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分析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en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教师以激发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领悟文本中的生命意义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它具有感性、个性、亲历性、真情性、生成性等特点。体验式阅读教学过程是小学生的情绪化阅读过程,是学生获得主观体验和感受的过程,其特点决定了教师除了要扮演好一般角色外,还要创造性地扮演好一些特殊角色,如“点拨者”“煽情者”等。
  一、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内涵意义及其作用
  角色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词典》中对角色的诠释为“角色是一种行为模式”。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是指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符合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要求的包括教学行为和态度的行为模式总和。
  教师角色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之一,教师的观念态度、行为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只有置于具体的情景环境和心理氛围中才有意义。教师的角色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能否达到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预期效果,因此,角色扮演应有利于学生顺利融入文本的情景或心理氛围,这有助于学生的体验、反思和感悟。
  二、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在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扮演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等一般角色外,还要创造性地扮演好一些特殊角色。
  1.“点拨者”
  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小学生领悟文本中的生命意义,使学生在教师模拟或营造的情景或心理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体验、理解和品味文本思想。在课堂讨论、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学生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思维碰撞、心灵启迪,以及学生对自己见解的准确表达,对阅读材料的领悟和概括等,都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教师点拨学生要把握好时机和火候。在学生欠缺学习热情而需要激励时,教师的及时点拨可以让学生迸发激情;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而需要帮助时,教师的及时点拨可以让学生的思路开阔畅通。适时点拨还能引发学生想象、联想和幻想,点燃创新火花,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经历者、深思者、体验者和感悟者。
  2.“煽情者”
  煽情即为煽动情绪之意,教师“煽情”是指教师出于课堂教学需要,用语言、表情等各种手段引发学生产生情绪情感的行为。煽与情结合为“煽情”,“煽”是教师对学生的鼓励、鼓动和怂恿等行为,有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绪情感“煽风点火”之意;“情”原本是人的一种感受,教师“煽情”的“情”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在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好“煽情者”角色,小学生有“情”才有“体验”,才有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才能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扮演“煽情者”时应在学生阅读文本上下功夫,从学生的自我“体验”出发,通过充满激情的感情渲染,营造富于想象、热烈欢乐的课堂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迸发情感,让学生真正体验文本的意义。
  3.“编剧者”
  教师的“编剧”角色对应于“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教师的“剧本”是教学设计。此时,教师需要策划课程内容、选择题材,需要创作故事、塑造人物性格。教师的“剧本”包括主题、结构、人物、场景等要素,主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精华,人物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作为“编剧者”,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课文情节往往较有戏剧性,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材要求,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文本材料和小学生的生活素材融合在一起,编辑成一出活生生的、极具感染力的课堂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收获满满。
  4.“导演”
  教师的“导演”角色對应于“教学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扮演“导演”角色时需要为课文阅读材料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组织和实施“教学设计”这个剧本。在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提名或推荐表演课堂剧的学生人选,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重现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同时,教师应调节和推动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创造愉快学习的心理环境。
  5.“演员”
  教师的“演员”角色对应于“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课堂学习者的角色。教师只有成为“演员”、参与者,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把学生引进文本情境,才能让学生成为参与者和体验者。在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时候是“主演”,有时候是“配角”,课堂活动主题需要“主演”来引领,课堂教学氛围需要“主演”来维持;教师也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配合者,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伙伴,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 黄铭钊
其他文献
面塑游戏是一项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性活动,活动形式自由自主,活动过程丰富有趣,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建构、不断探究、积极创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指出:“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应当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面塑游戏也是教育交互渗透与结合的活动。  一、玩的活动  新《规程》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
期刊
园本课程是指立足于幼儿园自身的物质资源、教师资源、文化资源构建的,为本园儿童成长服务的课程。我园在已有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将本土资源与自主研发的面泥有机融合,构建出符合我园特色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教学活动将课程规划与目标落实到实践中。  一 、起源: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视角  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教育资源,这是幼儿园发展的外在依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
期刊
“要经常用绘画、捏泥等多种方式表现幼儿的所见所想。”面塑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使幼儿感受传统的艺术美,而且能开发幼儿潜能,张扬个性,丰富情感。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如何让幼儿喜欢面塑活动并积极投入到面塑创作中,活动的组织非常重要。有意义的组织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创造。笔者在持续两年的面塑教学活动中,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有效地开展面塑活动,调动幼儿的
期刊
《论语》具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空白”特点,它是高中语文的教学难点。认识这一难点产生的原因,并将之转化为教学的契机,从“无”中生出“有”的效用,是教者必须深思的问题。本文就《论语》的“空白”产生的难点和契机,阐述五点“无中生有”的教学策略。  一、“无情”处悟情  《论语》是学生了解孔子生活、思想、品格的重要文本,更是认识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然而,《论语》文字简练和人物情态的“空白”往往
期刊
这一期策划,展现的是新时代南粤教师坚守讲台、筑梦中国的新形象新风貌。这三位教师,都同样有着执着的教学追求——潜心治学,勤勉育人。  回首来时路,温晖有这样的反思:“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我特别在意学生每次考试的分数,迷恋于应试研究,有一个时期,日渐降低自己的教学追求而不自知,教师专业创造的内驱力和创造力渐行渐远。为人母后,伴随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再度思考作为教育者应该有的思想境界和教育情怀,越来
期刊
《论语》是儒学经典代表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探究,简要阐述《论语》的现代教育思想内涵及其启示。  一、教育指导思想:博爱、自主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简单来说就是素质和知识的全面结合。毫无疑问,只有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才能真正提升教育品质。《论语》中强调的“德”“礼”,是社会和谐的支点,体现了素
期刊
目的:初步讨论健康人群肝组织横向剪切波速度(SWV)级肝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与不同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患者肝组织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及肝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差异及相关性,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与反映,它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是进行判断、计算、证明的依据。因此,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的前提,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落实“四基”教学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提升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关键。  课程改革已进行多年,可课堂上依旧采用“通知”式或“以题告知”式进行概念教学,普遍存在重概念应用轻概念生成的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要建成社会主义
期刊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不论是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专业成长,都与课程紧密相关,课程直观勾画了学校教育的“蓝图”。特色课程体系的建构是对国家课程的充分利用和有效补充,它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拓展性等特征,是学校特色和文化的具体体现。宏观上,它既可以推进教育民主化、多样化的发展进程,也可以推进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还可以促进高中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微观上,它在促进学生全方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