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以“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为例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pan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实践研究,以“数据处理与应用”单元第1课时“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教学为例,探究学科核心素养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落实,为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探索、改进创新提供借鉴参考.
其他文献
如何通过整体性改革推进学校优质化发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思考的问题.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以“教育变革与创新发展”课题研究为引领,坚持“整体把握系统思考,问题导向变革实践,资源整合追求卓越”的思想方法,以领导力、专业力、学习力的提升作为改革的关键要素,通过“若水德育”“阳光课程”和“生态教学”三个育人支点,实现了对学校教育的结构性调整,整体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2018-2020年,北京市启动中考整体性改革,实行“全科开考、选科考试、分数折合相加”的考试方案,并配套启动中考命题制定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北京市确定了新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和命题方案制定的基本流程,形成了新的命题指导思想和激励式命题理念,解决了新增考试科目从无到有和同步并轨等问题.未来考试改革仍需关注公平、质量与减负等重点问题.
新课改以来,北京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关于课程设置、劳动基地建设、教师和教研员队伍发展等系列的劳动教育体系.调研发现,北京市具有丰富的校外劳动教育资源,学校普遍重视日常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劳动教育的路径有清晰认识,学生劳动态度良好;但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劳动开展、体系化课程建设、“家校社”合作等方面仍有待完善.面向未来,北京市中小学应以“一体化建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突破口,探索劳动教育课程创新性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