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生为本,致力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已成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追求目标。在此认识下,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成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就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对着力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务实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新课程改革
  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举足轻重
  初中教育作为国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使命。物理学科是这一阶段的重要课程,所承担的责任更为突出。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等意义重大。
  1.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科学研究的精髓在于探究与创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探究性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形成从事实践活动的稳定的行为倾向,让他们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独立思考、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和书本、追求新知、关心社会和人类生存等,达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目的。
  2.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中,物理实验除了让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以外,完全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电脑游戏也大有取代传统游戏“剥夺”学生合作机会的嫌疑,日常生活中交流合作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物理分组实验的开展无疑可以改善这一局面。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让学生“在实验的相互配合中发扬合作精神”。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堪忧及其原因分析
  本人多年工作在基层物理教学的第一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及与兄弟学校的同事的交流中发现,目前在乡镇中学及部分驻城中学,课本上所要求的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完成情况仍然很不理想。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这一让人忧虑的现状呢?
  首先,应试教育重分数轻能力的指挥棒作用,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虽然素质教育已推行了几十年,一些地区在中考中也专门安排了实验考查,中考试题中实验题的比重不断加大,形式不断创新,但整个社会仍然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重理论轻实验,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导致“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屡禁不止。一些物理教师放弃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而采取这些所谓的“非常措施”,还有一个原因是初中物理的课时安排普遍偏紧,认为做实验是浪费时间,通过讲实验可以节省时间,又便于突出和促进学生把握有关实验知识要点,继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个别物理老师“不作为”,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个别老师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在物理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惰性”,不愿开展实验。例如:由于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导致实验教学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显得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同时对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对学生缺少必要的实验指导。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物理实验教学开展不起来,或是开展了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另外,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过去以验证结论为目标的实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只能机械的应付实验,而学生的机械思维和机械记忆又具有很强的“惯性”,在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时显示出一个突出问题:学生大多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不愿动手,不敢动手,不知怎样动手,实验能力低下。或者在动手时只是机械地动手,不愿动脑。学生不是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地进行试验,而是就手边的器材等待老师的统一安排去“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这样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科学素质都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这样的实验事实上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了。
  三、立足课堂,切实开展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在于,对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的重新认识。以生为本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1.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打造以生为本的物理实验课堂。过去的物理实验,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步骤重复实验就行了。新课程标准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与验证实验相比,它的优点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猜想,再根据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来制订计划、设计实验,然后组织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收获知识、体验成功。事实上,在具体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能依据学生身心特点,让他们放飞思维,充分展开他们思维的广度,同时引导学生以一定的情境和体验为基础来进行自我体验,必能让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成为学生愉快、高效学习的乐园。
  2.充分开发资源,全方位开展物理实验活动。很早就有“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观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瓶、水、纸、线、铁丝、木棒、玩具等都能作为实验器具,尽可能不花钱就能做实验,并在做好课堂实验的同时,倡导学生在课外、在家庭做实验,在社会热点问题中找寻物理实验元素,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身边”,让他们深切的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首先,教师要认真准备、积极进行随堂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教室也是实验室。物理教学的很大部分比重是演示实验,教师要认真在课前做好相关准备,在准备好器材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以及学生认识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探索更好的实验办法,以便给学生更好地指导。
  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8年级《运动和力》这一章探究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探究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关系等内容时,就可以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到操场上,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亲身感受相关科学结论,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家庭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像用秆称、可乐瓶和水测定植物油的密度、调查自己家庭的用电情况、根据电能表和手表测算家中电水壶的实际电功率、估算电水壶的能量转换效率等,都是可以在家庭开展的方便易行的实验。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视是大家的共识,物理教学必须体现实验科学的教学规律,注重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怎样才能将新课程改革搞得更好,这是一个有必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只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提出的观点,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找到适应新课改的好的实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增强. 学习心理辅导[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 2011年版.
  [3] 曹兴辉.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使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2年1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冈中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估算是根据实际问题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来进行的近似计算.分子运动理论中微观量估算训练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也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能力.  1建立理想模型估算法  在气体中,d可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两种分子模型计算出的直径数量级相同,通常我们所关注的是数量级.  例题1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知识经济的建设与完善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内容,知识经济的出现也带来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帮助学生迎接挑战、战胜自我、敢于接受竞争、抗击压力,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让思想这种强大的武器,引导学生克服困难,适应环境。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
中国人对皇帝有感情,提到皇帝,就兴奋,吃的用的,凡是打着皇家的名号,就卖得好,无论吐痰的唾壶还是撒尿的虎子,只要是皇帝用过的,就是宝贝,就连女人,都得跟皇帝沾点边,才有可能被誉为美女。燕瘦环肥自不消说,都是皇帝宠妃,就连王昭君这样送给胡人和亲的美人,也是皇宫里出去的,而且,好事者还编排了一通画师作祟、君王误美人的故事,想当然地让汉元帝自怨自艾,一直后悔下去,意思是说,这个被送去便宜了匈奴的女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