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类招生和学分制以后,传统的以院系、班级为载体的育人工作模式面临了新的挑战,高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专业学院与公寓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没有形成合力,造成专业学院与公寓育人工作不一致的状况。研究如何在公寓育人和专业学院育人建立联动机制,对于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寓 专业学院 育人 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高校大类招生和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学生转专业政策的放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以院系、班级为载体的育人工作模式面临了新的挑战。学生公寓阵地的育人作用日渐突显,当前许多高校已经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拓展公寓育人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寓管理对学生缺乏约束力、公寓与专业学院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造成专业学院与公寓工作不一致,教育没能形成合力,工作上盲区很多。
因此,研究如何建立起公寓育人与专业学院育人之间有效的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育人效果,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公寓与专业学院联动育人的必要性
1.1 学生公寓在育人工作中的特殊性
中央16号文件明确要求“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日常行为养成、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真实思想体现的地方。据调查,学生每天有大于12小时的时间是在公寓中度过的,公寓环境极大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但是在日常的公寓管理服务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约束力,使得学生在公寓中任意自由发展。计算机不文明使用、沉迷网络游戏、抽烟打牌、晚归不归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令学校大为头痛。因此仅仅依靠公寓工作系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公寓育人与专业学院育人有效联动,建立有效互动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整体育人工作的开展。
1.2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
随着高校逐步实行大类招生、全面推行学分制教育之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态较之学年制发生了很多变化,呈现出学习自主化、住宿分散化、发展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态势。加上学生转专业政策的放宽,专业班级集中住宿的格局逐渐被打乱,传统的以院系、班级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当前许多高校积极的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拓展公寓育人工作,如辅导员入住公寓,设立公寓学生组织等等。但实际中,公寓工作系统与学生所在院系往往缺乏有效沟通,院系不了解、不重视学生在公寓的行为表现;公寓中学生的表现又很难传达到学生所属院系,没有纳入专业学院的综合考评体系。工作开展难度大,造成专业学院与公寓育人工作不齐心,教育没能形成合力,起不到齐抓共管的作用,这就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要避免出现公寓系统单独管理的局面,必须加强公寓与专业学院育人联动,这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
1.3 实现育人工作模式创新的需要
当前许多高校虽已逐渐认识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的重要性,但还存在很多问题。譬如学校重公寓物业管理,轻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院忽视公寓育人,公寓育人工作介入少;专业学院育人队伍和公寓育人队伍缺乏沟通等等。这不利于三全育人的开展,不利于优质人才的培养,不利于育人模式的创新。因此,高校要重视公寓育人的作用,提高其地位。通过加强公寓和专业学院育人联动和有效沟通,促使学校育人工作全面有效展开,促进人才培养。
2 创建全方位联动机制,推进公寓与专业学院共同育人
2.1 抓党建联动,推进育人工作
按照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在学生公寓创新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以党建为抓手推进育人,架起学生公寓和专业学院育人工作的桥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育人工作的开展。
2.1.1 建党员之家阵地,推动联动
公寓和专业学院分别创建党员之家阵地,通过相互联系沟通,考核监督反馈,引导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育人工作的开展。
公寓以楼宇为单位创建党员之家,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公寓育人工作,引导他们发挥先进性、展示党员形象,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并将其在公寓内的表现情况告知相关院系,纳入院系考核评价体系。专业学院以院系党员之家为主要阵地,在院系内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积极与公寓党员之家联系沟通,合作开展活动;建立完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公寓表现考核评价的反馈机制,建立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将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纳入院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综合考评体系。
2.1.2 建定期考核反馈制度,确保联动
