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交往的原则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wjd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父母开始无所适从。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开始有自主意识,不再像原来那样乖巧。在享受着孩子长大喜悦的同时,很多父母也会陷入烦恼,不知如何与孩子相处。那如何做,才会留下你和孩子在他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呢?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就是“与孩子交往”的四个原则:
  与孩子交往的前提
  与孩子交往的前提是尊重、平等和认同。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他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和附属,家长要学会珍惜与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因为孩子陪伴父母的时间是有限的。当我们认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时,我们便会尊重孩子的表达和感受。如何表达尊重呢?比如外出就餐时,让孩子自己点餐;在穿衣时,给予孩子封闭式的选择,如询问孩子“你喜欢这件红色的毛衣还是白色的呢?”在给予孩子建议时,可以说“妈妈的想法是……妈妈建议……”而不是“你应该……你要……”
  认同孩子的表达。因为成人有着太多的经验值,所以往往以成人的判断作为标准,我们不懂孩子,也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同样是一碗汤,优优会说:“妈妈,烫。”有时大人会说:“烫什么烫,我已经尝过了,不烫。”但家长知道吗?孩子口腔对于温度的感知与成人是不同的。不否定孩子,多认同孩子的感受与表达,多给孩子一些建议,会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存在。一个被尊重的孩子,同样学会的是尊重别人。
  与孩子交往的要素
  与孩子交往的要素是充满欢乐和鼓励孩子。
  孩子的天性是玩,是好奇的,喜欢快乐的。比如有段时间,优优特别不喜欢吃白煮蛋,于是我便煮了一些肉糜,浇在白煮蛋的上面,然后惊讶地告诉优优说:“快来看呀,白煮蛋长头发了。”他就特别开心地吃长头发的白煮蛋。还有段时间,优优和很多孩子一样不喜欢吃青菜,于是每一次吃饭,我便说:“这颗是青菜宝宝,我吃下去了;这颗是青菜妈妈,她要去找宝宝啦;还有一颗是青菜爸爸,他们要一家人在一起。”
  因为孩子个体发育不一样,不同的孩子总是有一些落差。比如优优的平衡性就比较差,别的小朋友学轮滑只要一个月,他学了两个月,还是不够稳健。可是我了解他平衡性差的特点,并不强求他的学习速度,每天都陪他最后一个离开练习场。在他想放弃的时候,我告诉他说:“困难就像走楼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是你要成长的时候了,是最开心的时候呀,因为你马上就要变得不一样了。”在我们的鼓励下,虽然他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学会轮滑,可是他的轮滑一样可以滑得很好。这件事情,还成为他长大后对诸多事情坚持的原因,因为他品尝过战胜困难的喜悦了。
  与孩子交往的技巧
  与孩子交往的技巧是重复性、一致性和适龄性。
  20次重复是习惯,200次重复是本能。孩子对某种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坚持。我觉得,对优优的培养,最骄傲的就是养成了他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可是最开始,他只是拿书当玩具,并不愿意独立阅读。我曾经在优优四岁的时候,一年里陪伴他阅读300本绘本。重复的行为,终于养成了他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一致性是指妈妈或爸爸自身在不同时候,都要用同一种态度对待孩子,而不是因为环境不同而改变态度,让孩子无法建立判断的标准价值。比如家长心情好的时候与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待孩子的态度就会不一样;再比如孩子犯错导致的结果不一样,父母的态度也会不一样,如果孩子打碎一个30元的杯子,父母可能会关心孩子是否受伤;可是如果孩子打碎一个3万元的杯子,父母可能更多的就会关心杯子。另一方面,一致性指的是家庭成员对同一事物的标准是否一致,往往在父母家中不能做的事情,到了祖辈家长就会被允许,这样也无法建立孩子的判断标准,反而会让孩子学会投机。
  适龄性是指不同年龄的孩子,学习所能达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要对孩子有过度期盼。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比如早一天学会自行车和晚一天学会自行车并不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太多的影响。也不必为孩子过早的优秀表现而自得,孩子的一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在对的年龄,做对的事情,孩子才可以汲取成长必要的养份,不留遗憾。
  与孩子交往的付诸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付出时间与爱。
  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对于妈妈来说,似乎是永恒的话题。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坚持每天上班早到一小时,做时间与事务规划。周一至周五晚上努力不将工作带回家,以便陪伴优优读书。每年一月份,我会做整年度每周末假期计划,提前规划好所有可以带优优前往的地方并执行。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不能缺失的便是父母的陪伴,即使工作再忙,我们也始终坚持将优优带在身边,不做周末爸妈。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但是如何付诸真正的爱给孩子却是一门科学。这爱包含了宽容、等待、忍耐,这爱是父母对自我的一份修炼。
