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d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我们的吴玉章老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这是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庆祝吴玉章六十寿辰,毛泽东致祝词时对吴玉章作出的评价。
  吴玉章(1878~1966),四川荣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延安五老”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邓小平称其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1960年,82岁的吴玉章写下的这首自励诗,可谓他毕生追求的生动写照。
  “心神俊逸绝飞尘,百炼成钢是此身”


  这是谢觉哉在吴玉章七十大寿时写的一首贺诗中的精彩一句,充分表达了谢老对吴老坚强革命意志、坚定追求真理、坚持信念忠贞等精神的由衷敬佩与赞美之情。确实,吴老88岁逝世,历经近百年风云,始终奋斗在革命运动的最前列,思想先进,品格高尚,坚韧不拔,其信仰、道德、文章、业绩,令人敬仰,其理想信念、立身处世、人品作风,垂范后人。《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记录了他一生思想经历的两次大的“决裂”:一次是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在孙中山革命派的思想影响下,与改良主义决裂走上激进民主主义的道路;一次是20年后,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决裂,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他在中国政治舞台的巨大斗争中,始终处于前沿直接的复杂环境下,不谋私利,不重权位,光明磊落,是非分明,大义凛然,备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干革命究竟为什么?吴玉章给出了很好的回答。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吴玉章作为四川代表到南京,当时有些投机革命的人对他讲,“你來晚了,官都分完了。”他听后十分气愤地说,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使国家富强起来。《第一次大革命的回忆》记载,1938年底,在一次与蒋介石的会面时,蒋介石对他说:你是老同盟会、国民党的老前辈,还是回到国民党来吧。面对劝诱,吴玉章立场鲜明:“我加入共产党是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深知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对于这一点,我是不动摇的,决不会二三其德,毫无气节的。”
  “仗剑纵横催虐骑,不教荆棘没铜驼”
  这是吴玉章1904年题写在自己照片上表达抱负的诗句,蕴含着他献身祖国的志向和激情。
  在吴玉章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漫长岁月中,为革命战争、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教建设,培养了好几代干部。他的教育活动,时间长、方面广、经验多、成就大,可以说是中国革命文化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他既是一位革命家,又是一位教育家,而他之所以成为卓越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正因为他首先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而奔走革命,为了革命的需要而兴办教育的。他与同时代许多进步教育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自始至终把教育当成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坚定明确地为革命的需要培养人才。毛泽东对吴玉章的革命精神给予了很高评价,号召全党学习他“对于革命的坚持性”。
  “马列为师范,门徒改学风”
  这是董必武在吴玉章七十大寿时写的一首贺诗中的两句,是董老对吴老身上所闪烁的责任使命精神的赞美与颂扬。吴老留给青年的“财富”很多,而他积累的学习方法就是留给青年和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吴玉章明确指出:“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目标既定,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曲折都不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决定的目标。”他强调说,“学习能不能有成就,首先决定于他的学习目的是否正确。”那么,什么样的学习目的才是正确的呢?首先,“能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处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同时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有批判地吸取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次,学习业务应该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这些看似很宏大的目标,在吴玉章看来并非空洞的、遥不可及的。
  在接受马列主义思想以后,特别是在革命时期,吴玉章主张学习要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1949年2月,他在华北大学学生毕业典礼上指出:“工作也是学习,随时都可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一定死啃书本。学习是自觉主动的,如果不自觉便什么也学不到,自觉地学习,到什么地方也可以学习。”他以自己为例指出:“最重要的在实践……大革命失败后,我到苏联去,看了许多宝贵的书,并到劳动大学学习。到那里才发现自己实在不够,同时明白了看书要仔细思考,还要和自己的生活行事结合起来,加以反省。”在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吴玉章提倡教学要结合实际,倡导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的学风,认为“学生一经毕业,即服务社会,故在修学期中,宜多予各生以研究之机会”,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亮节英姿书百代,一生豪杰万人师”
  这是谢韬在吴老诞辰115周年之际写的七言诗中的两句,很能表达吴老一生的人格修养和风采魅力。吴老经常引用毛泽东的话说:坚持自我批评好比洗脸、扫地,丢掉的只是污垢、灰尘。坚持自我批评只能有益于革命,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一个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运用这个武器。
  吴玉章经常自觉开展自我批评。土地革命时期,他在海参崴远东工人列宁主义学校任教时,远东出版局曾约他编写一本中文教科书。当时,和托洛茨基派的斗争很激烈,书一出版,托派就从书中抓了一些“小辫子”,攻击他犯了许多机会主义的错误。吴玉章知道这是托派有意挑衅,但为了更有利于与托派斗争,他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加紧研究马、恩、列、斯的有关理论,并检查了书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在检查中,果然发现自己的文章中只是简单地提及苏联消灭了富农,没有说明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消灭富农,同时发现别的文章中也有错处。他便给党组织写了一篇声明书,自觉地承担起全部责任,同时对错误的来源进行了深刻的检讨,表示誓与错误观点作斗争。林伯渠评价他,“认识错误并愿意和错误作斗争,这是党员应有的态度”。
  吴玉章说:“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东风得势,时代更新。趁此时机,奋勇前进。”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献给了青年,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
  (摘自《学习时报》)
其他文献
蔺挺达(1606~1681),字金芝,号东崖,河南偃师蔺窑村人,清代顺治、康熙朝官员,顺治九年进士。他为官清廉刚正,疾恶如仇,奏劾不法官员,不避生死,以“老实官”享誉朝野。至今,蔺挺达为官理政、扶助贫弱的故事,仍在其家乡一带广为流传,在蔺窑村北的一块农田里,仍存留有蔺挺达墓冢,墓前一通乾隆三十年镌刻的高大石碑巍然挺立,上书“敕授文林郎吏科掌印都给事中蔺公之墓”。  一、孙承爷志,蔺门清廉家风育新秀
[摘 要] 问题倒逼就是指事物的矛盾所发挥的逆向促动作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与问题倒逼密切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发挥问题倒逼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积极作用,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探索和遵循问题倒逼的规律。  [关键词] 问题倒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基
2016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就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作出专门部署;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强调要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要求对那些胆敢向扶贫等民生款物伸手的坚决查处。为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作用,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多次通报各地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典型案例。纵观2016年以来的中纪委网站通报的102个典型案例,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有四个特征、四大原
“本想能通过贫困户给自己一级残疾的大女儿享受点儿政策补助,加之碍不住十余年的邻里面子关系,就利用职务便利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补助款,犯了原则性错误,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我愿意接受组织的处理。”陕西省合阳县黑池镇彭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某某在接受纪律审查时这样坦陈道。  陕西省合阳县彭城村,一个有180户、720余人的自然村,2015年1月,担任村委会主任达6年之久的刘某某被选举为该村支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