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数学学习的记忆现状调查及分析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l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记忆现状,包括概念、定理、公式等形式的记忆现状,对运算法则的记忆情况,解题方法、技巧的记忆状况,中职生数学学习中记忆方式和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其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学习;记忆现状;记忆方式
  作者简介:罗海霞,女,江苏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7-0031-05
  记忆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其记忆的测量和遗忘的原因已经有非常完备的理论。[1]然而,专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这一群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记忆特点的研究尚未见到。
  记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具有累积性特点的数学学科更不例外。如果没有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记忆,则数学中的推理、演绎无从谈起。在基础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对提高数学知识、技巧、方法的记忆方法探讨得较多,而在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未见到专门的研究。本文拟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记忆现状,包括(1)概念、定理、公式等形式的记忆现状;(2)对运算法则的记忆情况;(3)解题方法、技巧的记忆状况;(4)中职生数学学习中记忆方式、习惯等进行调查,分析其特点,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中职生是指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
  教育部对中职生的教育目标定位包括“需要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数学素养是重要的文化素养之一。数学素养就是学生借助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逻辑判断、推理、论证,从而养成的理性思维方式,严密的思维特征,坚强的人格特点。记忆则是学生展开数学学习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然而,目前中职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记忆现状不容乐观。表现在中职生对于能够成为后续继续进行数学学习的知识记忆储备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数学学习效益低下。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中职生对数学概念、公理、定理、运算法则、解题方法技巧的记忆很模糊,而经常处于这一状态的学生无从谈起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数学教育的功能得不到体现。因此,剖析中职生数学学习中的记忆现状,对预防及矫正数学困难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形成中职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很复杂,其中数学学习中记忆的缺失是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试图通过分阶段测试、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个别访谈、教学观察,结合相关理论,调查中职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记忆状况,并分析其成因,提出解决对策。
  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调查对象是连云港中等职业学校2011级机电(1)班、化工(2)班107名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情况。这两班中考数学平均成绩为64分、62分(总分150分)。这样的成绩在连云港中等职业学校已经算是中上等的水平。调查时间:2011年9月-2013年7月共近2年。
  调查内容包括数学课堂要求复述性的提问(即时记忆)、即时模拟练习(解题方法的即时记忆)、同一类知识分阶段测试(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的长时记忆)、数学学习习惯、方式等,本文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调查:(1)对概念、公式、定理的记忆状况;(2)对运算法则的记忆情况;(3)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记忆状况;(4)“中职生”数学学习中记忆方式、习惯等。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测试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测试法,就是通过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测查;观察法,就是观察中职生在回答重复性问题时的即时记忆情况,做模仿性练习时的书写过程;访谈法,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记忆干扰、促进因素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记忆习惯和方式等;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记忆的心理原因。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运算法则、解题方法技巧的记忆情况(表1)
