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思想与教学策略的融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m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激增的时代,传统教育方式甚至是教育思想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求,确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此之前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盲点,总会茫茫然或抱怨新课标推行的不周,我们总在讲诉:你说新课标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是怎么样一个确立法,是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要求、学习情绪为主要的教学设计参数,还是在课堂上要处处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那么,我们“赖以生存”的“质量”哪里去了?学校、社会问我们要质量,我们拿什么出来当质量!是学生的”尊敬师长”,还是他们的“热爱劳动”。社会的不接受使我们认为:课堂的人文尊重和教学的实用性总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的困惑是我们总在努力,却不知道现在努力的方向——新课标的思想我们在接受着,而在实际教学中又总受着功利性教学的左右。几年的工作与培训学习,让我的教学思想出现了一个拐点——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与正确的数学教学思想相融合,对此,我想就此谈两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的确定
  教学的三维目标有一条:知识与技能,何为技能?是解题的技能,还是熟记数学公式、定理的技能,可能我们自己在真正界定技能含义时都有点模棱两可,专家给技能的界定就是一句通俗的话:已有的知识未见过的题,是呀,这是我们的目的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急功近利地想通过讲授、模拟、暗示,试图让学生学会我们要他们掌握的“知识“,却忽视了他们对知识的咀嚼和吸收。教育本就是一门慢的艺术——我们得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学习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耽误了我们的教学进度,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我们需要等待,等待他们思维并理解,这是教学目标上你必须确定要做的事。现在本不是收获的季节,你非要把青色的果实摘取下来用以应付“收获的任务”,无论对于果实还是收获者而言,都不再是一种收获的乐趣而是一种扼杀的伤害。要让学生获得能力,我们得尊重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蹲下来看他们,接近他们,让他们从活动积存更多的经验,要孩子脚印深深地留下,真的教学不应该是有目的地提取知识让学生接受,而是引导学生解“心中之惑”。
  教学要有“融错”的思想,错误如同河蚌体内的沙粒,针对教学而言,拒绝接受错误,就等于是拒绝了真理。我们在授课时,特别是公开课,总奢望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够答对,绝不要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出现,如若出现一个孩子“极不识趣”地出现一个错误的答案,我们会显得相当愤怒,甚至会大声呵斥他赶快坐下,以免影响我们的“教学秩序”,这是拒绝错误的一种方式,也是拒绝真理的方式。卢梭曾经说过:错误可能有无穷的结合方式,而真理却只能有一种存在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正确的,可能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现在你来选择,可能答案早已明了。课堂是准许出错的地方,但我们一定不许学生犯同样的错误。
  再就是教学一定要遵循一个发展性的原则,小学教学的目标要注重一个长远和长效,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累积并具发展性的事业,作为基石的小学教育要发掘出教材的隐性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情感),让学生会学、爱学,设置有价值的问题,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曾经代表学校到贵阳参加了关于小学课堂教学的培训,受训期间的每堂观摩课对于听者而言都是一种享受,我们在折服于授课者的教学艺术时,也在热议着他们在课堂中采取的教学策略:
  徐长青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出“慢”的艺术:徐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故事,做了个搬椅子的游戏(3人)和一个猜拳的游戏(4人),其中一个学生既参加搬椅子,又参加了猜拳,这就造成了后面的矛盾冲突,在要求做游戏的学生起立时发现了是6个学生而不是7个,在老师坚称做游戏的同学4 3=7个学生的同时,设疑让学生用一个事实让老师信服是6个学生做的游戏,这时候,学生用一种期待,甚至是等待的眼神等待老师来提示答案的时候,徐老师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转过身“不管不问”,直到孩子们找出了处理方法——做了两个游戏的同学站在了交叉位置——他既属于搬椅子的游戏,又属于猜拳的游戏,而这一等就是整整7分钟,直到听众席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徐老师才转过身来表扬了孩子们的成功,这时候,徐老师说:这等待的7分钟才是这节课的精华。
  华应龙老师极力表现一个“引”:在出场介绍的时候,他介绍的方式就是那么独特,先板书“华佗”,问学生:认识吗?认识,中国古代的名医啊!接着书写“华罗庚”,他呢?也认识,中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啊!最后“华应龙”呢?不认识了,呵呵,这就是我,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老师。单一个自我介绍,华老师就让学生认识了中国古代的名医和中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华应龙老师对“引”的重视已是无处不在。
  张齐华老师雕琢“问”的艺术:老师问学生问题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不过张齐华老师的“问”可学问,他的问题总是让你欲罢不能。他发问总是由简单的问题开始,让学生慢慢掉进他的“圈套”,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当学生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会适时地挑起学生的积极性来,他常常会这样“煽动”引导学生的好胜心:这个问题想要老师告诉你们答案吗(想)想!想的美!你自己有手有脚,有脑袋瓜子,为什么不自己把答案找出来啊?
  我们在感叹特级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并重,自己学习后却无法把它“嫁接”过来的同时,同时也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注重对不同类型学生学习风格的兼顾,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心理机能和学业能力。
  相对与发达地区而言,我们的教育也处于落后的地位,如何在传统教育即将消亡但却在惯性滑行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数学教学思想与教学策略的融合是我们教育教学要探究的一个实质性问题。致力课改和教学研究,对于我们,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1934年11月14日,《申报》头条新闻以大号字刊登《本报总理史量才先生噩耗》,报道了13日下午史量才在杭州回上海途中遇害的消息。  一代报业大王惨遭刺杀,社会各届人士同声扼腕。继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等人之后,为新闻事业而牺牲的名册上,又添加了一位自由的战士。  乱世中国,办报何其艰难。成舍我曾慨叹那一代报人的不幸:“人与报均朝不保夕,未知命在何时!”   有人为他疏于防范而“惋惜”。事实上,史
目的:利用概率跟踪算法计算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图像丘脑中各个核团与大脑皮层的连接概率,得出个体化丘脑分割图谱。与术后图像匹配获得手术靶点Vim核在丘脑分割图谱中
我是一个在农村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满堂灌”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们农村的教育史上已延续了多年,如今已不适应了教育的发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突然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转变教育观念,课堂教学从灌输“教育变为启发教育,因为“满堂灌”极大地扼
期刊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相互影响的趋势,各学科内部的专业知识也呈现出相互渗透的走势。因此,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对于教学扶持力度的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物质基础以及基本具备,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可谓意义重大。在我看来,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上以及课下时间两方面来做。  【关键字】中学 信息技术 教学 经验   一、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信息技术教学  1.做好课堂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
在课改之前,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自成体系,从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从一般应用题到典型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都有很强的系统性,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现行的课程改革彻底打破了应用题的封闭体系,不再说应用题,而是“解决问题”,这不只是表述名称的更换,而是对过去应用题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将“解决问题”教学贯穿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全新的学习方式,其课程实施与开展的先期,有待于构建与之相应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作支持。本文结合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从校本教材构建的必要性、校本教材的课程目标、构建理念、内容框架等方面作出阐述并进行了前瞻性的设想与思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校本教材构建  在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挑战和变
目的:探讨免疫促进剂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儿童喉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0例喉乳头状瘤患儿行全麻下显微支撑喉镜下C02激光手术治疗,术后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手术
摘要: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体育课上来。   关键词:体育课教师与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耍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