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9年2月的241例MOJ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评价预后以死亡为研究终点,随访时间截至2010年2月,统计学分析比较患者生存期及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改变,评价疗效.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生存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评估各危险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 结果 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支架置入术后4周内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 0.05),术后院内死亡11例,失访28例,202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8~ 193周,其13周、26周、39周、52周的生存率分别为87%、66%、56%、41%,中位生存期为43.55周.同期支架通畅率分别为70%、46%、36%和24%,平均通畅时间为27.57周.Cox回归分析示:术前胆红素< 221 μmol/L(P=0.01)及术后胆红素下降比例超过50%(P=0.002)者预后较好.结论 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MOJ技术安全、可行,可有效缓解黄疸症状,延长生存期.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下降程度低于50%是影响MOJ患者生存率的因素。

其他文献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曾被称为Ito细胞、窦周细胞、脂细胞和贮脂细胞.由德国学者Kupffer在1876年首先用氯化金染色确认,称之为sternzellen,当时曾被误认为是一种肝内吞噬细胞.1951年,Ito用电镜观察将窦周HSC与窦内Kupffer细胞(肝吞噬细胞)予以清楚鉴别.1996年国际上将该细胞统一命名为HSC[1].关键词:肝硬化;肝纤维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 动态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改变,探讨其与HBeAg血清学阴转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探讨抗病毒治疗的免疫机制. 方法 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分泌干扰素γ的HBV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频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数量和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NK
目的 观察服用莫达非尼对雷达作业人员夜班作业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值夜班(0:00~8:00)的20名男性雷达作业人员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莫达非尼组和安慰剂组(每组n=10).于夜间2:00
以试验费用最小为目的构建目标函数 ,根据区域试验的精度要求构建约束方程 ,提出确定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最佳年份数、试点数和重复数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阐述了实际应用中确定模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粪便中的类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直肠真杆菌-球形梭菌、梭状芽胞杆菌情况,比较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肠道微生态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29例,并以13名健康在校大学生作对照,收集粪便标本测量其pH值、细菌比浊度并在玻片上行荧光原位杂交,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细菌进行计数观察.比较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粪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背景下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计算机检索1995至2012年4月Medline、PubMed、FMJS、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万方数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背景下诊断小肝癌的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诊断精确性研究的质量鉴定法进行质量评价以及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数据进行Spe
以 3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机理及其调节。结果表明 :( 1 )头季稻收割前再生芽死亡率高 ,死亡主要集中于倒 4、倒 5节位芽 ;再生芽长度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