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熬夜的年轻人:我们舍不得睡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类似的日常:白天上班各种犯困打哈欠,可一到晚上就精神起来,刷微博抖音朋友圈刷得不亦乐乎,好像不困了,重复再重复,一眨眼就到了深夜。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描述很熟悉的话,那么恭喜你,你也是晚睡强迫症阵营的一员了。
  这年头,谁不是一边喊着困一边又不肯睡觉?谁不是用最贵的眼霜,敷最贵的面膜,熬最深的夜?

越舍不得睡,越一直没睡


  佳佳去年刚进入媒体工作,现在熬夜对于她来说是常事。每次问她为什么不早写稿,她总是会振振有词地说夜晚才有灵感。
  做一个选题,就只把录音整理了一遍,其间看到几篇文章,觉得这个开头可以借鉴,那篇结构也很有特点,都收藏起来做素材。等到截稿前一天晚上8点才开始写,却发现问题一大堆,录音整理的没有重点,思考的文章结构也写不顺,得推倒重来。很烦躁,零点冲了杯咖啡,熬到凌晨4点才完成,天也差不多亮了。
  而且这样的熬夜成为了习惯,她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就是晚上才有灵感,DDL前工作效率多高!”
  七七白天在公司奋斗一天,晚上回家才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她总觉得只要还没睡,这一天就没结束。紧接着就陷入了无穷尽的“再等等”——刷刷微博,看到八卦的就想接着看,看到无聊的就更想接着看;刷淘宝,“为你推荐”的东西样样符合你的心意,点开一个,还有无数个相似的东西等着你;刷朋友圈,看大家深夜秀恩爱秀美食,看每个人的日子都过得那么悠闲,把照片放大使劲盯着,越看越焦虑,即使大脑对她大吼,“快去睡觉!”可就是停不下来。
  熬夜晚睡的系列行为通常是:
  ·看完这条我就睡。
  ·怎么下面这条也很好玩儿,看多一条再睡吧。
  结果就是刷刷刷,刷到深夜so easy!
  夜晚给了我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力,我们却没有自控力。

晚睡会改变基因?但我还是做不到早睡


  《2017年亚马逊中国睡眠地图》显示,只有不到20%的中国人能做到每天睡够8个小时,78.9%的人的睡眠时间在5~8小时。
  同年,58同城联合运动社交平台咕咚发布的《职场人睡眠现状大调查》显示,职场人的睡眠质量普遍不高,特别是租房人群更为明显。
  是什么导致职场人睡眠质量不高?清清觉得是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与焦虑。
  清清经常工作到凌晨,她常戏称自己是见过早晨太阳升起次数最多的人之一。她在广告公司上班,反复做方案、改宣传片、应付客户等等,这一套琐事下来压得她喘不过来气,唯有牺牲夜晚的时间才能安排干自己的事。
  据《2013-2017年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显示,六成人会牺牲睡眠的时间完成工作;30.5%的人经常为了工作早起;21.6%的人做梦梦见过工作;12.9%的人出现过越工作越精神的情况。
  工作生活的压力和焦虑如影随形,晚睡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可以逃避它们的难得时间。
  那么持续性晚睡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就会导致体内700多个基因发生改变。即使只是一个晚上不睡,也会对人产生严重危害。
  这项研究早前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讨论,评论的人恐慌归恐慌,可依旧做不到早睡。有网友表示:“睡得太晚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我们舍不得睡觉”。
  虽然表面上在北上广拥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可日日辛劳也耗尽了打工一族为数不多的头发。每次加班回家不玩几个小时的手机都显示不出今天有活过,每一夜都熬得悲壮。这种躺在被窝里的自由时间珍贵得就像是偷来的。

