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带头拥抱法治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7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这在我们党执政65年来还是首次。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历史跨越,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应当跨前一步,培养法治思维,带头学法、用法、守法,以身作则,争当表率。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人治历史的国家。“皇权至上”、“权大于法”的观念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用了几十年时间,逐渐建立起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涵盖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的法律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跨过了西方国家一两百年才走完的路。
  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淡薄,头脑中长期存在重权力轻权利、重治民轻治官、重管理轻服务等思想误区,把法律法规置于脑后,决策不依法、遇事不讲法、办事不懂法,甚至还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情况司空见惯。因此,强化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国,这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显得尤为迫切。
  推进依法治国,党员干部要率先学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法律是规矩,是秩序。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学法知法,既要学习通用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引导和带动身边的普通群众守法向善,同时又要学习与履行岗位职责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成为依法行政的行家里手。
  推进依法治国,党员干部要灵活用法。依法治国绝不是简单地对照法律条文治国理政。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而法律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加强对法律原则、法治精神、法律逻辑等能力素质的培养锻炼,才能做到懂法通法,灵活用法,让枯燥死硬的法律条文生动灵活起来,让人们的一切行为皆有章可循,这才是依法治国的精髓所在。
  推进依法治国,党员干部还要严格守法。法律如果推不倒特权的门,那一定也走不进公众的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民,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敬法崇法,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自觉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绝不允许知法犯法,徇私枉法。要做到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态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自觉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权利,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一方稳定。
其他文献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唤醒。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灵魂深处的激荡,那么就不能被称之为本真的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扪心自问,自己每天的
扈中平在《现代教育理论》中说:“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是最经常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双方,双方在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统称为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这三方面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甚至是界线模糊的。  在学科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也是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回避的话题。  一
我的现场化课题,萌生于十年前海湾战争,其时希望课堂走出计划教育模式,而有一个即时性的运作。当时《追求“课堂教学现场化”》的发表,竟被视为课改的一面新旗,而我对此似乎也十分自信,于是展开课题实验并推广之。在这十年间,我自己没有间断去做,而课题在河南、福建等地实践中也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甚至在运作模式上,一些教育报刊和武凤霞、薛瑞萍等名师,都为这个理念的充实做了很多。  在2010年11月23日,因了
在流行“吸睛”一词之前我们说的是“吸引眼球”,这是注意力经济时代最直白的告示,其所宣扬的谁成功夺取视线谁就占据有利首座,几乎成为商业运营最基本的信条。在琳琅满目的诱惑当中能特出而令人神摇目夺者,必求之创意。遗憾的是,在这场眼球争夺战中,少有破除刻板思维的用心之作,而多见急功近利的虚夸表演,则是欲以特异之语言或行为奋力争取观众,或啖以重利,或狂轰滥炸,或搔首弄姿,或故弄玄虚。眼球被更疯狂地围追,可怕
文言文教学,如何不枉2500年?  一次市级文言文教学研讨会上,三位年轻教师选擇在高一进行《渔父》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三堂课结束,听课的教师目瞪口呆,三堂背对背备的课,竟然呈现出几近一致的教学流程。面对雷同的上课结果,三位年轻的教师进行了反思与说明:高一学生,初中文言基础太弱;加之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不能教之以艰深,故只能在课堂上确定较为一致的文言教学重难点,即文言短文的诵读与翻译。  对此,我提了
每每阅读张铁道博士的论文、报告等作品,总会激起我高昂的阅读情绪和极大的阅读兴趣,使我获得意想不到的启迪,因为这些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创新。谁会想到:“盲人摸象”的老故事会有新解?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可以用儿童画来表达?澳大利亚教育管理学理论能本土化为中国教师研修的实践?这“盲人摸象”的新解、《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童画集、外国的教育理论本土化为中国的实践等方面,都蕴含着张铁道博士对教师研修的本质、原理、内
今年以来,公安县认真落实“岗位在村”工作机制,畅通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推动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经常化、日常管理规范化、服务群众实效化,践行群众路线收到了干部作风转变、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效果。  严格要求,确保驻村工作经常化。按照“因村(社区)制宜、按需选派、人岗相适、发挥优势”的原则,把干部特长和村情实际相结合,把懂党务的干部驻班子弱的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懂产业的干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始我们的诗意旅行。诗人洛夫在《雪落无声》里曾这样写道:街衢睡了而路灯醒着——  生(一句接一句、此起彼伏地):泥土睡了而树根醒着。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PPt展示,学生接力配乐朗读,最后一句师生齐诵)  师:好一个雪落无声,但身处南国的我们是看不到大雪纷飞的场景的。那
从国家层面到教师层面,再到家长层面都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更多停留在提倡和呼吁语文教学要“读整本的书”,但是对如何实施没有明确的建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是笼统地提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因此在课程观上,要变过去“教教材为主”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重”,将整本书阅读明确纳入整个语文课程体系,让整本书
最近,陈慧丽很忙,几乎天天都要受邀作报告,又要完成本职工作。5月中旬,记者采访她时,陈慧丽刚刚作完一场报告演讲,眼神中透露着丝丝疲乏,但依然干練大方、笑容温暖、打扮时尚,完全看不出已是知命之年。  陈慧丽是武汉市江岸区政务中心国土规划窗口的首席代表,给群众办了10多年的土地证,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纸条姐”。她10年来为群众写下上万张纸条,不遗余力地帮助群众,办理土地证30余万份,无一差错和投诉。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