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教育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校企联合支持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校企联合 支持模式
[作者简介]唐智彬(1980- ),男,湖南衡阳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发展和农村职业教育。(湖南岳阳410000)石伟平(1957- ),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上海200062)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2-0013-03
  
在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改革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对教师素质的重视成为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根本要求,而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则是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和教育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本文拟从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出发,探索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以期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更深刻的理解。
  
一、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问题上,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界定意见。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则更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本文初步认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内容包括:教师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累积、专业技能(执教专业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教育教学水平,即课堂操控能力与反思能力)的提升、专业认同程度的提高、专业发展意识的不断加强,等等。在这一系列要素的发展与完善中,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学专业人士。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发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应更加注重教师的个体维度,包括教师的内在素质与能力的发展,以及注重教师的自身专业化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师专业化,其注重的是教师专业或者职业的专业化。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在内涵上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基础理论知识的累积,教师专业技术性知识的发展,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专业情感的提升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增强,等等。
  
二、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校企联合支持模式的基本框架
  
从以上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来看,更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教师成长。在目前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的常规培养模式下,如到大学做短期进修,或者攻读学位等都无法根本实现。本文拟就通过搭建学校—企业平台,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种可行且效果可能得到保障的支持模式。
我们首先可以回顾其他国家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上的经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专业发展,但是这些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路径是高度专业化的。在德国,职业学校特别是FH的教师,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至少有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在学校工作期间,一直保持同企业的生产或经营密切联系,随时到企业提高。澳大利亚则把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为入门的基本标准,同时,重视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发展活动,主要形式有参加由企业提供的在职培训服务、教学研究班、行动学习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等项目。英国、日本等国家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上有同样的保障措施。
1.基本理念。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校企联合支持模式主要是指在学校(各个高职学院和普通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定的合作机制,接受教师不同阶段的培训与进修活动,校、企两类机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般来说,学校负责教师的学历提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养成,以及教学技能的培养;企业负责教师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高,通过在学校、企业以及工作生活过程中的体会,教师逐渐形成对专业生活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或松散或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通过一定机制,构成双方合作关系模式。
2.具体架构。在设计校企联合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时,我们是这样考虑的:首先是学校,主要是高校(这里的高校包括普通高校,也有专门针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而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学院),完成教师的初步培养。教师最初在这里获得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准备,再通过一些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育心理学以及职业教育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接受一定的考核与资格认定,获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通过这些过程,一名高校毕业生就具备了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条件,我们姑且称这个过程为教师专业的初次发展。这也是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来源的方式。
在进入职业教育教学事业之后,教师开始教学生活,开始贯穿其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过程。在知识、技术的更新要求下,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如到普通高校攻读学位,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学术会议,拓展自身的理论视野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企业是另一个重要的专业发展场所,技能的娴熟需要现场工作经验的支持,这种经验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更大。这样一来,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世界中,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活,体验教学过程与教学乐趣,培养自身的专业精神与专业情感,逐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见图1)
在上述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企业与学校(包括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和作用同等重要,这主要是由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特征和职业教育教学的特征所决定的。校企联合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一方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的技术能力发展在企业现场提供了必要的提高与更新。
  

3.模式的几个主要特征。校企联合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具备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第一,学校、企业共同开发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与培训的相关专业课程,制订培养计划。这种合作行为原来只是在学生的合作培养中,笔者认为,教师的培养同样可以考虑学校、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来得以实现。学校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相关课程的框架,企业根据框架与结构来安排相关的操作内容与计划。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最新的相关技术发展趋势与具体内容,以便学校根据需要,将技术的最新发展融合到教师教育课程中,及时更新理论知识,达到校企互动的效果。第二,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应该参照一定标准,遴选部分人员作为教师教育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流动,既到学校参与教学、科研,又到企业工作,参与要求较高的技术操作和技术研发等其他工作,这些指导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技能素质。这类人才无论是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还是教师教育以及企业发展等方面都是非常关键的人才资源,学校和企业都要重视他们的培养工作。第三,校企联合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在最初可能由于观念、利益以及管理上的差异而出现不协调的情况。但随着实践的逐步推进,学校和企业有可能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具备学校和企业双重特色的新型学习共同体,在推进企业和学校学习文化建设方面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我们在此姑且称其为校企合作文化。通过校企合作而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没有行政主管单位的干涉,也没有其他限制。共同体的成员有双方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师等,他们在一起以一种开放、平等、民主和探索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成员之间地位平等,通过各种活动与交往实现对话,共同探讨技术学习、技术传授和技术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且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成员之间因为知识、经验背景取向的不同,从而能够更好地突破个人狭隘的观点,形成对技术与技术学习等有关问题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来自学校的文化与企业的文化交相融合、碰撞,成员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中的精华,如规范、高效、精确等能够影响和感染来自学校的教师;同样,学校文化中的求善、求真、求美也会冲击企业成员的观念。就在这种碰撞与融合当中,学校和企业都有可能因此而产生新的文化因素,这对双方的发展都将带来更新更深的影响。
  