建立党员、积极分子在公寓表现的定期考核反馈制度。公寓以月和学期为单位,根据党员、积极分子在公寓表现进行定期考核,并及时将考核结果传达到分院。分院根据其在公寓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地后续教育引导工作,并将其表现情况纳入院系党员、积极分子综合考评体系。通过考核反馈制度使公寓和分院产生工作持续互动,使党员无论是在院系,还是在公寓,都有制度和环境约束,督促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严于律己,强化党员责任意识,促进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
2.1.3 建党建网站和网络信息化平台,促进联动
建立公寓楼党建网站、院系党建网站,通过网站,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对其表现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引导普通同学看齐。
建立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作为公寓育人和专业学院育人的互通通道,充分实现育人联动,也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考核反馈制度实施的保证。学生公寓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考核信息、计算机使用检查信息,晚归不归信息等全部通过此平台上传至分院,便于分院及时掌握信息,并进行后期教育引导。同时分院必须将后期处理结果及时输入平台反馈给公寓。
2.1.4 党员发展转正征求公寓意见
将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分院党员发展和转正程序,院系在党员发展和转正过程中,必须征求公寓的意见。公寓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出具培养发展期间的公寓评价结果,该结果是学生能否发展和转正的重要依据。
2.2 抓学风联动,推进育人工作
学风是校风的灵魂,学风对于育人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专业学院的学风,还是公寓内的学风,都是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专业学院的学风建设已经强调很多,学生比较重视,学风情况也相对较好。公寓学风则不同,公寓管理服务中,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使学生在公寓中容易任意发展,公寓学风情况不容乐观。专业学院努力营造的优良学风,也会因为公寓不良学风的影响,付之东流,从而影响了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和育人工作的开展。
所以要加强公寓学风建设,让院系的良好学风带入公寓,促进公寓学风。要发挥公寓党建组织中党员骨干在公寓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服务同学,带领同学营造公寓勤学、乐学的氛围。专业学院与公寓要积极合作,开展公寓学风督察、旷课检查、计算机使用情况检查等工作,可以进行重点学生帮扶、学习型寝室评比、寝室早读等活动,来营造公寓学风,促进优良公寓学风的形成,推进育人工作。
2.3 抓文化联动,推进育人工作
文化是一种精神,优秀校园文化对于育人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开展教学育人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文化建设,营造优良校园文化。通过专业学院和公寓的文化联动,有效推进育人工作,也是联动育人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抓文化联动,要通过优秀学生的示范典型作用,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树立其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专业学院每年举行的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可以将阵地转移到公寓;公寓也可以以楼宇、楼层为单位参加专业学院的文化节活动。整个学生公寓定期开展公寓文化节,且部分活动可以让专业学院承办,也可以邀请其参加,与楼宇团队竞争,让两种不同的文化碰撞,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公寓与专业学院共同开展一些文化建设活动如公寓、学院文化建设大讨论,美化寝室大赛,专业特色楼层建设等,通过一起参加、交流、讨论,达到文化联动,促进育人。
2.4 抓队伍联动,推进育人工作
要提高育人的效果,必须加强专业学院育人队伍和公寓育人队伍的联动。队伍联动是公寓与专业学院育人联动机制建设的关键。但现在的情况往往是:由于学生是专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公寓楼的学生,属地、职责的不明确,使得公寓楼的一些工作,公寓辅导员与专业学院辅导员都不认同,相互推托,各做各的,同时因为沟通和联系不够,导致相互不理解,工作不配合,甚至互相埋怨。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有效推进育人工作。
抓队伍联动,首先要建立公寓辅导员和专业学院辅导员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月为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了解双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信息沟通,针对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商谈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够促进公寓辅导员和专业学院辅导员的联系沟通,促进相互理解、配合,增进感情。
其次建立公寓党员之家和专业学院党员之家例会相互参与制度。党员之家负责人相互参加对方例会,了解双方工作方式和流程,清楚近期各自工作重点,加强信息沟通,资源整合,相互协作,共同研讨解决措施并直接落实。
3 建立合理的联动评估机制,纳入学年考核激励,保证联动效果
思政进公寓,加强公寓的学风建设,需要分院与公寓一起联动,相互整合资源,齐心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营造公寓优良学风,促进学院学风建设。所以制定有效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联动评估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职能部门对分院在公寓阵地的工作开展和成效进行评估,对于结果进行考核评比,并纳入学年考核激励,保证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党建进公寓实施方案.2007.
[2]谢俊才.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湖南科技学院院报,2006.3.
