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语境下礼貌用语理论指导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g5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礼貌原则是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准则,礼貌理论的学者们提出的准则可应用于教师的批评教育中,帮助提高教师批评教育的效果。本文通过将Leech提出的礼貌准则与笔者组织的教师批评语问卷调查结合,总结出教师批评语的五条使用原则。
  【关键词】礼貌理论;教师批评语;使用原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礼貌是各国文化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诸多学者对礼貌这一话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尽管语用学领域中研究礼貌的方法和理论各异,但主要有以下基本观点(Kasper,1990):社会规约观;会话契约观;会话准则观。实际上就是Leech的礼貌观,他认为礼貌就是要让他人受益,让自己受损,话语越间接,礼貌程度就越高,并提出了礼貌原则的6条准则,即得体准则、宽宏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面子保全论,由Brown和Levinson提出,是目前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礼貌语用模式。他们认为,礼貌就是“典型人”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面子又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同、喜爱,消极面子指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干涉阻碍或做强加于自身之事的行为、Watts等的新礼貌观。
  教师批评语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常用的语言类型,是教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学生群体或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进行否定和指责的语言行为,旨在使被批评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同时教育其他同学,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从教育效果来看,教师批评语可分为积极话语和消极话语两种类型,这与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中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划分吻合,积极的批评话语能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有助于维护积极面子,而消极性的批评话语通常起到负面作用并形成消极面子。将礼貌理论与教师批评语的使用相结合,如Leech提出的六条礼貌原则及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教师在批评教育过程中遵循这些原则,既维护学生的面子,学生也会更加认可批评用语,效果也会更好。
  为了解学生对不同批评语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笔者设计了一份名为教师批评用语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批评教育的必要性、为不同的教师批评语打分,并写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教师批评语,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在标准范围内。随后组织本校2017级5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到有效问卷523份,分析问卷结果并将礼貌理论的观点与批评语的使用相结合,可得出以下原则:
  一、尊重学生人格
  Leech提出的赞誉准则包括“尽量少贬低他人”,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因此进行批评教育时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不能讽刺、挖苦和抨击等,因为学生的心理很脆弱,对自己的不足会敏感自卑,更不能在公共场合提及学生个人的身体缺陷和隐私及品评或蔑视学生的父母。如问卷中收集到的“你贫穷是因为你有个没能力的爸爸”是对学生造成最大负面影响的批评语,而且学生在问卷中补充了一句:“说什么也不要提及父母”。由此看出,教师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谨记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切忌挖苦讽刺学生本人或父母等。
  二、态度恳切,留有余地
  Leech的同情准则包含“尽量增加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同情”,这可以通过诚恳的态度实现。教师说话态度真诚,情感真挚,善解人意,对学生予以积极诚恳的评价,言语豁达,才能唤起学生的亲切感、温暖感、信任感(张敏,2011)。同样,Leech赞誉准则中的“尽量少贬低他人”这一点也提醒老师,在批评教育时要留有余地,不能夸大和渲染学生的错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不强,教师应给予反悔的机会,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找出犯错的原因并积极改正。问卷中收集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批评语“学习这么差,不要读书了,自己回家去吧”和“现在没出息长大也不会怎么样”等都属于没给学生留余地的主观臆断,给学生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三、语言得体,随机应变
  Leech提出的得体准则包括“尽量少让他人受损”,教师进行口头批评时要注意措辞、语气、语调等因素,若声音太刺耳、语调太夸张、表情过于丰富,就会给人大惊小怪的感觉,招致学生的反感。如问卷中,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消极批评语:“笑着和其他老师讨论我说的话”和“你还要脸不?如果我是你,我就把脸揣进包包里”等,都是语气、语调不合适的批评,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可见批评教育时的表情和话语很重要。所以,教师在批评教育过程中要做到言语得体,所说的字词句、语音、语法等符合职业规范,辅助的体态语言恰当得体,能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实现批评教育的目的。而且批评教育时教师要学会细心体会和用心观察,根据语言环境的变化,正确判断学生对自己语言信息的反馈,做到从容面对、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四、倾听学生心声,学会换位思考
  Leech的同情准则包括“增加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同情”。若教师在批评教育时应用这条准则,给学生说话和倾诉的机会,学生就能感受到尊重、接纳和鼓励,也更易敞开心扉,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出,有利于教师找到错误的症结并顺势进行说服教育。注意倾听时不能随便打断学生的话语,而要精神饱满,目光专注,注意力集中,不时用点头、摇头、微笑、注视等态势语言和“是吗”“能说具体点吗”“对”之类的语调,表示教师在注意听和在思考,以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心理学家指出,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把学生与自己视为一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学生才会把教师当“自己人”,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关怀之情,乐意接受批评(李瑛,2013)。如问卷中收集到的对学生产生最大影响的积极批评语“你要为自己的未来去学习、奋斗”和“你要对自己负责”,都属于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的利益着想,所以学生的接受度很高。   五、就事论事,密切关注
  Leech得体准则和赞誉准则分别包含 “尽量少让他人受损”和“尽量少贬低他人”这两点,说明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应就事论事,不要把若干个问题累积在一起,如果对学生犯的问题屡次提起,学生会觉得老师在揭他的短处,改正错误的信心会大大减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很难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任何批评,即使是最温柔的批评,也是对学生的否定性评价,都有可能让学生产生自卑、沮丧等情绪(李瑛,2013)。对学生进行批评特别是严厉批评后,要提醒同学和家长随时关注其情緒变化,防止出现逃学、出走、报复等过激行为。同时,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学生,督促其改正,当学生取得一点进步时要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同时教育鼓励班级学生主动亲近他,不让其有孤独感和失落感。
  批评教育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Leech的礼貌准则和Brown以及Levinson的面子理论可指导教师批评语的使用,其中礼貌准则中的赞誉准则、得体准则和同情准则指导作用较强,教师在使用批评语时应遵循尊重学生人格、态度恳切和留有余地、语言得体和随机应变、倾听学生心声和学会换位思考及就事论事和密切关注等几条原则,可以收到较好的批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新仁.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陈新仁.礼貌理论与外语学习[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胡丹.学生视角的中国教师批评话语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李瑛.优秀教师的批评艺术[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刘丽静.教师批评语违反礼貌原则语用失误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5):43-45.
