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透视
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意境深邃,意蕴深长。古典诗歌一直是中考一个重要考点,不过我省考查的多在识记、理解这一能力层级。而2019年各地古典诗歌鉴赏检测方式丰富多彩,有关键诗句鉴赏题、常识理解题、情境赏析诗意题、诗词对比赏析题、诗词典故分析题等,考查了学生多种能力。在此,我们整理部分省市的诗歌鉴赏题型,以资借鉴。
真题解析
一、关键诗句鉴赏题
例1.(2019年北京)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①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②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③ 的人生态度。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同学们对诗歌内容和关键诗句的鉴赏能力。
第1小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应是“宦游人”;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第2小题考查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难度中等。本题的创新之处是与内容相似的两首诗比较鉴赏。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 ①宦游人,②不舍、依依惜别,③乐观豁达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二、诗词常识理解题
例2.( 2019年河北)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青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其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划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解析】这道题目中,除了考查对词意的理解和把握,还考查了學生对词的小序的认知。
第一小题A选项阐述小序的作用。宋词小序,本为词之附庸,用于补充说明词的内容,如交代背景、点明时序、说明原委等。一般认为,宋词较多出现题序,小序承载的功用越发明显,也由此开始转向繁复;到南宋小序甚至不再是词的依附,乃至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参考答案】1.C
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意境深邃,意蕴深长。古典诗歌一直是中考一个重要考点,不过我省考查的多在识记、理解这一能力层级。而2019年各地古典诗歌鉴赏检测方式丰富多彩,有关键诗句鉴赏题、常识理解题、情境赏析诗意题、诗词对比赏析题、诗词典故分析题等,考查了学生多种能力。在此,我们整理部分省市的诗歌鉴赏题型,以资借鉴。
真题解析
一、关键诗句鉴赏题
例1.(2019年北京)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①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②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③ 的人生态度。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同学们对诗歌内容和关键诗句的鉴赏能力。
第1小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应是“宦游人”;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第2小题考查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难度中等。本题的创新之处是与内容相似的两首诗比较鉴赏。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 ①宦游人,②不舍、依依惜别,③乐观豁达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二、诗词常识理解题
例2.( 2019年河北)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青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其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划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解析】这道题目中,除了考查对词意的理解和把握,还考查了學生对词的小序的认知。
第一小题A选项阐述小序的作用。宋词小序,本为词之附庸,用于补充说明词的内容,如交代背景、点明时序、说明原委等。一般认为,宋词较多出现题序,小序承载的功用越发明显,也由此开始转向繁复;到南宋小序甚至不再是词的依附,乃至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参考答案】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