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大庆油田某联合站污水岗二次沉降罐、普通污水过滤罐、深处理滤罐三个环节出水含油和悬浮物两项指标合格率进行分析,得出各个环节出水悬浮物的合格率都很低。通过对三个环节油和悬浮物的去除率分析,得到二次沉降罐去除率低,致使过滤系统负担重,滤料反冲洗再生能力差,导致水质不合格。本文从工艺、转油站来液温度、腐生菌对水质的影响进行分析,采取了临时解决措施。
关键词:沉降 过滤 油 悬浮物
中图分类号:TE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a)-0000-00
污水处理站,采用两级沉降,二次沉降罐内投加絮凝剂和杀菌剂,一级核桃壳过滤工艺,两级多层滤料过滤工艺处理后污水指标含油≤20mg/L,悬浮物≤10mg/L;深度污水处理采用两级多层滤料过滤工艺,滤后水经紫外线杀菌后外输,处理后污水指标为:含油≤8mg/L,悬浮物≤3mg/L,硫酸盐还原菌≤25个/L。
1 各段流程水质情况分析
1.1二次沉降放水达标情况
普通污水过滤采用的是核桃壳过滤,使用要求来水含油≤50mg/L,对悬浮物浓度没有要求, 核桃壳过滤的前一个工艺是二次沉降,所以是二次沉降放水含油要≤50mg/L,才能为水质合格奠定基础。二次沉降放水含油浓度中可以看出放水含油的浓度超标部分的浓度主要集中在60-80 mg/L之间,最大值接近110mg/L。经计算得到二沉放水含油的合格率为50%。
1.2 污水普通濾后达标情况
经过一级核桃壳过滤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悬浮物浓度分布,此阶段悬浮物指标≤10mg/L,从中可以看绝大多数的点都是分布在10mg/L以上,而且4份悬浮物浓度严重超标,在50-80 mg/L之间波动,污水普通过滤阶段悬浮物合格率为16.1%。
1.3 污水深处理滤后达标情况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一沉来水含油的合格率较低为50%,普通过滤和深处理后含油的合格率较高分别是97%和98%,悬浮物的合格率较低,分别是16.1%和22%。
2 各段流程除油和悬浮物的能力分析
2.1 各工艺阶段油和悬浮物的去除率分析
计算得到二次沉降,普通污水过滤,污水深处理三段工艺1-6月份油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80%、63.2%;1-6月份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74.7%、64.6%,在二次沉降阶段两项指标的去除率都是最低的,悬浮物的去除率只有20%,致使过滤设备负担较重,而且上面分析得出二次沉降罐出水不稳定,又容易使过滤器内滤料污染严重,反冲洗困难,日久则造成滤料板结失效,最终导致水质不合格。
3 水质不合格的原因
3.1 工艺方面存在问题对水质的影响
加药工艺不完善对水质产生影响,普通污水站和深度污水处理站只有一个加药点,在二次沉降罐进口,在加杀菌剂时不能投加絮凝剂,影响悬浮物处理和油的处理效果。应把两个加药工艺分开,保证连续加药;为了提高一沉的沉降分离效果,降低二沉来水油和悬浮物的含量,应在一沉入口设立一个加药点,加絮凝剂。
3.2 转油站来油温度对水质的影响
1、转油站来油温度对油系统放水含油产生影响
实施低温集油后,转油站来液进站温度降低,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转油站来液温度低于32℃时,油系统放水含油浓度就会大幅度升高,会导致污水系统处理负荷加重。
表1低温集油对一次沉降出水含油的影响
日期 转油站汇管温度(℃) 油系统放水含油(mg/l) 一次沉降出水含油(mg/l) 日期 转油站汇管温度(℃) 油系统放水含油(mg/l) 一次沉降出水含油(mg/l)
3月27日 30 309.6 135.6 4月11日 34 112.8 70.3
3月28日 31 315.2 151.7 4月12日 34 187.8 86.3
3月29日 30 284.2 132.5 4月13日 34 176.3 75.2
3月30日 31 287.1 139.1 4月14日 33 196.5 90.2
3月31日 30 285.2 125.6 4月15日 32 176.4 92.6
2、转油站来油温度对反冲洗产生影响
实施低温集油后,转油站来液进站温度一般情况下为30℃左右,反冲洗用的水是滤后水,与转油站来液温度经过中间流程后约有1℃温降,反冲洗效果差,滤料不能完全再生(而反冲洗水温至少达到32℃才适合滤料再生),所以导致水质不合格。
3.3腐生菌(TGB)大量繁殖对水质的影响
