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的精神,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攻克产业发展中的重点技术瓶颈难题,研制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中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实现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技术装备本地化,抢占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增强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以“十大装备十大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为突破口,推进我国产业技术的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国家产业技术发展的目标、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的重点任务。
(一)产业技术发展的目标
《专项规划》提出,“十五”后期,应以加快应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目标,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为突破口,通过重点研发、集成创新和示范引导,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不断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具体目标是:
1.研究一批清洁生产新工艺和节能新技术,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效能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的生产技术装备步伐。
2.开发一批资源高效的技术装备与产品,利用高新技术,加大能源替代技术,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我国资源约束,促进可持续发展。
3.提高一批出口优势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保持我国主导产品特别是机电、轻纺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地位。
4.研制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在保证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需要的同时,使能源、原材料、交通、轻纺、机械制造等产业关键技术装备的自给率,在2000年基础上再提高10%。
(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任务
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提高我国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是要满足国民经济重大建设的急需,整体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主要包括:一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需要的重大成套装备;二是提升我国工业装备水平的重大关键技术装备;三是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的重大技术装备。按照《专项规划》,近期,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方面将重点研制三峡升船机成套设备、大型隧道掘进施工成套设备、超超临界火力机组成套设备、大型空冷火电机组成套设备、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成套设备、年产600万吨综采成套装备、高新优船舶及配套设备、时速300—350公里高速铁路动车组和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相关技术及成套设备等“十大装备”,满足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我国的装备水平。
(三)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的重点任务
加快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促进重点产业技术升级。加大国家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切实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实力。根据《专项规划》,国家重大产业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一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为加快解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技术;二是促进保持我国产业自主技术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为当前急需的共性关键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三是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技术;四是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所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当前,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重点研究开发关系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资源勘探与高效开发、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替代和节约能源、大型石油、天然气和煤化工及新型催化、智能交通与港口现代化、先进制造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十大技术”,加速我国产业的技术升级。
二、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产业技术政策研究的力度与深度,制定和完善推动产业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研究制定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2002年)》、《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和方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产业技术政策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正在开展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修订工作,即是在结合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之上,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点项目,切实研究、制定和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加快产业技术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和效果检验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产业技术工作的有效形式,找准结合点和关键点,充分体现产业技术工作在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研究、制定和完善产业技术政策、标准、规范以及重大技术专项等公共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地推进我国产业技术的发展,促进国家竞争力的整体提高。
(二)加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投入,推动关键工艺与技术的升级,增强重要战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原则,加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10个百分点,努力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当前,要在资源利用、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强重大关键技术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调动社会科技资源和技术创新优势,尤其是在实施国家重大关键技术研发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和相应实力,推动产业关键工艺与技术的升级。同时,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加快开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在一些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战略领域和若干产业技术发展前沿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要在探索技术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中,快速占领技术制高点,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能够维护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
(三)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并特别强调要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产业,也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有较大市场空间的主导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变静态比较优势为动态比较优势;围绕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内容,加强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通过产业技术的创新和集成,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增量;加快我国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开发,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产业安全和国民经济安全。
(四)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体系,逐步确立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主体地位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对于必须由国家支持的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重要公益研究领域创新活动的研究机构,要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我们要注重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工作,产业技术研究开发应成为推动产业技术发展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大力加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发挥“产学研”联合的整体合力,共建技术开发机构。
一、以“十大装备十大技术”的研制和开发为突破口,推进我国产业技术的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国家产业技术发展的目标、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的重点任务。
(一)产业技术发展的目标
《专项规划》提出,“十五”后期,应以加快应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目标,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为突破口,通过重点研发、集成创新和示范引导,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不断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具体目标是:
1.研究一批清洁生产新工艺和节能新技术,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效能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的生产技术装备步伐。
2.开发一批资源高效的技术装备与产品,利用高新技术,加大能源替代技术,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我国资源约束,促进可持续发展。
3.提高一批出口优势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保持我国主导产品特别是机电、轻纺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地位。
4.研制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在保证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需要的同时,使能源、原材料、交通、轻纺、机械制造等产业关键技术装备的自给率,在2000年基础上再提高10%。
(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任务
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提高我国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是要满足国民经济重大建设的急需,整体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主要包括:一是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需要的重大成套装备;二是提升我国工业装备水平的重大关键技术装备;三是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的重大技术装备。按照《专项规划》,近期,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方面将重点研制三峡升船机成套设备、大型隧道掘进施工成套设备、超超临界火力机组成套设备、大型空冷火电机组成套设备、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成套设备、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成套设备、年产600万吨综采成套装备、高新优船舶及配套设备、时速300—350公里高速铁路动车组和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相关技术及成套设备等“十大装备”,满足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我国的装备水平。
(三)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的重点任务
加快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促进重点产业技术升级。加大国家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切实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实力。根据《专项规划》,国家重大产业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一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为加快解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技术;二是促进保持我国产业自主技术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为当前急需的共性关键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三是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技术;四是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所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当前,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重点研究开发关系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资源勘探与高效开发、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替代和节约能源、大型石油、天然气和煤化工及新型催化、智能交通与港口现代化、先进制造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十大技术”,加速我国产业的技术升级。
二、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产业技术政策研究的力度与深度,制定和完善推动产业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研究制定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2002年)》、《近期行业技术发展重点和方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产业技术政策研究的力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正在开展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修订工作,即是在结合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之上,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重点项目,切实研究、制定和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加快产业技术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和效果检验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产业技术工作的有效形式,找准结合点和关键点,充分体现产业技术工作在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研究、制定和完善产业技术政策、标准、规范以及重大技术专项等公共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地推进我国产业技术的发展,促进国家竞争力的整体提高。
(二)加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与投入,推动关键工艺与技术的升级,增强重要战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原则,加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力度,力争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10个百分点,努力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当前,要在资源利用、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强重大关键技术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调动社会科技资源和技术创新优势,尤其是在实施国家重大关键技术研发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和相应实力,推动产业关键工艺与技术的升级。同时,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加快开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在一些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战略领域和若干产业技术发展前沿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要在探索技术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中,快速占领技术制高点,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且能够维护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
(三)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并特别强调要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产业,也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有较大市场空间的主导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变静态比较优势为动态比较优势;围绕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内容,加强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通过产业技术的创新和集成,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增量;加快我国重点产业核心技术开发,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产业安全和国民经济安全。
(四)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体系,逐步确立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主体地位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对于必须由国家支持的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重要公益研究领域创新活动的研究机构,要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我们要注重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工作,产业技术研究开发应成为推动产业技术发展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大力加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发挥“产学研”联合的整体合力,共建技术开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