了我班前几名。”)。听了她的故事学生们又重拾了信心。平时利用休息时间我把这几位较差的学生叫到了寝室里私下的和他们进行了思想交流,发现他们这几位同学都说:“记忆力较差,记单词比较困难。”然后我就教给他们“笨鸟先飞”的方法,以及记单词的一些小巧门,同时以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由原来的每个单元一次性的记忆变成每六个单词听写一次,这样以来,他们觉得记忆单词比较轻松,于是渐渐的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四、科学评价,体现个性差异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不能和好学生相比,因为有些“后进生”根本无法达到优秀的成绩,只能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拿现在的成绩与原来的成绩比。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5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后进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总之,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在初中学生中,学习兴趣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每一位教师应在学习兴趣方面对学生多加指导,虽然,兴趣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但它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