三、推进校企联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的策略
  
作为一种职业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优势是明显的,但其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探索,可操作性则期待我们以更多实践来证明。从当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推进校企联合支持模式的发展:
1.从制度层面对校企联合支持模式予以确认,强调制度建设和明确各方责任。制度建设是一项事业,是能否获得真正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考虑当前学校、企业和教师个体现有的特点,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发展和完善既能体现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又能调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制度。在制度框架中,应该明确学校、企业和教师个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责任,并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特别是针对企业的政策,要以一定的优惠条件和责任约束措施激发企业参与推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同时,要保证相关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这是我们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所必须考量的因素。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挖掘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力,强化学校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一是要保证每一位新教师在上岗之前接受知识面相对较宽的教育,包括相关的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之后,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接受相关的校本培训与指导,才能上台执教。二是在为不同类型教师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资源的同时,为教师制定详尽的在校、企的各项发展规划,并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三是建立一整套机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评估,并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评聘和奖励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应该强调,参与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是企业在新形势下新的社会责任。实践这种社会责任,不但能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带来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而且对企业本身的资源也是一个很好的挖掘和整合过程。在与学校的合作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该认识到这种责任不是强加的,而是一种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勇于承担这种社会责任能够成功地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并能完善企业的社会关系,拓展人才来源的渠道。企业应该综合地、长远地、发展地看待其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
2.引导教师充分参与到专业发展计划中来,并积极引导教师之间的合作。“从目前世界各国实施的主流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即由地方政府发起的、指令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由大学提供课程、工作坊、研讨会和讲座等形式的发展模式,教师往往无法操控自己的发展计划。”①在校企联合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为了避免上述的尴尬局面,我们应该考虑让教师在专业发展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有充分的自主权力。在选择发展内容、发展方向等方面应该避免将发展措施仅仅简化为传递信息、提供观念和训练技能,更多的是要将教师引导至对日常教学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引导教师不断尝试和实验,开展批判性的反思,并在当代国际国内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知识和实践。使教师的自主反思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发展,并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发展需求,而不只是一味遵循上级的要求,这样才能在教师中形成一种人人以专业发展为方向,人人理解发展,人人期待发展的氛围。只有教师主动参与的教师专业发展,才是真正的专业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成效。无论是在学校的进修活动还是企业的实训工作,教师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到与专业发展相联系的有关活动中去,主动参与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将是校企联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的最重要推动力量。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教师合作有多种形式,如学校和企业则要通过有力措施鼓励和保障教师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使基于合作体的教师合作成为日常行为”。②
在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有论者认为,要从教学学术性出发,通过学位教育模式、社区教育模式和校本模式来形成有机结合的专业发展模式体系。这是一种基于大学教育学术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我们则希望从职业教育的职业技术性出发,通过对校企联合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的探讨,寻求职业教育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更多有效的途径。选择一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自己的专业生活中,能够实现自己在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上的提升,突出对职业教育真义的深刻领悟,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理解,这些才是我们对模式进行讨论和研究的最终目的与意义。
  
[注释]
①操太圣,等.伙伴协作与教师赋权——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68.
②崔允,等.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J].教育研究,2008(6):81.
  