  调查说明概念、定理的记取率指的是:能准确复述或判断不同概念、定理的记取率平均值。
  公式的记取率指的是:能准确默写不同公式的记取率平均值。
  即时记忆、一周记忆、一个月记忆、一年记忆情况指的是不同知识点当堂、一周、一学期、一年的测试正确率的平均值。
  中职生即时记忆情况较好,但长时记忆情况较差。通过观察对概念、定理、公式的记忆往往只凭印象不够准确,表现出对数学知识记忆的模糊特性。学生经常出现以下类型的错误。
  案例一:88.2%的中职生对函数概念的记忆只停留在“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表述,而不能用集合精确表述定义。说明中职生不能精确理解记忆概念。
  案例二:47%的中职生将余弦定理记成a2+b2+c2-2abcosB这种类型,完全没有把握三角形三边与角的关系,说明中职生记忆定理较为肤浅,从而导致出错。
  案例三:cos(A+B)=cosA+cosB,73%的中职生对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完全是想当然。
  案例四:(a-b)2=a2-b2,33%的中职生对完全平方公式记忆模糊,说明中职生对公式不能深刻记忆。
  中职生对概念、定理、公式的记忆是不准确的,表现为记忆的模糊性,甚至是想当然的。
  (二)运算法则记忆情况(表2)
  说明中职生对法则的即时记忆情况较好,但长时记忆情况较差,且出现类似于案例五到案例八这些类型的错误,表明中职生普遍具有正常的数学学习能力,即时记忆没有很大问题。但由于记忆的深刻性、主动性不够,导致长时记忆和运算法则记忆严重混淆。   (三)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记忆情况(表3)
  调查表明,中职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表现出放任的态度和不求甚解的习惯,特别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少应有的记忆动力和热情,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记忆缺失。
  三、影响中职生数学学习记忆缺失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一)缺乏记忆的主动性
  调查表明,中职生即时记取率均在63%以上,效果较好。但经过一个学期、一年后,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运算法则的记忆几乎为零,表明学生对知识记忆的主动意识基本没有。案例九也表明,学生盲目运用记住了标准化二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2α-sin2α),无视例题中对二倍角公式的角的形式的抽象化应用,从而不知sin2Acos2Acos22A-sin22A的分子、分母可以直接化为12sin4Acos4A,对二倍角公式的记忆缺乏主动认知角的任意性特点。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3%的中职生回答,“背诵行为是教师、家长的要求,背诵的内容是教师、家长指定的”,表现出记忆的被动性特点。调查还发现,40%的中职生“作数学作业应付了事,抄袭,遇到困难不能独立思考,放弃”等。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经常性精神不振。调查中自诉“做事不专一,下定决心也只能坚持一会儿。”通过观察发现,46.8%的中职生“大多作业潦草,字迹模糊,无法集中注意力,每日既不预习也不复习,做事没有计划”。
  研究表明,这是一种起立性调节障碍症[2],是自律神经作用迟钝所引起的症状。具有这种症状的人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因而对学习也不感兴趣,易疲乏,注意力降低,能集中精力的时间也极短暂,自然对需要持续保持智力紧张的数学学习无能为力,得过且过,漠然置之。在数学知识的记忆方面被动而怠惰。研究还表明,有的人由于亲子关系不正常(过于溺爱或放任自流),或因过于重视游戏学习,而未形成学习习惯[2]。
  针对中职生数学学习中被动的记忆特点,教师首先要为中职生制订一份针对高中数学内容的数学基础知识模块,并选择典型例题、习题帮助学生熟悉这些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层次制定学习日程,进行个别辅导和检查反馈[2],从而帮助中职生克服学习障碍,减轻记忆的惰性情绪,从而促进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二)机械化的记忆方式
  机械化的记忆方式就是重复内容呈现时的顺序,缺少有效的意义编码。如案例九,学生盲目套用二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2α-sin2α),套用例题的解题步骤,却不知例题只是提供了一种运用二倍角公式解决问题的类型,其关键是辨析清楚哪个角是二倍角。中职生采用维持性背诵例题、公式的方式,是无助于对二倍角公式的角的抽象认知,不能将知识进行重新编码,表现为机械地重复二倍角公式的展开方式。而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数学的思维方法、解题思路却必须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编码后达到长时记忆,方能灵活运用。在案例三中,cos(A+B)=cosA+cosB,学生机械地套用加法的分配律;在案例四中,(a-b)2=a2-b2,学生滥用幂的运算法则;在案例六中,23+14=37,学生竟然对分数的分子、分母机械地相加。调查表明,30%的中职生不喜欢数学,73%的中职生对数学公式、运算法则、解题方法的记忆往往表现出机械化的特点。