污水中悬浮固体一般为泥砂、各种腐蚀产物和垢、细菌。油田污水中的细菌主要有: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IB)、腐生菌(TGB)
该腐生菌类多数是存在于低矿化度(不大于5000mg/L)开式污水处理流程的污水及注水系统中。但在高矿化度或闭式污水及注水系统中,也有此类细菌存在,温度一般为25~35℃时,流体流速极低的情况下,如罐和容器底部污泥下方的滞留液体内腐生菌便大量繁殖。它们产生的粘液与铁细菌、藻类等一起附在管线和设备上,敞开的水罐或者池中,漂浮的粘状物质附着在罐池的周边,他们的颜色可能是白、黄、褐或黑色。
4 针对水质不合格采取的措施
4.1 对滤料进行化学方法再生
在滤罐里投加助洗剂进行化学再生,加入药量根据滤料污染程度投加,污染较轻一罐加入40kg,污染特别严重时加入80kg,浸泡40min后再连续反冲洗两次,可以使滤料再生。
4.2 加净水剂降低来水悬浮物浓度
为降低来水悬浮物,7月份在来水前采取了在一沉前用临时管线加入净水剂,加入净水剂前后来水悬浮物浓度和含油浓度变化对比,加入净水剂后来水悬浮物明显下降,含油也有所下降但是没有悬浮物明显,但是含油已经下降到滤罐对二沉放水的标准要求50mg/L以下。
从中可以看出加净水剂后,二沉放水与来水比较悬浮物降低较小,二沉放水悬浮物浓度没有达到核桃壳滤罐的来水技术要求40mg/L以下。所以在加净水剂的初期水质是合格的,但运行一段时间后,但由于仍然是超负荷运行,所以运行一段时间后悬浮物又超标,所以解决水质的根本问题应从工艺改造上解决。
5 结论及认识
(1)水质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不能单纯的靠完善某个工艺就能完成,应对各环节的工艺进行调整完善,尤其是作为核心处理部分的沉降、过滤和加药工艺进行完善改造,并做好收油、清淤、排泥、反冲洗等工作,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整体的适应性。
(2)应该严格执行“节点管理法”,将污水水质管理点前移至转油站,把油系统和水系统看作一个连续水质管理链,并将转油站至注水站之间划分为若干管理节点,每个节点都确定管理指标和相应的管理办法,以达到点点达标则系统达标,系统达标则出口达标的管理目标,提高污水水质。
(3)工艺不完善是造成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因素,因此已经对伴热工艺管线和加药管线进行立项改造,改造后水质会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沉降 过滤 油 悬浮物
中图分类号:TE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a)-0000-00
污水处理站,采用两级沉降,二次沉降罐内投加絮凝剂和杀菌剂,一级核桃壳过滤工艺,两级多层滤料过滤工艺处理后污水指标含油≤20mg/L,悬浮物≤10mg/L;深度污水处理采用两级多层滤料过滤工艺,滤后水经紫外线杀菌后外输,处理后污水指标为:含油≤8mg/L,悬浮物≤3mg/L,硫酸盐还原菌≤25个/L。
1 各段流程水质情况分析
1.1二次沉降放水达标情况
普通污水过滤采用的是核桃壳过滤,使用要求来水含油≤50mg/L,对悬浮物浓度没有要求, 核桃壳过滤的前一个工艺是二次沉降,所以是二次沉降放水含油要≤50mg/L,才能为水质合格奠定基础。二次沉降放水含油浓度中可以看出放水含油的浓度超标部分的浓度主要集中在60-80 mg/L之间,最大值接近110mg/L。经计算得到二沉放水含油的合格率为50%。
1.2 污水普通濾后达标情况
经过一级核桃壳过滤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悬浮物浓度分布,此阶段悬浮物指标≤10mg/L,从中可以看绝大多数的点都是分布在10mg/L以上,而且4份悬浮物浓度严重超标,在50-80 mg/L之间波动,污水普通过滤阶段悬浮物合格率为16.1%。
1.3 污水深处理滤后达标情况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一沉来水含油的合格率较低为50%,普通过滤和深处理后含油的合格率较高分别是97%和98%,悬浮物的合格率较低,分别是16.1%和22%。
2 各段流程除油和悬浮物的能力分析
2.1 各工艺阶段油和悬浮物的去除率分析
计算得到二次沉降,普通污水过滤,污水深处理三段工艺1-6月份油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80%、63.2%;1-6月份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74.7%、64.6%,在二次沉降阶段两项指标的去除率都是最低的,悬浮物的去除率只有20%,致使过滤设备负担较重,而且上面分析得出二次沉降罐出水不稳定,又容易使过滤器内滤料污染严重,反冲洗困难,日久则造成滤料板结失效,最终导致水质不合格。
