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特殊教育领域,聋校的语文教学一直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还需要让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不断的进步与发展,这是让学生在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本文结合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在分析聋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聋校 特殊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作为聋校教育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是聋校一切教育形式存在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在聋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相关统计显示,在聋生离开学校时,仍旧有30%左右的聋生为"功能性文盲",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聋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反思。随着聋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求充分尊重聋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坚持以聋生的人生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积极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目前,很多聋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在国家义务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聋生的具体生理特点制定的,要求结合聋生学习语文的可能性和学校的现有条件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我国聋人教育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长期缺乏规范性的指导文件,导致在聋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没能准确把握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缺乏清晰的教学方向与目标,容易造成教学行为与教学管理上的偏差。
(二)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由于受到教学观念、教师综合素质、学校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以及教师对聋校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个性化特征缺乏系统有效的分析,因此教学效果也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这是因为,8-10个月是婴儿理解语言意义的关键期;1-1.5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汉语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而对于聋校低年级学生而言,一般都错过了这三个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低年级聋生的语言能力远远低于同龄健听学生,甚至很多学生没有相应的语言积累,这时系统、专业的学习指导显得尤其重要的,但是很多聋校并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容易引导学生偏激、麻木、畏难等语文学习心理。
(三)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首先,在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很多学校过分依赖教科书,但是现有的教科书多是在普通学校教材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没有充分考虑到聋校语文教学中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与学生心理培养的有机统一,有时并不一定能够适合聋校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际;其次,在教学组织模式的设计上,存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评估标准过于单一的问题,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听力损失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很难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四)语文知识的积累相对不足。从表面上看,聋校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比较弱,与同龄阶段的健听学生相比,学习语言的任务比较繁重,这就增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强度进行准确把握的难度,常常超出了聋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接收能力,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效性词汇的积累严重不足,为高年级阶段句、段、篇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改进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教师既是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的执行者,也是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因此,聋校的语文教师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聋校学生的人生长远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改背景下聋校语文教学的各种要求,为聋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应有的支持和保障。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由于聋校学生在生理上的缺陷,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受到外界的刺激或者产生自我封闭,进而影响到个人的课堂学习效率。对此,语文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快乐教学法、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庄稼的好朋友》的教学实践中,低年级学生开始可能对庄稼好朋友对人类的"益处"记忆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完全可以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青蛙、猫头鹰、七星瓢虫、赤眼蜂的角色,再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害虫、田鼠、蚜虫、螟虫的角色,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做"配对游戏",看哪一对能够最早配对成功,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生活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应用的锻炼和培养。
(三)加强生活化素材的应用,丰富教学资源。聋校低年级学生由于生理缺陷的限制,语文教学的素材和资源也应当相应的进行调整,视觉补偿就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多时,不必过分拘泥于教材,而是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大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力度,为聋生营造一个真实化的语言学习环境,这将有助于培养聋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听读能力。例如,在《秀绣明白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引入更多诸如"空气遇热膨胀"的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让聋校学生跟"秀秀"一样,明白更多生活中的基本常识,这对聋生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语
总之,聋校语文教学对聋生的人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聋校语文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聋生的认真规律和特点,多加强对教学现状的反思,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才能充分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点,获取应有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季景国.聋校语文教学策略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杨兆天.让美丽的手语之花盛开--聋校语文手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3]倪卫东.聋校语文"生本课堂"的建构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4]平昌盛论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关键词:聋校 特殊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作为聋校教育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是聋校一切教育形式存在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在聋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相关统计显示,在聋生离开学校时,仍旧有30%左右的聋生为"功能性文盲",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聋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反思。随着聋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求充分尊重聋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坚持以聋生的人生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创新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积极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目前,很多聋校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在国家义务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聋生的具体生理特点制定的,要求结合聋生学习语文的可能性和学校的现有条件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我国聋人教育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长期缺乏规范性的指导文件,导致在聋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没能准确把握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缺乏清晰的教学方向与目标,容易造成教学行为与教学管理上的偏差。
(二)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由于受到教学观念、教师综合素质、学校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以及教师对聋校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个性化特征缺乏系统有效的分析,因此教学效果也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这是因为,8-10个月是婴儿理解语言意义的关键期;1-1.5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岁半左右是幼儿掌握汉语语法、理解抽象词汇以及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而对于聋校低年级学生而言,一般都错过了这三个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低年级聋生的语言能力远远低于同龄健听学生,甚至很多学生没有相应的语言积累,这时系统、专业的学习指导显得尤其重要的,但是很多聋校并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容易引导学生偏激、麻木、畏难等语文学习心理。
(三)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首先,在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很多学校过分依赖教科书,但是现有的教科书多是在普通学校教材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没有充分考虑到聋校语文教学中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与学生心理培养的有机统一,有时并不一定能够适合聋校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际;其次,在教学组织模式的设计上,存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评估标准过于单一的问题,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听力损失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很难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四)语文知识的积累相对不足。从表面上看,聋校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比较弱,与同龄阶段的健听学生相比,学习语言的任务比较繁重,这就增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强度进行准确把握的难度,常常超出了聋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接收能力,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效性词汇的积累严重不足,为高年级阶段句、段、篇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改进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教师既是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的执行者,也是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因此,聋校的语文教师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聋校学生的人生长远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改背景下聋校语文教学的各种要求,为聋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应有的支持和保障。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由于聋校学生在生理上的缺陷,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受到外界的刺激或者产生自我封闭,进而影响到个人的课堂学习效率。对此,语文教师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快乐教学法、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庄稼的好朋友》的教学实践中,低年级学生开始可能对庄稼好朋友对人类的"益处"记忆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完全可以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青蛙、猫头鹰、七星瓢虫、赤眼蜂的角色,再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害虫、田鼠、蚜虫、螟虫的角色,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做"配对游戏",看哪一对能够最早配对成功,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生活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应用的锻炼和培养。
(三)加强生活化素材的应用,丰富教学资源。聋校低年级学生由于生理缺陷的限制,语文教学的素材和资源也应当相应的进行调整,视觉补偿就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多时,不必过分拘泥于教材,而是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大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力度,为聋生营造一个真实化的语言学习环境,这将有助于培养聋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听读能力。例如,在《秀绣明白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引入更多诸如"空气遇热膨胀"的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让聋校学生跟"秀秀"一样,明白更多生活中的基本常识,这对聋生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语
总之,聋校语文教学对聋生的人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聋校语文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聋生的认真规律和特点,多加强对教学现状的反思,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才能充分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点,获取应有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季景国.聋校语文教学策略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杨兆天.让美丽的手语之花盛开--聋校语文手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3]倪卫东.聋校语文"生本课堂"的建构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4]平昌盛论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