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认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源自生活又服务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新课改的今天,数学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44-02
  数学生活化是指以生活化的素材与方式展开数学教学,包含了“生活化”和“数学化”两个维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是指导我们教学的依据,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结合,使抽象的数学教材变的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几乎还是处于“教教材”的教学状态,主要表现在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来获取知识,学生体会不到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探索知识以及表达感悟的乐趣。由此造成了学生表面上学会了数学知识,但不会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导致了知识与运用脱节。同时,对学习数学的评价标准单一,重结果,轻过程,还是以考试为主,忽略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多角度的理解能力。
  二、强化数学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一直存在并延续,数学课堂变成了由符号到符号的过程,造成了知识与实践的脱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想保证。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懂得数学源于生活并广泛应用与生活,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加工整理应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个文具盒等学习用品,使低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初步感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2.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抓住知识点,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实例、听得到的数学故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活动:把学生分组,搜集学校周边车流量相关信息,课堂上小组交流(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学校西侧公路每分钟通过80辆车,其中大货车32辆,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自己能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告诉同学们“大货车的通过率是40%”从而引出“百分率”和“40%”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设计,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变成了动态的亲身感受,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解决具体问题。教师应该逐渐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随时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学了长方形的面积后,可以让学生计算学校铺设篮球场地需要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动手测量篮球场地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还要了解铺设场地的单价是多少,最后才能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自然的结合起来,学生在兴致勃勃的忙碌中,提高了数学能力,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意义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数学问题的模型。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提出数学问题,促进了学生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协同发展,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潘斌;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2]胡典顺,赵军;对“数学生活化”的理性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7年03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40-02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探究,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乐学。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44-01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为是理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分析,不论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是学校、家庭环境对学生自身兴趣的影响都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程不断深入,各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就数学的教学来说,它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上建立对数学的理解,更重要是数学的教学要走向生活化,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贴近生活。本文旨在探讨以生活化进行职高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设性建议,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职高数学课堂 活用 方法对策 
【摘要】生活情境的使用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将回归与生活,因此小学生也应该有意识的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到生活之中去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在此,笔者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开展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的主要学科,本来就是枯燥无味、很抽象,又由于以前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简单模型的教学手段,大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何让学生学习数学变得更有趣,更简单、具体、形象?为此数学老师不得不苦思冥索,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利用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和探索,谈谈多媒体与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