[参考文献]
[1]宋广文.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6(4):71-74.
[2]钟小斐.从FH的译名变化看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84-87.
[3]郭晓溶.澳大利亚TAFE经验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5(12):73-76.
[4]时伟.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8(7):81-84.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校企联合 支持模式
[作者简介]唐智彬(1980- ),男,湖南衡阳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发展和农村职业教育。(湖南岳阳410000)石伟平(1957- ),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上海200062)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2-0013-03
在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改革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对教师素质的重视成为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根本要求,而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则是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和教育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本文拟从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出发,探索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以期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更深刻的理解。
一、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问题上,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界定意见。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则更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本文初步认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内容包括:教师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累积、专业技能(执教专业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教育教学水平,即课堂操控能力与反思能力)的提升、专业认同程度的提高、专业发展意识的不断加强,等等。在这一系列要素的发展与完善中,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学专业人士。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发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应更加注重教师的个体维度,包括教师的内在素质与能力的发展,以及注重教师的自身专业化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教师专业化,其注重的是教师专业或者职业的专业化。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在内涵上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基础理论知识的累积,教师专业技术性知识的发展,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专业情感的提升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增强,等等。
二、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校企联合支持模式的基本框架
从以上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来看,更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教师成长。在目前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的常规培养模式下,如到大学做短期进修,或者攻读学位等都无法根本实现。本文拟就通过搭建学校—企业平台,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种可行且效果可能得到保障的支持模式。
我们首先可以回顾其他国家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上的经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专业发展,但是这些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路径是高度专业化的。在德国,职业学校特别是FH的教师,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至少有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在学校工作期间,一直保持同企业的生产或经营密切联系,随时到企业提高。澳大利亚则把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为入门的基本标准,同时,重视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发展活动,主要形式有参加由企业提供的在职培训服务、教学研究班、行动学习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等项目。英国、日本等国家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上有同样的保障措施。
1.基本理念。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校企联合支持模式主要是指在学校(各个高职学院和普通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定的合作机制,接受教师不同阶段的培训与进修活动,校、企两类机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般来说,学校负责教师的学历提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养成,以及教学技能的培养;企业负责教师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高,通过在学校、企业以及工作生活过程中的体会,教师逐渐形成对专业生活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或松散或紧密的合作关系,并通过一定机制,构成双方合作关系模式。
2.具体架构。在设计校企联合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时,我们是这样考虑的:首先是学校,主要是高校(这里的高校包括普通高校,也有专门针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而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学院),完成教师的初步培养。教师最初在这里获得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准备,再通过一些职业教育学和职业教育心理学以及职业教育学科教学法的学习。接受一定的考核与资格认定,获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通过这些过程,一名高校毕业生就具备了成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条件,我们姑且称这个过程为教师专业的初次发展。这也是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来源的方式。
在进入职业教育教学事业之后,教师开始教学生活,开始贯穿其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过程。在知识、技术的更新要求下,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如到普通高校攻读学位,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学术会议,拓展自身的理论视野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企业是另一个重要的专业发展场所,技能的娴熟需要现场工作经验的支持,这种经验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更大。这样一来,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世界中,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活,体验教学过程与教学乐趣,培养自身的专业精神与专业情感,逐步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见图1)
在上述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企业与学校(包括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地位和作用同等重要,这主要是由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特征和职业教育教学的特征所决定的。校企联合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一方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的技术能力发展在企业现场提供了必要的提高与更新。