  研究表明,某些特殊的智力型式和性格特征的人,容易出现机械化的记忆特点,如具体-直觉性智力型式,性格特征又是即时肤浅反应性的人,往往表现为两种状态:第一,注意力维持的时间十分短暂,只能孤立地发现事实,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并综合在知识的整体中,只能对知识进行表面的汇总;第二,盲目顺从过往,对过去和将来都漠不关心。这种智力型式和性格特征的人对于抽象知识的学习均不感兴趣,且容易受外界的诱惑[2]。具有这样性格特征的人对于处处都需要抽象性思维的数学学科避之唯恐不及,鉴于他们的特殊的智力型式和性格特征,出现数学知识机械重复表面特征的记忆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具体-直觉性智力型式,同时性格特征又是即时肤浅反应性的学生,只有努力让他们远离各种诱惑,并加强数学基础学历的提升,才有可能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获得收益。
  (三)联想记忆缺失
  联想记忆的缺失是在识记过程中,不能将掌握的内容形成彼此间的联结,即联想记忆。如案例九,中职生在识记过程中,没能寻找识记内容(例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二倍角公式、二倍角的分析、推理经验)间的共同关系,从而构建知识的共有意义,进行联想式编码,以此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导致错误。案例二a2=b2+c2-2abcosB,则表现出学生对三角形边角关系与余弦定理之间数形关系的联想记忆缺失,而导致出错。调查表明,25%的中职生处于这种状态,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课都昏昏欲睡。这种状态称为“无感觉者”。
  研究表明,无感觉者缺乏感受性,其智力还停留在潜在的状态。他们不能探究抽象的原理,无法揭示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也没有将各种数学知识加以联想记忆的智力需求和能力[2]。另外,有5%的中职生认知能力偏低。根据罗袄等人的研究表明,低智能学生的联想记忆式编码能力往往在六年级后由于某种原因而停滞不前,并难于利用概念性范畴进行联想编码,进而进行“精密符号化”。
  对于无感觉者,需要在教师或家长监督下学习。教师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对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指导,以帮助他们进行联想记忆。对记忆成效,教师或家长定期监督检查,方能促进这类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对于认知能力偏低的学生,数学教学应降低要求(可以只提出模仿性学习要求),以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不必要求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逻辑推演。
  (四)不良的记忆习惯
  调查表明,53%的学生在童年期被家长强行要求背诵唐诗。经过访谈,其中95%的学生自述,“当时根本不理解诗词的意思,家长叫背就背”。这种盲目要求幼儿背诵不理解的内容,强加给记忆动机,养成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习惯,只求记住、不求科学的记忆习惯,容易导致后期记忆能力的停滞不前。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更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纯粹的无意义记忆完全无益于数学的学习。案例十中,分明应该是6×(-2)+10×(-3),学生却写成6×10+(-2)×(-3)。
  研究表明:这是感性经验不足导致的不良记忆习惯。有的学生童年期独自玩耍的时间较多,家长为了方便,提供的玩具多是价格昂贵的塑料玩具,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经验近乎空白,对时间、长度之类缺乏真切的理解。“视觉与运动的协调”、“图形与背景的分辨”、“形的恒常性”、“空间位置”、“空间关系”这一类读写能力所需的准备不足。数学抽象的感性经验不足,记忆习惯差,故使文字的辨别、扫视以及瞬时将文字从视觉转换为记忆发生问题[2]。
  针对具有不良记忆习惯的学生,教师可利用具有表象特征和直观的模型帮助学生识记数学知识。如通过图形法记忆二项式定理、角色扮演法记忆矩阵乘法规则(学生扮演矩阵内的每个元素,相乘时,扮演对应元素的学生站立起来表示这两元素相乘)等,形象且直观的方法加深记忆。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陈国平]
其他文献
JITT适时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知识的拓展。通过实验和学生访谈,该模式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
2月13日,春寒料峭,寒风凛冽。广西钟山县公安镇荷塘村的一些村民正在县能源办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沼液浇淋无公害蔬菜,用沼渣为遭受冰冻寒潮损伤的果树施肥,增强这些农作物的
摘要: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成果展览、学习档案或行为表现的形式系统评价学生。真实性评价给教学带来动态的立体画面,不仅教师能看到学生的发展、变化和成长,家长和学生也能分享其所带来的喜悦。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真实性评价;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王飞,女,江苏省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