[3]郑雨尧,刘燕,娄钰华.基于当前公寓环境下学风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公寓 专业学院 育人 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高校大类招生和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学生转专业政策的放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以院系、班级为载体的育人工作模式面临了新的挑战。学生公寓阵地的育人作用日渐突显,当前许多高校已经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拓展公寓育人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寓管理对学生缺乏约束力、公寓与专业学院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造成专业学院与公寓工作不一致,教育没能形成合力,工作上盲区很多。
因此,研究如何建立起公寓育人与专业学院育人之间有效的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育人效果,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公寓与专业学院联动育人的必要性
1.1 学生公寓在育人工作中的特殊性
中央16号文件明确要求“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日常行为养成、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真实思想体现的地方。据调查,学生每天有大于12小时的时间是在公寓中度过的,公寓环境极大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但是在日常的公寓管理服务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约束力,使得学生在公寓中任意自由发展。计算机不文明使用、沉迷网络游戏、抽烟打牌、晚归不归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令学校大为头痛。因此仅仅依靠公寓工作系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公寓育人与专业学院育人有效联动,建立有效互动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整体育人工作的开展。
1.2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
随着高校逐步实行大类招生、全面推行学分制教育之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态较之学年制发生了很多变化,呈现出学习自主化、住宿分散化、发展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态势。加上学生转专业政策的放宽,专业班级集中住宿的格局逐渐被打乱,传统的以院系、班级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当前许多高校积极的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拓展公寓育人工作,如辅导员入住公寓,设立公寓学生组织等等。但实际中,公寓工作系统与学生所在院系往往缺乏有效沟通,院系不了解、不重视学生在公寓的行为表现;公寓中学生的表现又很难传达到学生所属院系,没有纳入专业学院的综合考评体系。工作开展难度大,造成专业学院与公寓育人工作不齐心,教育没能形成合力,起不到齐抓共管的作用,这就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要避免出现公寓系统单独管理的局面,必须加强公寓与专业学院育人联动,这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
1.3 实现育人工作模式创新的需要
当前许多高校虽已逐渐认识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的重要性,但还存在很多问题。譬如学校重公寓物业管理,轻公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院忽视公寓育人,公寓育人工作介入少;专业学院育人队伍和公寓育人队伍缺乏沟通等等。这不利于三全育人的开展,不利于优质人才的培养,不利于育人模式的创新。因此,高校要重视公寓育人的作用,提高其地位。通过加强公寓和专业学院育人联动和有效沟通,促使学校育人工作全面有效展开,促进人才培养。
2 创建全方位联动机制,推进公寓与专业学院共同育人
2.1 抓党建联动,推进育人工作
按照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在学生公寓创新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以党建为抓手推进育人,架起学生公寓和专业学院育人工作的桥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育人工作的开展。
2.1.1 建党员之家阵地,推动联动
公寓和专业学院分别创建党员之家阵地,通过相互联系沟通,考核监督反馈,引导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育人工作的开展。
公寓以楼宇为单位创建党员之家,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公寓育人工作,引导他们发挥先进性、展示党员形象,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并将其在公寓内的表现情况告知相关院系,纳入院系考核评价体系。专业学院以院系党员之家为主要阵地,在院系内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积极与公寓党员之家联系沟通,合作开展活动;建立完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公寓表现考核评价的反馈机制,建立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将学生在公寓中的表现纳入院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综合考评体系。
2.1.2 建定期考核反馈制度,确保联动
建立党员、积极分子在公寓表现的定期考核反馈制度。公寓以月和学期为单位,根据党员、积极分子在公寓表现进行定期考核,并及时将考核结果传达到分院。分院根据其在公寓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地后续教育引导工作,并将其表现情况纳入院系党员、积极分子综合考评体系。通过考核反馈制度使公寓和分院产生工作持续互动,使党员无论是在院系,还是在公寓,都有制度和环境约束,督促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严于律己,强化党员责任意识,促进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
