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摄影兵器谱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67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蔚蓝色的地球上覆盖着72%的海洋面积,还有无数的江河湖泊,千百万种生物栖息其间,无数已知和未知的生命等待我们去探索;无数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的奇景等待我们去发现,等待我们去记录。
  水中摄影,为我们展示了神奇的水中世界景象,为我们一点点揭开水底世界的奥秘。尽管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水中摄影还是一块有待开发的领地,只有很少的专业摄影师和潜水爱好者掌握这一技术。
  水中摄影兵器谱系统地介绍了世界水中摄影的发展历史,详实地介绍水中摄影器材的情况,通过实例介绍水中摄影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项,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水中摄影的发展历史
  
  第一张水中影像的拍摄
  1856年,威廉姆·汤普森(William Thompson)在英格兰的威茅斯海湾把装有相机的自制木箱沉入水中,在船上通过一根绳子操作水中的木制快门,5分钟的曝光却没能得到任何影像,在第二次尝试中他延长曝光时间到10分钟,终于拍摄到第一张模糊的海草和礁石轮廓的影像。至今,人类从事水中摄影已经150年。
  
  水中摄影之父
  1893年,法国自然学家路易斯·布顿(Louis Boutan),用400磅的水中摄影装备拍到了清晰的照片,使他被公认为“水中摄影之父”。他当时使用了5×7英寸的玻璃干板,曝光时间长达30分钟!随后布顿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成功地将盛有镁粉和氧气的玻璃球作为闪光灯进行辅助拍摄。1900年,他总结了自己进行水中摄影的经验,出版了摄影史上第一本水中摄影教科书——《水中摄影》。书中详细讲述了如何制作防水箱、水下照明及闪光装置,还介绍了多底片盒的制作使用方法等。20世纪初,杰克·威廉姆森(Jack Williamson)发明了一种大型潜水箱,可以同时装下摄影师和相机,1913年,运用这样的技术,人们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搬上了荧幕。
  
  第一幅彩色海底摄影作品
  1926年,鱼类学家威廉姆·H·朗利(William H Longley)博士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查尔斯·马丁(Charles Martin)在佛罗里达的干龟岛(Florida Dry Tortugas),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协调潜水员和平底工作船的工作协调性,希望能为来年1月号的杂志提供第一张彩色海洋生物照片。为了提供足够的光线,他们在水面上架了一个浮桥用于放置镁粉,由在水中的摄影师引爆。镁粉燃烧虽然够亮,但是极不稳定,朗利博士就曾被提前爆炸的镁粉严重烧伤。不过最终,他们还是成功地得到第一幅彩色海底摄影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马丁用极为动人的文笔在杂志上写道:“我在晶莹剔透而又温暖的海水中,沐浴着折射下来的阳光。五颜六色的鱼、珊瑚和我的身体都被柔和的阳光勾勒出清晰的线条,我就像在一块巨大的液体蓝宝石中悬浮着、摇曳着。”
  
  长期从事水中摄影的库斯多船长也构想了一些改进设计,希望水中摄影器材能够更加方便好用。在他的指导下,1957年,比利时发明家让·德·伍特斯(Jean de Wouters)制作了第一台35mm水陆两栖相机——Calypso Phot,并在1961年投放市场。这个轻巧又结实的小东西几乎满足了当时水中摄影的全部要求。从那时开始,水中摄影器材终于不再仅仅是精密的科学实验器材。
  
