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的大学生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心理素质 综合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a)-0000-00
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充满机遇和挑战。作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的大学生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他们素质高低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纷繁复杂,而校园与社会的联系直接、迅速、频繁。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缺乏社会经验,其思想处在正在形成但尚未定型的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的冲击,这些都会使大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
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大任务重,尤其是面对社会的竞争复杂性,要教育大学生在学校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当代大学生不仅具有青年人的勃勃生机,而且有强烈的求知欲,能正确认识自己,拥有完整的人格和自我意识。当前高校大学生有比较明显的个性弱点,主要表现在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言行易脱节,克制力、意志品质比较差,缺乏务实精神,随着年级的提高,创造性和创造意识有下降的趋势。长期以来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总是注重思想素质的教育,忽略甚至严重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因而形成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在心理素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问题。心理健康状态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因此高等教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是人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
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通过从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就业创业能力、专业技能等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信息分析可知:针对以上调查内容,被调查学生对个人各项素质觉得“基本适用”和“非常适用”的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35.9%和37.9%,但针对各具体项而言,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特别是对政治素养、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这使我们广大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太多得思考,同时也提出了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适用型人才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这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社会规范与心理品质三个方面。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提倡素质教育,不是以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也不是素质教育取代专业教育,而是在专业教育中加强或注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专业教育,应该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养成健全人格为核心,促进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自然观的形成和全面提高。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就是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就一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适用型人才。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本领上下功夫,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当今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且需长期致力于培养并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比如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多層次共同培养、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只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各高校应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需提供多方面条件发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能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多方向思维,进而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能有新发现、新创造,遇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寻找到新的生长点。学校中的实验室、实训室及实验基地要为学生创业提供条件和保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的创业搭建平台,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能力。进入大学阶段,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有高度的自我意识,也需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宽阔的胸襟,理性的问题思考方式,才能焕发青春活力与同学、教师和谐相处,共同进步。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善于适时合理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优势,根据在校学生自身特点开张各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体活动。以此促进思想政治、公民道德、行为美德、政策形势的灌输与教育。要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凡事都不要去依赖别人,养成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解决困难和完成任务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要宽厚待人广交益友,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更要放宽责备的心态,善于与新老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增进团结与友谊,在经常帮助和关心别人的同时,也会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些都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要学会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合理地制订出学习和生活的计划,按部就班地按计划去做,这既可以减少忙乱感和压力感等心理负担,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加强身心适应能力。同时,还要加强校企合作教育,聘请企事业专家参与校内教学,构建校内、校外真正成为完整的合作教育体系。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知名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或利用科技扶贫、市场调研等方式,使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实际,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增强适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提高动手操作、组织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开发潜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基础,是动力,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21世纪的建设者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键宏.科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2] 李兵宽,薛允洲.21世纪高校德育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6
[3] 韩源,侯德芳.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
[4] 张振英,赵章彬,贾桂玲.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设计.
关键词:心理素质 综合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a)-0000-00
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充满机遇和挑战。作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的大学生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重托,他们素质高低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纷繁复杂,而校园与社会的联系直接、迅速、频繁。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缺乏社会经验,其思想处在正在形成但尚未定型的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的冲击,这些都会使大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
面对这样的形势,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大任务重,尤其是面对社会的竞争复杂性,要教育大学生在学校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当代大学生不仅具有青年人的勃勃生机,而且有强烈的求知欲,能正确认识自己,拥有完整的人格和自我意识。当前高校大学生有比较明显的个性弱点,主要表现在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言行易脱节,克制力、意志品质比较差,缺乏务实精神,随着年级的提高,创造性和创造意识有下降的趋势。长期以来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总是注重思想素质的教育,忽略甚至严重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因而形成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在心理素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问题。心理健康状态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因此高等教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是人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
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通过从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就业创业能力、专业技能等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信息分析可知:针对以上调查内容,被调查学生对个人各项素质觉得“基本适用”和“非常适用”的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35.9%和37.9%,但针对各具体项而言,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特别是对政治素养、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这使我们广大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太多得思考,同时也提出了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适用型人才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这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通用技能、社会规范与心理品质三个方面。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提倡素质教育,不是以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也不是素质教育取代专业教育,而是在专业教育中加强或注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专业教育,应该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养成健全人格为核心,促进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自然观的形成和全面提高。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就是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就一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适用型人才。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本领上下功夫,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当今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且需长期致力于培养并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比如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多層次共同培养、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只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各高校应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需提供多方面条件发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能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多方向思维,进而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能有新发现、新创造,遇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寻找到新的生长点。学校中的实验室、实训室及实验基地要为学生创业提供条件和保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的创业搭建平台,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能力。进入大学阶段,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有高度的自我意识,也需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宽阔的胸襟,理性的问题思考方式,才能焕发青春活力与同学、教师和谐相处,共同进步。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善于适时合理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优势,根据在校学生自身特点开张各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体活动。以此促进思想政治、公民道德、行为美德、政策形势的灌输与教育。要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凡事都不要去依赖别人,养成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解决困难和完成任务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要宽厚待人广交益友,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更要放宽责备的心态,善于与新老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增进团结与友谊,在经常帮助和关心别人的同时,也会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些都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要学会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合理地制订出学习和生活的计划,按部就班地按计划去做,这既可以减少忙乱感和压力感等心理负担,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加强身心适应能力。同时,还要加强校企合作教育,聘请企事业专家参与校内教学,构建校内、校外真正成为完整的合作教育体系。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知名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或利用科技扶贫、市场调研等方式,使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实际,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增强适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提高动手操作、组织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开发潜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基础,是动力,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21世纪的建设者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键宏.科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2] 李兵宽,薛允洲.21世纪高校德育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6
[3] 韩源,侯德芳.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
[4] 张振英,赵章彬,贾桂玲.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