2.1.3 建党建网站和网络信息化平台,促进联动
建立公寓楼党建网站、院系党建网站,通过网站,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对其表现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引导普通同学看齐。
建立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作为公寓育人和专业学院育人的互通通道,充分实现育人联动,也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考核反馈制度实施的保证。学生公寓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考核信息、计算机使用检查信息,晚归不归信息等全部通过此平台上传至分院,便于分院及时掌握信息,并进行后期教育引导。同时分院必须将后期处理结果及时输入平台反馈给公寓。
2.1.4 党员发展转正征求公寓意见
将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分院党员发展和转正程序,院系在党员发展和转正过程中,必须征求公寓的意见。公寓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出具培养发展期间的公寓评价结果,该结果是学生能否发展和转正的重要依据。
2.2 抓学风联动,推进育人工作
学风是校风的灵魂,学风对于育人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专业学院的学风,还是公寓内的学风,都是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专业学院的学风建设已经强调很多,学生比较重视,学风情况也相对较好。公寓学风则不同,公寓管理服务中,缺少有效的约束机制,使学生在公寓中容易任意发展,公寓学风情况不容乐观。专业学院努力营造的优良学风,也会因为公寓不良学风的影响,付之东流,从而影响了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和育人工作的开展。
所以要加强公寓学风建设,让院系的良好学风带入公寓,促进公寓学风。要发挥公寓党建组织中党员骨干在公寓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服务同学,带领同学营造公寓勤学、乐学的氛围。专业学院与公寓要积极合作,开展公寓学风督察、旷课检查、计算机使用情况检查等工作,可以进行重点学生帮扶、学习型寝室评比、寝室早读等活动,来营造公寓学风,促进优良公寓学风的形成,推进育人工作。
2.3 抓文化联动,推进育人工作
文化是一种精神,优秀校园文化对于育人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开展教学育人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文化建设,营造优良校园文化。通过专业学院和公寓的文化联动,有效推进育人工作,也是联动育人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抓文化联动,要通过优秀学生的示范典型作用,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树立其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优良文化氛围。专业学院每年举行的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可以将阵地转移到公寓;公寓也可以以楼宇、楼层为单位参加专业学院的文化节活动。整个学生公寓定期开展公寓文化节,且部分活动可以让专业学院承办,也可以邀请其参加,与楼宇团队竞争,让两种不同的文化碰撞,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公寓与专业学院共同开展一些文化建设活动如公寓、学院文化建设大讨论,美化寝室大赛,专业特色楼层建设等,通过一起参加、交流、讨论,达到文化联动,促进育人。
2.4 抓队伍联动,推进育人工作
要提高育人的效果,必须加强专业学院育人队伍和公寓育人队伍的联动。队伍联动是公寓与专业学院育人联动机制建设的关键。但现在的情况往往是:由于学生是专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公寓楼的学生,属地、职责的不明确,使得公寓楼的一些工作,公寓辅导员与专业学院辅导员都不认同,相互推托,各做各的,同时因为沟通和联系不够,导致相互不理解,工作不配合,甚至互相埋怨。这样的情况根本无法有效推进育人工作。
抓队伍联动,首先要建立公寓辅导员和专业学院辅导员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月为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了解双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信息沟通,针对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商谈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够促进公寓辅导员和专业学院辅导员的联系沟通,促进相互理解、配合,增进感情。
其次建立公寓党员之家和专业学院党员之家例会相互参与制度。党员之家负责人相互参加对方例会,了解双方工作方式和流程,清楚近期各自工作重点,加强信息沟通,资源整合,相互协作,共同研讨解决措施并直接落实。
3 建立合理的联动评估机制,纳入学年考核激励,保证联动效果
思政进公寓,加强公寓的学风建设,需要分院与公寓一起联动,相互整合资源,齐心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营造公寓优良学风,促进学院学风建设。所以制定有效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联动评估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职能部门对分院在公寓阵地的工作开展和成效进行评估,对于结果进行考核评比,并纳入学年考核激励,保证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党建进公寓实施方案.2007.
[2]谢俊才.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湖南科技学院院报,2006.3.
[3]郑雨尧,刘燕,娄钰华.基于当前公寓环境下学风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