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小政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eda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学政治课程不断地改革,考试题目也在不断地变革,但是语文分析能力在应试技巧中的地位逐渐提高。那么,在那些题目类型上能利用到语文答题能力?如何应用?对学生和教师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这些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 语文 学科渗透 应试技巧
  
  近年来,政治中考命题的开放性、多元性、主体性和辨证性日益加强,体现主体、交叉式思维特点的政治试题竟相登场,正在充分调动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切实锻炼自己过硬的综合能力。除去时政题,不管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基本上都提供一段或者几段材料,在对材料的语言理解、分析、判断基础上,考查考生对政治学科知识内容和课外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促使学生放眼世界、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所以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对解答政治试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徐州市的各种大型考试中思想品德试卷上的材料分析越来越多,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了。面对这样的变化,在平时的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十分重要。其实,语文思品不分家,换一种思路,变一种方法,借用一些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运用于思想品德试题的解答中,或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从重点词语中找答题角度
  
  语文学习要求我们能够从文章里找到作者的意图,即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思想品德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和问题往往就像一篇小小的文章,而阅读材料就是为了提示我们答题角度,这千万不能错过。
  例如,我们在答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习题时,就可以从材料“八荣八耻”的“祖国、人民、科学、劳动、互助、诚信、守法、艰苦奋斗”这八个关键词中找出八个答题角度。问题中的重点词语,这也是提示你答题角度的关键点。有些题目提供多则材料,问题可能是:以上几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或者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分别”和“共同”就代表不同的答案。再例如:张云泉,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他平均每年接待来访20000余人次,拆阅处理来信2000余封,接受上千个来访电话。他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请问:1、张云泉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2、假若你是某村村支部书记,你打算怎样向英模们学习,响应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里面有三个重点词语,分别是“三个代表一先进性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就找到了答题角度,我们就审题准确,很难答非所问了。
  
  二、巧用划分句子成分法,审读材料
  
  对于语文中的一个单句而言,从句子成分上分析,它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如果是复句,也可将其分解为多个单句,再分别对其句子成分进行划分。
  对于思想品德试题而言,它要求考生对材料所提供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按照题目所设置的问题来进行解答。许多考生很是苦于材料的审读,感到不知从何下手,做出来的答案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其实真正构成材料的主干成分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学生如果能熟练掌握句子成分的划分,再灵活运用于思想品德试题材料的审读之中,便能事半功倍,熟练地解题。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用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对它进行分析,本句的主语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谓语是“通过”,表明人大在履行立法的权力职能,宾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是一部备受关注的法律;状语是“2009年2月28日”,表明了时间,我们就要思考是什么原因促使这部法律出台,在这个时候立的这部法律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对材料的把握和理解就比较准确到位。
  
  三、归纳问题主旨,审准题目
  
  语文要求学生具备归纳总结的能力,说出作者某些语言背后的隐喻。思想品德试题中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了,它往往是一句或者多句漂亮的词藻加上不经意的问句组成,有时仅仅是个笼统的问法“谈谈对你的启示”、“你对此事的看法”。很多学生对此不知从何答起,或者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事实上,不管出题者的问题如何,他的出发点也是基本的三个问题,要求我们能够拨开迷雾看到问题的真相。提问者问你“贵庚了?”、“高寿了?”、“How old are you?”都是一个意思:你几岁了?问题中的“重要性、意义、作用”问的都是“为什么”。
  
  四、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语文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写作,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为了写作。思想品德试题的非选择题考察的重点就是文字的表达。抛开卷面分,不管是简答题、简析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都体现了对学生文字功底的考验。有些题目考察的不仅是一个知识点,有时是多个知识点的集合,如何把多个知识点有机结合,简明扼要的表达出来,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最近几年多次在中考出现的《倡议书》、小论文等形式更突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答题中的重要性。但是不管什么模式的题目都还有思想品德试题自己的答题格式。
  例如:“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一场强震撼动中国,数万生命顷刻陨落。中国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2008年5月19日,13亿人民默默祈祷,向那些静默于废墟之下的生命致哀!,某校九年级学生赵某决定以学生会的名义向全校学生发起倡议,为灾区人民捐款。请帮助他完成《倡议书》。”
  在这里,就用到应用文倡议书,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倡议书的内容有包括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是想引起人们的响应,只有表达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背景和现实问题。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跟随你的倡议而行动。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规范化,不要出现太多生活语言。怎样开展活动,开展什么活动,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有哪些必须写明白。最重要的是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会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对思想品德教学有着非常好的帮助,我们教师要从整体配合上下工夫,避免形式单一、内容单一。抓住三个要点,即自然贴切、计划明确、针对性强。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感到自然,不为渗透而生搬硬套。各科教材中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分析其在认知、情感、态度各维度的目标,找到与自己所教学科相吻合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自然引入。?在学科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选取教材内容、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渗透,而不是“随机取材”,急就应付。还有,教师需要开阔视野,跳出學科界限,将知识融会贯通,又要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施展才能的空间就会得到释放。
  
  参考文献
  [1]《文学教育(下)》语文与政治的交互关系朱纯柏陈绪永.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幼师学生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培养自信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灵活教学方法等,对于幼儿师范生的英语教育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幼师学生 英语学习 兴趣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说明学习需要兴趣,学英语更需要兴趣。通过对幼师学生
[摘 要]本文通过理解问题式教学的含义和它的优点以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问题式教学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问题式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能力    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及关键,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它所占的教学课时是最多的,教师所花的精力也是最多的。然而,初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师教学的方式老套,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平,整体质量不高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倍感乏味。如何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乏味感觉,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政治教师苦思冥想和日益追求的事。本人认为,教师设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把枯燥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教活,可以把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堂气氛教活,可以把厌倦思想品德课的学生教活。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为什么要创设有效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就很枯燥
[摘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很有必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其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主动学习 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如果正确引导就会成为栋梁之材。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
我们过多地强调抓纪律,抓规范,而忽略了关注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能不能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能不能给学生一点言行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也就是给共舞之外的独舞一点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间。并不是有了安静的课堂,就意味着有了一堂好课。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我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怎样才能尽快养成与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和学习习惯,形成互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有创新,也有继承,学习方式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合作学习不能否定个体学习,在新课程的体育教学中要凸显合作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互相支
【摘 要】本文作者对新课程改革和江苏省五严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策略,对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减负增效 策略    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减负增效呢?  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文字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白,不出错误;不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让差生‘脱贫’”这个论题,希望这粗鄙之见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师有所借鉴。   【关键词】数学 学困生 脱贫 有效    “好生”是我们的招牌,学困生是我们的财富!许多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学习数学遇到困难,成绩不够理想,从而导致了这些学生存在怕数学厌数学的情绪倾向,从而成为学困生。所以,如何让这些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产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与自信,积极
一、实验名称:探究密闭液体压强的传递    二、实验设计思路:    对于液体内部压强可以通过压强计直接测量来验证,也可以通过液体对容器底、容器壁产生压强致使其发生形变等现象来直观地认识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被液体传递呢?我从儿时看到的一个杂技节目“隔空击物”得到启示,找来一个啤酒瓶装满水,塞上橡皮塞,通过几次掌击塞子,最后瓶底脱落实验成功了。但是我又想,用瓶子做此实验,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或事件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逆反心理现象,具体表现在:他们对老师或长辈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要遵守公共道德,爱护公物,他偏要不遵守社会公德,破坏公物,甚至公开顶撞等。当然,青少年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受家庭影响,有的受社会上各种不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