  (郑怡 蕃茄田艺术总经理,专注幼儿心理及家庭教育的研究与指导)
其他文献
家有儿女可能是很多家庭所期望的圆满,但是由于“独生”政策的约束,很多人也只能无奈地留下遗憾。不过,现在“二胎”政策的放宽,让那些梦想“儿女成双”的家庭兴奋激动、欢呼雀跃了。然而,据各路消息反映,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想生却又不敢生,主要是担心大宝不能接受,害怕生小宝会让大宝的心理受到伤害。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啊,因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尤其是三四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私有意识产生,并渐趋强烈的
期刊
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后,对家长的依赖越来越大。家长不在身边,他们连幼儿园的手工作业都不想做,一遇到困难就要找家长帮忙。其实,孩子依赖行为的产生多半是与环境有关的,如果能给他一个独立性的空间,自然能消除孩子的依赖心理。我们可以从引导孩子做事开始,因为孩子要完成一件工作或作品并不简单,在动手做的时候,不但要有很灵活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要一边做一边动脑,才能使工作顺畅进行。当孩子说“我不会做!”或不愿意主动时
期刊
最近搬来了一位新邻居,他们有一个四岁大的女儿。邻居对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凡是女儿想要的东西,都尽力如她所愿,想办法满足她的需求。只要看到女儿开心的笑容,邻居的心里就感到十分满足。我对他们如此宠爱女儿的行为虽然不是很认同,但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教育主张,觉得自己应该尊重他们的做法。  不过,最近我越来越无法忍受自己的孩子与邻居的女儿一起玩耍,原因在于,邻居为了满足女儿的需求,常会要求别人配合他们。例如
期刊
晚上,我突然发现家里很安静,老公一个人在大卧室看书,女儿房间的门关着,灯也关着。“妞妞──”我喊了一声。  冷寂了好一会儿,从女儿房间传出一个很小的声音,“妈妈,我在这儿呢!”我循声推开门,看到女儿蜷在床的最里面,很落寞的神情,有些不耐烦的样子。“干什么呀妈妈,你找我有事吗?”“没事不能找你吗?关着灯,你在做什么?妈妈觉得有点冷,你冷吗?”“我这样的人,冷点就冷点吧!”  听这口气,真有些不对头。
期刊
《一个长毛绒美梦》  大头儿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三只流浪猫,从此,他跟三只小猫成了好朋友。有一天,他发现小猫们特别希望有个长毛绒褥垫。大头儿子想要帮它们实现愿望。可是他只有长毛绒玩具,这可不是小猫喜欢的。大头儿子要到哪里才能找到长毛绒褥垫呢?  《雪地上的雪奶牛》  下雪了,奶牛场里的奶牛们吃什么呢?大头儿子拿了几棵最像草的大葱,赶紧跑到奶牛场把葱种在地上,远远望去真像长出了很多绿草。可惜奶牛并不
期刊
女儿懂事后,我有意识地让她接触数字,但死记硬背可能只会引起她的反感,于是我开始和她一起在游戏与玩乐中“玩”数字。  每每牵着她的手上楼梯,我都会和她一起数台阶。在外面玩时,也会不时地数数有几辆车,有几朵花。后来我又开始跟她玩轮流数数的游戏,比如我说1,她就说2,或者我说1、2、3,女儿说4、5、6,以此类推,看谁接得最快、最准确。这个游戏既锻炼了反应力,又巩固了知识。  再大一点,女儿开始认数字了
期刊
最近和朋友聊起她给4岁的女儿买儿童套房的事儿,前两天,她看中了一个粉色款甚是喜欢,想买来送给女儿做生日礼物,但是不知道这个颜色对她好不好,一直犹豫不决。在我的印象中,朋友的女儿长得乖巧可人,性格文静,但有点儿胆小。想想性格温柔,又是女孩儿,一般来说选择粉色是再适合不过了。  粉色、白色、米色等温柔系的色彩,高贵浪漫,富有公主气息,适合女孩子。而朋友抑制住女性天生对粉色的亲近,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考虑
期刊
大多数的人写字都是“右撇子”,但也有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用左手写字,这时家长可能会有些困惑,是强行纠正孩子改用右手呢,还是顺其自然就用左手呢?父母首先应尊重儿童选择使用左手的权利,创造一个宽松的选择用手的环境,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改手”。孩子已经建立的大脑优势半球从右脑改为左脑,容易使原有的语言中枢混乱,会让孩子经常处于挫折与无助感中,造成孩子在语言、书写上形成阻碍,最常见的症状是口吃,也有的
期刊
二胎政策放开后,我和妻子商量再生一个孩子,这样儿子就有个伴儿了,再也不会玩游戏时只能演独角戏。只是儿子一直是家里几个老人手中的宝,被宠惯了,他会习惯当“哥哥”这个角色吗?  我试着和儿子聊天,想看看他的态度。“灿灿,你想不想有个弟弟或是妹妹呀?”我观察着儿子的表情问。“想呀!”儿子连考虑都没有就一口答应。“如果你当哥哥了,你愿意照顾他们吗?”我小心试探。毕竟家里一直只有儿子一个孩子,从来都是别人照
期刊
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老人希望多养一个孙子,所以几年前,我们就要了小宝。小宝的到来不但没给大宝什么压力,而且他们还成为了好朋友。其实,不是每一个大宝都能顺利接受小宝的,这需要家长提前做很多的工作。  孕前做好心理铺垫,让大宝爱上小宝  女儿两三岁时,我就萌生了“再要一个孩子”的想法,为了让她心理上能顺利地接受,我会经常故意跟她说,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好孤单呀,要是有兄弟姐妹,就可以玩出好多有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