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三要素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ang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对当前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作者将自己七年的教学经验融汇于日常的教学反思中,总结出作文教学的三大要素——兴趣、见识和技巧。作者通过逐一举例和论述阐明自己的教学体会,从而激励自己更用心地教学,期待第三个三年的跳跃和转变。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三要素 培养兴趣 增长见识 提高技巧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成绩见效慢的特征,而作文的前景更是遥遥无期,不知何时是个尽头;何处能见彼岸。故常有这样的说法,作文教不教无所谓,教了没有效果,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倘若你真的这样认为,我想不仅是误人子弟,更是坑害了自己,所以我将就语文的作文教学谈谈积累的些许感悟。
  一、作文写作之基础,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见兴趣在学生作文中起着支配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突破口,是学生写作入门的向导,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时时观察,注意细节。
  写作兴趣的源头来源于生活,若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阔,感受社会则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则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于是我总是会抓住一切时机调动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积极性。
  最近学校正在建新的教学楼,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大家向窗外看,能发现什么呢?”大家都很纳闷地朝窗外看去,发现有树,有人……基本上都是些笼统的所见。我会继续追问:“没有了吗?就这些吗?”学生便会再细致地观察,发现经过一夜的狂风袭击,树叶基本落光,只有干枯的树枝交叉于空中;在工地上工作的农民工统一带着头盔,忙碌于自己分内的工作。据此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地学着细致观察身边的事物。但我还不满足,继续发问:“好像还有些庞然大物大家没有发现吧。”这下学生的视野又开阔了,发现半空中有个忙碌的家伙——塔吊,正在左右摇摆着自己的身躯运输各个部件。塔吊上飘扬着五星红旗,上面赫然可见一行大字“安全就是效益,生命重于一切”。我很满意地夸奖着学生:“今天的作文课想交给大家细致地观察事物,没想到老师还没讲,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只要我们都能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周围的一切就将成为我们笔下的素材。通过细致的观察,传神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各个场景。这样我们的作文怎么可能还会空洞,语言还会干瘪呢?”有的调皮的学生随口说:“太远了,我都没看清楚呢。”于是我顺着这位学生的提议带着他们来到工地的入口,让他们在此仔细观察、记录所见。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观察的重要性,更是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在接受生活实际,接触社会实践,走出教室,走进现场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获取素材的机会,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我捕捉灵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天天动笔,抒发脏腑。
  写作还是要落实到写字上。我认为学生天天都能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别管写什么,三年下来这些零碎的随笔就是不小的财富。于是我从硬性布置作业开始,让学生养成天天都抒发情感、情绪的习惯。在家有自己的私人笔记;在班有公共的集体笔记。班级中天天都会有两位值日生管理一天的班级卫生,他们在完成一天值日的同时写上自己的劳动所得、所感,再传递给明天的两位同学。这样,这个简单的值日本成为了大家发泄情绪、传递情感、解决问题、共勉共励的见证。当然我也会浏览大家的言论,适时地进行引导和督促。我会发现大家在写出自己看法的时候都很有文采,那些作文技巧就掌握了。我想这就是“言为心声”所带来的巨大的感染力。长此以往,学生已经不把这项作业当成任务,而是成为一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试想把写随笔当成一种习惯,写作还用追求什么分数和格式吗?那些功利性的因素只会阻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放手让他们写,一定有惊喜等着你。
  二、当习惯成自然,见识定全局。
  现在的中学生有些古怪,生活中他们表现得特别有个性,有主见,甚至叛逆。但在作文中,你却看不见这些东西。作文中的他们思想空间,语言乏味,几乎看不见青春的风采,看不见伶牙俐齿,看不见锋芒毕露。这个问题几乎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高考作文更是病入膏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扩大阅读量,尤其是杂文的阅读。
  杜甫曾立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誓言,他也确实为此而博览群书,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使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一上课,我对一位同学说:“某某,你的试卷没有交,是为什么?”他毫不在意地回答:“丢了。”他是个桀骜不驯的学生,但也算是个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抓住这个契机,我说:“我想平日里学校一让你缴教学费、书费,你定会发些牢骚。什么学校真黑,什么老师就知道让缴钱诸如此类的抱怨。的确,你这是在心疼父母的付出。但这些试卷是你用父母的血汗钱买来的,如今你却这样丢弃。与其说这黑那黑,还不如说你比任何人都恶劣。”说到这我发现他一直没有抬头。于是我稍稍缓和了语气,这就是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写好作文的三要素之一“见识”。顿时同学们哄笑。就此,我转入作文的讲授。板书写好作文的一大要素“见识”。我对某某的行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便是见识。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可只停留在罗列实例、描述现象上,而要有自己的见识。什么是见识呢?对待人、事、物的见解和认识。简言之,就是你对此的是非观。发表自己的认识必须做到无懈可击,像某某一贯总不会服气,如今也没有什么能反驳老师的,这说明什么问题,所以大家日后要提高自己看待事物的鉴别力和认知力。这对大家的作文提高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这些能力呢?就需要日常的观察,用心的思考,投入的阅读。三者废一不可。没有观察就没有思考,只有观察而无思考那是外行人只懂看热闹。而阅读是为我们的思考做积淀的,阅读会提高我们思考的质量。那么阅读什么呢?给大家推荐中国现存的唯一专业的杂文报刊——《杂文报》。实践证明,学生读了这份报纸,更加懂得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对待某一现象会发表自己的看法,相关问题也知道从多方面进行深入透析。