  尼康公司推出Calypso Phot相机,还将其改名为尼康诺斯(尼康诺斯)。在此之后的20余年中,尼康不断研发出诺斯系列新机型,使其更加适用于水中操作和使用。直到现在还有人在水中使用诺斯系列的最后一款手动对焦的旁轴相机尼康诺斯-V(尼康诺斯-5)。尼康还在1992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在水中使用的35mm单反相机尼康诺斯 RS,但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小,价格又过于昂贵,这款相机不得不在1996年停产。
  此时,虽然为相机设计配套的防水外壳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但是水中摄影相对陆地摄影来说还是特殊而且昂贵的,只有少数生产厂家为一些销量大的相机设计了配套的防水外壳。日本Sea
其他文献
提要:美存在于自然、社会、人生之中,令人向往而激动。面对美的事物人们都会有或崇高或优美或悲怆或幽默的感动,这就是高于生理快感的审美感。但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活跃的生命。人不但要欣赏美,而且要创造美,如摄影人的拍摄。但是,拍摄是创作吗?  1.什么是优秀的摄影作品?在人所共见的客观物象中,展现人所不见的美的作品。  2.摄影创作美的三要素。    人类有了文明之后,便开始了艺术活动。这是有别于动物
这是通用公司最新出品的一款口袋相机。相机整体呈现出流线、简约的设计风格,相机的四个边角进行了圆角设计,前部面板和后部面板为内收坡面式设计,整体感觉时尚、典雅,持握手感顺滑,操控自然顺畅。此款相机整体为黑色,四周衬以不锈钢金属装饰条,加上金属机身设计,整个相机金属味十足,在传达柔滑的时尚元素之余,也体现出了一种时代感。      通用电气E840s主要规格    此款相机打开后,前伸的三级镜头外部呈
刚刚进入2008年,索尼便在中国率先推出α200,让竞争激烈的数码单反相机市场又火上加油。这款单反相机采用了α700的操作系统和影像处理器。看来索尼公司是想用这款高性能低价格的相机加速在中国市场中抢滩占位的工作。    兼具轻便和专业的特点    对于许多摄影爱好者来说,α200的专业性已比较出色,安装上竖拍手柄后,马上就可以从一款小巧的单反相机,转变成一个十分威猛的拍摄利器,横构图、竖构图的画面
2008新专栏  李媚,著名策展人,曾为侯登科、张新民、王瑶、颜长江等多位摄影家编辑出版图书。20世纪80年代,李媚和被看作先锋杂志的《现代摄影》,是当时寻求创新和突破的摄影人心中的旗帜。《现代摄影》停刊后,李媚仍然为她热衷的摄影事业奔波忙碌,和不同的摄影人打着交道。  2008,《大众摄影》将推出新专栏“李媚视点”,以李媚同摄影人交往中常见之事引发对摄影的深度思考。读者朋友有什么疑惑或者希望看到
明月山,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属武功山东北端的山麓部分,因整个山势呈半圆形,恰似半轮明月,故称明月山。明月山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的沩仰宗发源地,现已被确立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江西省新赣鄱十景之一。  明月山的风光贵在天然,群山巍峨壮观,千姿百态。或以绮丽著称;或以雄秀见长;或以险峰争奇;或以幽静取胜。景区有“绝壁惊人,怪石争奇,苍松斗妍,山花织锦”四绝,以奇峰、飞瀑、翠竹、怪
第13届中国国际影展再创历史新纪元      经过近30年的打造,中国国际影展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摄影赛事之一。  2009年9月5日至7日,第13届中国国际影展的评选工作在首个“中国摄影之乡”——浙江丽水进行。在整个评选过程中,无论是参展作品的数量,还是图片的质量都让评委感到振奋和欣喜。而本届影展的评选组织工作,也是亮点频频。    第13届中国国际影展明确定位为艺术摄影展览,展览鼓励创新,力求最
虽然,他只有很少的传世佳作,但却以一生对摄影事业的贡献,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摄影大师。    英雄出“少年”    年轻时期的吴印咸帅极了,比起一些电影明星来似乎也并不逊色,1937年,他在上海拍摄的电影《马路天使》,可称得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时年刚刚37岁,却已有17年摄影爱好的经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民间的摄影组织已十分活跃,同时,摄影作为一种记录和报道的手段,在中国
点评:吴常云  “霜衣雪发青玉嘴,秋天碧水落晚风,我与你比翼振翅,相守一份恒久的默契。爱是一场绝美的舞蹈,我们彼此的美丽都揉进飘舞的双翅里。”  白鹭毛色洁白,姿态优雅,被称为“白鸟”、“雪客”、“风标公子”等等。秋高气爽,水碧蓝天,白色的鹭鸶在水中双双起舞,这是一幅色彩对比鲜明的图画,是动静结合和谐的情境,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更流露出欢娱的情意。郭沫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其实白鹭的爱情,更
摄影爱好者相互谈论自己的作品时,首先谈到的是画面构成如何如何,是否形式感强,然后才提到创作中遇到一些拍摄经历和故事。  看来形式与构成在摄影作品中的作用之大,它直接关系着作品的主题是否突出,拍摄主体的视觉冲击力是否抢眼。作品《工业面谱》、《快乐成长》的画面形式感都很强,构图简洁,立意很清楚,以鲜明色块与优美的线条达到了作品的完美。作品《天鹅也含羞》、《三口之家》在形式与构成上都以拟人的拍摄手法直接
2005年3月,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一阶段的表彰大会上,年过七旬、已离休十几年的原《大众摄影》主编佟树珩,将自己默默保管了34年的156件珍贵摄影文物郑重移交给中国摄影家协会。这其中,有一台产自德国的莱丁娜相机,而先后拥有这一相机的两个人,都是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名垂史册的伟大战士:白求恩,沙飞。    在我们的记忆中,白求恩总是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救死扶伤”联系在一起,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