  [6]吴淑琼,樊葳葳.英汉批评言语行为策略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04(3):22-25.
  [7]辛雪艳.大学教师批评言语行为的策略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8(7):31-34.
  [8]张敏.优秀教师的批评艺术[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作者简介:刘永莉(1987-),女,汉族,四川内江,专职教师,研究生,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研究英语语用学、英语教学和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基金课题成果,课题名称:高职学生视角的教师批评用语研究(课题编号2018RWY02)。
其他文献
【摘要】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是艺术生产理论的三个环节,二度创作成为连接艺术创作、歌唱主体与欣赏者之间的重要纽带。通过分析做好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四要”与“四不要”,提出实现二度创作的主要手法,需要演唱者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不断丰富二度创作技法,为观众诠释出更具艺术内涵的声乐作品。  【关键词】艺术生产理论;二度创作;演唱方法;情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
【摘要】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因此,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提出从发展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和治疗性维护三个角度探寻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新途径,帮助教师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生涯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6-0
【摘要】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匠无界。一份坚守、一份无我,成就了这样一位民间工艺大师,他的名字叫“黄才良”。“不能一成不变,但也不能随意去变。在传承好祖先最核心的技艺之外也需要考虑当下的审美。”黄才良将绘画、雕花、漆器融为一体,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极美欣赏价值。不但宁波人当地人喜欢,浙东、深圳、广东、北京、香港等地的人也都喜欢。尤其宁海、奉化、余姚的年轻人,在结婚时谁家都少不了用他的泥金
【摘要】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由于受到不同朝代、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风格。东北地区的刺绣比较有特色的属于辽绣。大连现代博物馆近几年收藏了一批绣品,其中包括一部分具有满族特色的辽绣,博物馆通过对展品甄选策划了专题展览,并进行了国内外巡展,对进一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刺绣;辽绣;满族特色;传统文化 
【摘要】 李叔同(弘一法师)是位中国近现代的艺术先驱。李叔同(1880-1942年),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在天津出生,他从小接受中国文化,长大后出国留学,学习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是博览群书,博采众长。190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上海、杭州等地教书育人,在很多领域都曾开风气之先,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美术教育家、诗人、学者,是中国话
【关键词】逆行者;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4-0039-03  【作者简介】1.周国莉,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心理健康中心(江苏常州,213022)主任,讲师,助理研究员;2.张冬梅,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心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设计理念】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武
【摘要】在研究Leap motion侦测数据生成运动信息的基础上,以赫哲族为例建设民族聚落,运用Leap Motion与漫游系统进行体感式交互,提高赫哲族文化的辨识度。通过前期数据的采集及总结,完成了对赫哲族建筑/文化体验等模型的构建;通过制作漫游、游戏程序等操作进行交互试验,增强用户临场感,增强赫哲族文化国际性及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提出了对贴图、LOD、DOF、碰撞等技术的优化新方案,改善交互体
【摘要】本课题以国际化旅游城市曲阜为例,深入践行Service Learning理念,我们旨在通过本次对Service Learning理念的践行,进一步规范曲阜的城市文化建设,使其与国际发展相接轨,从而提高曲阜的国际化形象和知名度。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Service Learning;翻译策略;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Service Learni
【摘要】万玛才旦导演在藏语电影《塔洛》中表达了“现代性”进程中个体的身份焦虑,这种焦虑同时也表征了藏族在当代现代性进程中的个体割裂所造成的困顿。《塔洛》作为藏语电影,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塔洛》《清水里的刀子》等少数民族电影的出现,进一步丰满了以汉语为主流的“华语电影”的文化版图。在当代文化背景下出现的少数民族电影,正被电影产业推动着、冲击着传统的“华语电影”“少数民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助人;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8-0057-03  【作者简介】王婷,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江苏南通,226000)教师,一级教师。【设计理念】  助人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个方面。培养儿童的助人行为,对儿童社会适应及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移情能力的训练和榜样示范有助于儿童助人行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