  (二)记新闻,关注社会动态。
  以2011年江苏高考的语文试卷为例,处处都体现了关注社会的理念。语言运用的第一题一改往年的字音辨析题,考的是成语的书写。这正是对当今越来越多地使用谐音字的一次批判。无论是大街小巷的店铺名还是电视网络的广告词,无不在混淆是非,所以此体型敲响了规范使用汉字的警钟。再如,语言文字运用第三题考察的信息包含地震的相关知识,这不也和时事政治紧密联系吗?而第四题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一道语言运用题。最后的论述类文本选择的是鲁迅的《捧与挖》,这也是对当下讨论“鲁迅作品是否要退出语文课本”最好的回应。从考试的角度来讲,关注热点势在必行,而从增长学生的见识方面来看更是迫在眉睫。当今的学生不管学习成绩高低都变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目光短浅,见识肤浅。这样的一批学生考上几个大学又有多大意义呢?所以我天天让他们记录新闻联播的各项内容。这项工作在最初的时候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只要坚持下来,学生就会真正受益。首先是提高了听写的能力,我班的任课老师都称赞大家的听写速度是一流的。其次是提高了书写能力,及时发现不会写的字、成语,从而扩大字词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有了变化,写作素材也得到了积累。
  (三)课堂讨论,碰撞思维。
  学生在辛苦的劳作之后都有收获的喜悦,而这种喜悦也迫切地想要彼此分享。虽然高三的复习任务相当紧张,但每周我都会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辩论,感受你我的成长轨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迸发思维的瞬间灵感,体味人生的成就感。
  三、通过读、写、说三个方面增长学生的见识,最后依靠技巧生趣。
  平原上的小溪难引人注目,高山的泉水会招人喜爱。细而究之,山泉在崎岖的峭壁上流淌,善于表现自己的风采。学生不喜爱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技巧。纵然有了写作兴趣,也难以写出好的文章,犹如过河渡水缺舟桥。为此,就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技巧的专门训练。训练则可采用多种方法:一种是专项训练,从整体上讲,我们应该分文体进行教授。议论文的写作又可以分课时进行指导:如何透过材料提取论点、如何积累论据、如何拟写分论点、如何点题、如何布局和如何运用语言等。而记叙文可以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场景的细节描写、景物的渲染、何时何处点题、如何写开头和结尾、语言的生动、情节的波澜,以及叙事手法等方面教会学生写作。另一种是综合训练,这要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无论何种训练,都是有计划地进行,将宏观训练和微观训练相结合,制订好学年度的训练计划。练前有明确目标,练中恰当引导,练后合理评析。特别是重视训练后的导向性评价诱导,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写作技巧上不断进步,在“天天向上”,企盼着下次写作课的到来,产生强烈的表现欲。除此之外,我更加重视学生改作文的过程。高三作文批改我会直接写出文章的缺点,回馈给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正。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章结构的安排,都尽可能使学生在改作文的过程中得到具体的学习和应用。其实只要有了兴趣和爱好,文章就可浑然天成,又何必劳烦雕琢呢?
  以上所谈或许不见得适用各种学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不再排斥和厌恶写作了。我想这也算得上是冬天早晨九点钟的阳光,不强烈,但很温暖。
  温暖人心的事谁不想感受呢?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庞大而特殊的团体。不能总是利益当头,学生家长有期望,学校社会在监督,良知情感在督促,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2月1日 晴  我家附近新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生意可火了。星期天,我和爸爸想换换口味,来到店里,里面品种可多了,我和爸爸各点了一碗牛肉拉面。  做拉面的叔叔又开始忙碌起来,他先拿起面团揉了几下,又在上面放点水,拉了一下,转了一个圈,“啪”的一声,甩在面板上,手又不停地挥舞着。以后,一直重复着这些动作,很快,一根变成两根,两根变成了四根了,四根变成了八根,八根变成了十六根……像变魔术一样,刚才还是一
8个成语,我头是你尾,你尾是它头。只可惜还有8处空缺,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有一定难度的哟!  二郎神奉玉帝之命,去花果山捉拿孙大圣,二人斗得是天发昏,地发暗,真可谓一个半斤,一个八两,你也打不赢我,我也战不胜你,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谁知二郎神放出天狗咬大圣,大圣见事不妙,就一会儿变成这个,一会儿变成那个,最后还是被识破,只好离开战场,避开大道,向荒野逃跑。  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孙大圣大闹天宫
12月1日 多云  今年我已经10岁了,在我的生活中不缺新的衣服,新的玩具,新的……在我的心底的深处,有一把蒲扇,它看起来虽然很破旧,但在我的眼里那却是一把最宝贵,最值钱的扇子。  外婆很疼我,每当夏天的时候,她总是一把蒲扇不离手,有时打扇吹凉,有时打蚊子等小害虫。我总觉得外婆好好玩呀,还似一个小玩童一样,蒲扇总不离手,一直到现在她还一如即往。  记得在我六岁的时候,妈妈爸爸把我寄居在外婆家。暑假
12月20日 晴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这首六十年代就响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形象、生动、真实地唱出了山西风光的清新与自然。到如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山西的好风光更是数不胜数,就拿山西忻州市境内的芦芽山来说吧!假如你不亲自去体验一番,你真的想象不到还有那么美丽的地方藏匿着奇特的风景。  芦芽山地处山西宁武县境内,是山西母亲河——汾河的发源地,它海拔2800多米,山势险峻。从远处眺望,芦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