晚睡危害大,且睡且珍惜


  在通常的认知里,睡眠常常与人的记忆联系起来。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马孔多镇上的人们患上了失眠症,他们很高兴,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当人们日日夜夜都工作之后,他们陷入了极度的空虚之中,并且开始怀念睡觉。更糟糕的是,长此以往人们甚至要在桌椅上贴上名字的标签,以抵抗遗忘。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朱利奥·托诺尼,在2016年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来解释这件事:睡眠的目的是为了我们的大脑可以在沉睡时修剪不必要的突触,为第二天新的记忆提供空间。
  因此,早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阿十是我身边为数不多能成功戒掉晚睡瘾的人,她已经连续半年坚持11点前睡觉了。自从早睡以来,她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就是放下手机,晚上看會儿书,早睡的好处真得靠自己悟出来。
  所以,逃离晚睡还得靠自己,BBC的《睡眠十律》里提到过一些方法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1. 最好在睡觉前4小时多吃点碳水化合物,因为这类食物可以增加你的睡意;
  2. 睡前冲个热水澡,体内温度会升高进而迅速降低,降低温度可以助眠;
  3. 把光线调暗,因为光线越强,人体内的褪黑素含量就越低,人就觉得越清醒。
  好了,道理我们都懂,看完这篇推送之后今晚能不能早睡,就看你们自己了。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摘自《南都周刊》2019年第6期)
其他文献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过程,古今中外,有无数能人志士都希望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均无功而返,更别提返老还童的美梦了。但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们却利用一种“鸡尾酒”药物疗法,使参与者的生物学年龄平均逆转了2.5岁,这让人们欣喜不已,返老还童的梦想真的能实现吗?胸腺再生试验的意外收获  上述研究发表在今年9月出版的生物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老化细胞》上,国际性科技期刊《自然》对此也进行了报道,
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创造教育实践的先行者,提出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理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鼓励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方法、策略、途径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那么,新时代视野下,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区域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创设和谐环境氛围  教师要为幼儿构建充满生机、活力、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氛围,让
饭后不要立即吃水果  现在到餐厅消费,总能在餐后享受到一盘水果。但如果你懂得一点健康常识,就应该立即放弃这份水果。因为正餐从被你吃到嘴里到消化结束,至少需要两个小时。那么正餐之后立即吃进的水果会停滞在胃里,以至于还没来得及被消化就在你的胃里发酵了。接下来你的胃里会产生不少气体,除了引起胃胀,还会导致……(呃,就是会污染周围空气、最让人尴尬的那件事!)每次限量喝水  每天喝水不是越多越好!你的身体是
有人劝我要二胎,说一个孩子太孤独,再生一个跟他做伴才好。这话放在几年前,我听了立马就翻脸。这么多年,我过够了被姐姐对比得一无是处的日子,不想让我的孩子重蹈覆辙,活在被另一个孩子踩在脚下的阴影里。   常言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自从记事起,我的日常就是被拎出来数落,做什么事都是错的,总之行为举止皆不如姐姐。每一次,那些斥责没有让我反省,而是让我愈加叛逆不逊,甚至心思偏激地认为,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
那天中午吃完午饭后,严雪艺拿起吉他,和妈妈何彬边弹边唱,录了一段小视频,为的是给正在做微商的妈妈拿去发朋友圈,热闹一下。两母女有说有笑,严雪艺打着拍子,何彬拿着牙膏当话筒,陶醉地唱着歌。谁能想到,在一个月前,何彬还被女儿拉进了电话黑名单呢!  后来我发现每次都是占线  何彬今年53岁,是重庆百货商场退休的销售人员,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喜欢跳坝坝舞。27岁的女儿严雪艺,是一名员工职业化培训师,平日
进入“互联网 ”时代之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诸多改变,“互联网 ”是一种思维,将其应用于教育环境中能够促进开放共享教育平台的实现。在运用互“联网 ”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相结合,运用“互联网 ”教育的便利性,带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  “互联网 ”时代关注农村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  留守儿童
春天来了。天台的腊梅花正开得热闹,屋外的花椒树也抽了新芽,李桂贤在厨房做饭,做着做着,脚底“发痒”,戴着围裙就开始滑步转圈,跳起舞来。陆运坤早起在走廊里一圈圈地跑步,跑完步,他开始坐在院子里拉二胡。李桂贤听到后,会拿起红绸扇子给他伴舞,有时干脆自己腿上也架起一把二胡,来个“二马齐奔”。  陆运坤和李桂贤是贵州山区的一对老夫妇,他们过着寻常而又非典型的乡野生活。既种地、打野菜、踩缝纫机,也在晚霞下拉
除了丧失生命,没有比丧失视力更令人恐惧的事情。但这双帮助人们获取外界90%信息的眼睛,却鲜有人能毫无知识误区地把它“照顾”好。相关统计学分析显示,中国近视患者出现早、多、高三个特点,即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    “据不完全统计,小学生近视患者约为小学生总数的30%、初中生这个比例上升为初中生总数的60%、高中生占高中生总人数的80%、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90%。”健康用眼有哪
国庆长假刚过,打卡式旅游就被吐槽了。所谓打卡式旅游其实就是到此一游,比如到了某座名山,在山门拍个照后,就去招呼别人:好了好了,我们回去吧。(此乃真实事例,不是我杜撰的)  当然,互联网语境下的打卡式旅游,和传统的到此一游还是有诸多不同之处,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后者多为跟团游,往往是被动行为,前者多为自助游,而且是主动行为;二、后者的打卡地为旅游景点,前者的打卡地通常是网红景点;三、前
我已阅读并同意  每当我们下载或安装软件,或在网站开设账户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有一个长长的用户合同,最后一行写着“我已阅读并同意……”然后,我们会不假思索地点击同意按钮。  其实,几乎没有人会去阅读那些长篇大论、繁文缛节的法律条文,可是我们个个都睁眼说瞎话,说我读了而且同意。如果你真的曾经阅读过,我只能说你的确“很不正常”。我曾经试着扫瞄了一眼(请注意,只是扫瞄一眼,跟阅读与了解有很大的区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