3 水质不合格的原因
3.1 工艺方面存在问题对水质的影响
加药工艺不完善对水质产生影响,普通污水站和深度污水处理站只有一个加药点,在二次沉降罐进口,在加杀菌剂时不能投加絮凝剂,影响悬浮物处理和油的处理效果。应把两个加药工艺分开,保证连续加药;为了提高一沉的沉降分离效果,降低二沉来水油和悬浮物的含量,应在一沉入口设立一个加药点,加絮凝剂。
3.2 转油站来油温度对水质的影响
1、转油站来油温度对油系统放水含油产生影响
实施低温集油后,转油站来液进站温度降低,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转油站来液温度低于32℃时,油系统放水含油浓度就会大幅度升高,会导致污水系统处理负荷加重。
表1低温集油对一次沉降出水含油的影响
日期 转油站汇管温度(℃) 油系统放水含油(mg/l) 一次沉降出水含油(mg/l) 日期 转油站汇管温度(℃) 油系统放水含油(mg/l) 一次沉降出水含油(mg/l)
3月27日 30 309.6 135.6 4月11日 34 112.8 70.3
3月28日 31 315.2 151.7 4月12日 34 187.8 86.3
3月29日 30 284.2 132.5 4月13日 34 176.3 75.2
3月30日 31 287.1 139.1 4月14日 33 196.5 90.2
3月31日 30 285.2 125.6 4月15日 32 176.4 92.6
2、转油站来油温度对反冲洗产生影响
实施低温集油后,转油站来液进站温度一般情况下为30℃左右,反冲洗用的水是滤后水,与转油站来液温度经过中间流程后约有1℃温降,反冲洗效果差,滤料不能完全再生(而反冲洗水温至少达到32℃才适合滤料再生),所以导致水质不合格。
3.3腐生菌(TGB)大量繁殖对水质的影响
污水中悬浮固体一般为泥砂、各种腐蚀产物和垢、细菌。油田污水中的细菌主要有: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IB)、腐生菌(TGB)
该腐生菌类多数是存在于低矿化度(不大于5000mg/L)开式污水处理流程的污水及注水系统中。但在高矿化度或闭式污水及注水系统中,也有此类细菌存在,温度一般为25~35℃时,流体流速极低的情况下,如罐和容器底部污泥下方的滞留液体内腐生菌便大量繁殖。它们产生的粘液与铁细菌、藻类等一起附在管线和设备上,敞开的水罐或者池中,漂浮的粘状物质附着在罐池的周边,他们的颜色可能是白、黄、褐或黑色。
4 针对水质不合格采取的措施
4.1 对滤料进行化学方法再生
在滤罐里投加助洗剂进行化学再生,加入药量根据滤料污染程度投加,污染较轻一罐加入40kg,污染特别严重时加入80kg,浸泡40min后再连续反冲洗两次,可以使滤料再生。
4.2 加净水剂降低来水悬浮物浓度
为降低来水悬浮物,7月份在来水前采取了在一沉前用临时管线加入净水剂,加入净水剂前后来水悬浮物浓度和含油浓度变化对比,加入净水剂后来水悬浮物明显下降,含油也有所下降但是没有悬浮物明显,但是含油已经下降到滤罐对二沉放水的标准要求50mg/L以下。
从中可以看出加净水剂后,二沉放水与来水比较悬浮物降低较小,二沉放水悬浮物浓度没有达到核桃壳滤罐的来水技术要求40mg/L以下。所以在加净水剂的初期水质是合格的,但运行一段时间后,但由于仍然是超负荷运行,所以运行一段时间后悬浮物又超标,所以解决水质的根本问题应从工艺改造上解决。
5 结论及认识
(1)水质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连续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不能单纯的靠完善某个工艺就能完成,应对各环节的工艺进行调整完善,尤其是作为核心处理部分的沉降、过滤和加药工艺进行完善改造,并做好收油、清淤、排泥、反冲洗等工作,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整体的适应性。
(2)应该严格执行“节点管理法”,将污水水质管理点前移至转油站,把油系统和水系统看作一个连续水质管理链,并将转油站至注水站之间划分为若干管理节点,每个节点都确定管理指标和相应的管理办法,以达到点点达标则系统达标,系统达标则出口达标的管理目标,提高污水水质。
(3)工艺不完善是造成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因素,因此已经对伴热工艺管线和加药管线进行立项改造,改造后水质会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