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思政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man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中高年级思政教学实践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与想象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目标。所以教师要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中高年级 运用方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61
  思维导图能够将散乱的知识点汇集在一起,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学习任务,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思维导图在思政课中出现的问题
  1.形式化严重
  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也能够应用思维导图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但却存在较强的形式化。如在讲述文章时,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讲述思政课的内容,虽然也展示了思维导图,但是却并未真正发挥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只是简单地为学生出示导图图片,学生学习能力并未因此得到有效提升。也正是受到这种形式化的教学现状,学生并没有学会如何应用思维导图。
  2.师生互动不足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思政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并且没有注意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导致课堂氛围过于压抑。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意识及思维会受到严重的限制,也不会应用思维导图,自身学习能力也不能得到提升,不仅造成了师生交流互动受到影响,同时也难以实现共同进步与教学目标。
  二、小学中高年级思政课堂运用思维导图的措施
  1.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
  思政课是教育中的重点,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研究中发现,一些教师对此并未加以重视,只是在对一些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学生由于没有系统的思政学习,往往都是通过自学的方式来掌握知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理解出现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应用效率相对较高的学习工具。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学习活动,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可以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一,识记型。这一思维导图的主要展现平台就是思政课堂。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的核心设定为思政的主要理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查阅工具书的方式,对导图进行补充完善,加深对思政理念的认识。
  第二,归类型。通过对思政理念进行分类,以此实现对思政理念的整理与记忆。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做好思政理念的分析与总结,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类,便于学生学习与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爱国方面的思维导图,在绘制时,就要以此为中心,从而便于学生对爱国故事和爱国思想进行整理。通过这样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重要意义。
  2.做好知识点的展现
  思维导图中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导图,做好知识点的展现,并将其反映到思维导图中。
  如在课堂中可以先要求学生对思政内容进行分析,找出主题,并画出相应的图形,然后在主题周边画出不同的分支图形。教师选择本节课的关键词,将其写在分支上,并借助箭头连接主题词与关键词,以此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如在学习《温暖的家》这一内容时,由于文章主要阐述父母的辛苦,让学生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如果直接让学生理解,会影响他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一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事件的理解,推导出家是温馨港湾的概念,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3.对单元知识进行汇总
  教师不仅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也能够将重点与难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
  由于小学中高年级教材中都有单元导读,明确了单元的学习目标与具体任务,所以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单元知识。如在进行思政教学时,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应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总结活动,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掌握。在学习以后,还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理清知识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如何利用思維导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小学中高年级思政课堂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学习划分导图层次,明确整体结构与逻辑关系。
  在预习阶段、知识讲解阶段、课堂练习阶段,都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利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的知识点。例如,在进行“端午粽”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法的策略,在课堂预习阶段,给学生布置任务,提出思考的问题,搜集爱国故事和端午由来的传说以及各地端午节的纪念活动,选出学生代表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在课下,则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给学生布置练习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既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思政课堂教学中就要根据新课改要求,做好思维导图的运用工作,掌握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也能够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淑珍《浅析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考试周刊》2020年第34期。
  [2] 柯木兰《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应用》,《西部素质教育》2020年第7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一个人都应肩负起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但就目前传统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部分人并未做到这一点,不仅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还存在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较为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育应自觉肩负起承载与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长久的发展下去。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展开研究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深度学习关注学生主体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习者的批判性学习、知识融合以及迁移和拓展。所以,教师要想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就不能忽视对深度学习的有效落实,只有带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帮助学生建构阅读与学习阅读的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本文从解读文本?由扶到放;言语建构
对于学生来说,文学作品阅读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特别是对于诗歌阅读,他们更加茫然甚至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究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因为诗歌语言本身是含蓄的,跳跃的,省略的,很难读懂,加上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體验,特别是对于古诗歌里面涉及的文化、文学常识了解甚微,所以他们读起诗词来特别吃力。  第二,阅读习惯很不好,平时读诗没有耐心,不够细心,也缺乏信心。考试就那么几分,学来学去也只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例如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为了让初中语文教学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改善教学方式。目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以学论教”的方式,目的在于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的现状。“以学论教”是一种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反应教学效果的方法,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以学论教 初中语文 优化策略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小说类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和高考中历来是重难点,而小说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来突出主题,并反映现实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语言建构和运用来促进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说教学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1要求:“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
摘 要:高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些重要的思想观念对一个人的学习,甚至是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思想政治课程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以及道德观念培养的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应当更关注学生的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发挥该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德育教育  DOI:10.122
摘 要: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能够直接影响班级氛围和学生的成长,只有善于总结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经验,抓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关键,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主要探究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化的措施,基于以往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教育改革措施。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教育 实施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
现行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选编了一些从外文翻译过来的文章,这些翻译类文本的引进,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是符合教材选编原则的。但是一些外译非文学类的文章,由于中外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原作者在写作时的某些特定情况,往往不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面对这些棘手的内容,一线语文教师往往无从下手。更多的时候,在教学中,我们由于没有好的处理措施,就只能选择性地规避这些文本。  但事实上,如
历史小说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的主要类别,它影响国人之深,甚至超过正史。明清历史小说的创作深受史学思想之影响。缺席了小说家的历史观的观照,史实也只能是一堆散漫的原始素材。可以说,明清历史小说,是小说家在所持历史观的观照下对王朝更迭史进行的再创作。小说家的历史观影响了明清历史小说的整体架构,也影响了具体作品的主旨、结构与人物塑造等,因而成为历史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正统论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一个重要
中华经典诗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長,名篇佳作数不胜数。优秀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语言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当代中国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不应该让这些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丢失。教师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应做好引领学生的作用。现在学生常常在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时产生畏难情绪,这是语文教师的一个悲哀;中国古代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