3.模式的几个主要特征。校企联合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具备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第一,学校、企业共同开发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与培训的相关专业课程,制订培养计划。这种合作行为原来只是在学生的合作培养中,笔者认为,教师的培养同样可以考虑学校、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来得以实现。学校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相关课程的框架,企业根据框架与结构来安排相关的操作内容与计划。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最新的相关技术发展趋势与具体内容,以便学校根据需要,将技术的最新发展融合到教师教育课程中,及时更新理论知识,达到校企互动的效果。第二,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应该参照一定标准,遴选部分人员作为教师教育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流动,既到学校参与教学、科研,又到企业工作,参与要求较高的技术操作和技术研发等其他工作,这些指导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技能素质。这类人才无论是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还是教师教育以及企业发展等方面都是非常关键的人才资源,学校和企业都要重视他们的培养工作。第三,校企联合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在最初可能由于观念、利益以及管理上的差异而出现不协调的情况。但随着实践的逐步推进,学校和企业有可能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具备学校和企业双重特色的新型学习共同体,在推进企业和学校学习文化建设方面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我们在此姑且称其为校企合作文化。通过校企合作而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没有行政主管单位的干涉,也没有其他限制。共同体的成员有双方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师等,他们在一起以一种开放、平等、民主和探索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成员之间地位平等,通过各种活动与交往实现对话,共同探讨技术学习、技术传授和技术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且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成员之间因为知识、经验背景取向的不同,从而能够更好地突破个人狭隘的观点,形成对技术与技术学习等有关问题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来自学校的文化与企业的文化交相融合、碰撞,成员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中的精华,如规范、高效、精确等能够影响和感染来自学校的教师;同样,学校文化中的求善、求真、求美也会冲击企业成员的观念。就在这种碰撞与融合当中,学校和企业都有可能因此而产生新的文化因素,这对双方的发展都将带来更新更深的影响。
三、推进校企联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的策略
作为一种职业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优势是明显的,但其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探索,可操作性则期待我们以更多实践来证明。从当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推进校企联合支持模式的发展:
1.从制度层面对校企联合支持模式予以确认,强调制度建设和明确各方责任。制度建设是一项事业,是能否获得真正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考虑当前学校、企业和教师个体现有的特点,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发展和完善既能体现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又能调动学校和企业双方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制度。在制度框架中,应该明确学校、企业和教师个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责任,并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特别是针对企业的政策,要以一定的优惠条件和责任约束措施激发企业参与推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同时,要保证相关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这是我们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所必须考量的因素。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挖掘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力,强化学校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一是要保证每一位新教师在上岗之前接受知识面相对较宽的教育,包括相关的专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之后,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接受相关的校本培训与指导,才能上台执教。二是在为不同类型教师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资源的同时,为教师制定详尽的在校、企的各项发展规划,并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三是建立一整套机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评估,并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评聘和奖励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应该强调,参与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是企业在新形势下新的社会责任。实践这种社会责任,不但能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带来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而且对企业本身的资源也是一个很好的挖掘和整合过程。在与学校的合作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该认识到这种责任不是强加的,而是一种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勇于承担这种社会责任能够成功地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并能完善企业的社会关系,拓展人才来源的渠道。企业应该综合地、长远地、发展地看待其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
2.引导教师充分参与到专业发展计划中来,并积极引导教师之间的合作。“从目前世界各国实施的主流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即由地方政府发起的、指令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由大学提供课程、工作坊、研讨会和讲座等形式的发展模式,教师往往无法操控自己的发展计划。”①在校企联合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为了避免上述的尴尬局面,我们应该考虑让教师在专业发展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有充分的自主权力。在选择发展内容、发展方向等方面应该避免将发展措施仅仅简化为传递信息、提供观念和训练技能,更多的是要将教师引导至对日常教学生活的深层次思考,引导教师不断尝试和实验,开展批判性的反思,并在当代国际国内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知识和实践。使教师的自主反思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发展,并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发展需求,而不只是一味遵循上级的要求,这样才能在教师中形成一种人人以专业发展为方向,人人理解发展,人人期待发展的氛围。只有教师主动参与的教师专业发展,才是真正的专业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成效。无论是在学校的进修活动还是企业的实训工作,教师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到与专业发展相联系的有关活动中去,主动参与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将是校企联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的最重要推动力量。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间的合作。教师合作有多种形式,如学校和企业则要通过有力措施鼓励和保障教师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使基于合作体的教师合作成为日常行为”。②
在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有论者认为,要从教学学术性出发,通过学位教育模式、社区教育模式和校本模式来形成有机结合的专业发展模式体系。这是一种基于大学教育学术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我们则希望从职业教育的职业技术性出发,通过对校企联合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模式的探讨,寻求职业教育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更多有效的途径。选择一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自己的专业生活中,能够实现自己在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上的提升,突出对职业教育真义的深刻领悟,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理解,这些才是我们对模式进行讨论和研究的最终目的与意义。
[注释]
①操太圣,等.伙伴协作与教师赋权——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68.
②崔允,等.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J].教育研究,2008(6):81.
[参考文献]
[1]宋广文.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6(4):71-74.
[2]钟小斐.从FH的译名变化看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84-87.
[3]郭晓溶.澳大利亚TAFE经验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5(12):73-76.
[4]时伟.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8(7):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