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文化新叙述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o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老城文化的重塑,传统与现代在青岛市市南区有机融合,使人们重新看到了青岛特有的文化肌理,激活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当我们为繁华的都市中快节奏的生活所累,并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是否也曾追忆过旧时那份恬淡安宁的慢生活。
  寻回慢生活,要回老城区。
  青岛老城区的美无须赘述,“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早在百年前康有为先生就为青岛做下了最好的注脚。
  而寻回慢生活,更要传承“老”文化。
  建置一百多年来,一大批文人名士与典雅的城市建筑一起,积淀了青岛城市文化的综合体。而城市文化的内在价值,也让青岛充满朝气。
  百年前青岛城市文化,发轫于市南区。百年时光,老城区斑驳的光影见证了多少文人墨客,康有为、闻一多、老舍……都在青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百年过去,微咸的海风依旧吹拂着层层叠叠的绿树,温暖的阳光依旧照耀在古朴典雅的街道,这一切都成了老城文化传承的最好见证。
  如今青岛城市文化,蓬勃于市南区。当隐藏于树阴下的咖啡厅、书店、美术馆与百年前的老街融为一体,古朴的老城区平添了一抹现代的亮色。通过老城文化的重塑,传统与现代在青岛市市南区有机融合,使人们重新看到了青岛特有的文化肌理,激活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变与不变的文化传承
  万物皆变,不变之中蕴含着变,变化之中又包含着不变。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城市的可识别度却逐年降低。中国人好旅游,拖家带口由南至北,又从东向西,走了数十座城市踏了数万步后突然发现,现代城市建设让不同城市差距甚微。现代化建筑冷冰冰拔地而起,那些“冒着热气”的街里小巷却隐遁消匿;商圈同商店一般可以“连锁”,越来越多的新地标层出不穷……无需10年,那些久违归家的旅人站在自家楼下,将深感物是人非。
  青岛,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可能只剩老一辈们还记得黄岛路上的青石板、60户居民公用一个厕所的筒子楼。而市南区,青岛开埠的根脉在此,精华亦在此,见证了青岛百年繁荣的大学路,更是老城区的精华之一。这片隐匿在闹市里的“心灵净区”,如今在老城改造的脚步中没有被外来文化入侵,保留着最真的自己,优雅转身。
  2011年,大学路附近黄县路上一处曾经萧索破败的院落获得新生:全国首个以文学作品命名的博物馆一一骆驼祥子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自建成以来,骆驼祥子博物馆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游客数量从开始的每年几千人增加到现在的六七万人。
  博物馆常务馆长吕谊说:“6年来这个馆已接待30多万人次,黄县路越来越有书卷气。来这里的多是大学生、情侣,还有日、韩等国的游客。特别是从2014年旅游旺季开始,大部分时间每天都能保持1000多人的参观数量,而且这些访客中,很少有旅行社的团体游客,大部分都是独自前往的散客。”
  实际上,位于一条狭窄胡同内的骆驼祥子博物馆地理区位并不好,周围的标识并不明显,很多人都是打听着才找到具体位置,吸引他们来参观的因素更多是对老舍先生的个人文化归属和情怀。
  与此同时,大学路这些年悄悄地生长出三四十家追寻文化品位的咖啡屋、照相馆和西洋杂货铺,其格调更似是旧时光里的斑驳记忆在今朝的遥想。
  城市肌理和建筑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建筑虽有使用期限,文化却没有期限,传统老城是城市记忆的发源地,更体现了城市的文脉和人文精神,是一座城市的象征。市南区的老城改造没有单纯“大拆大建”,而是创新和保留历史街区格局,增加凸显历史意义的建筑元素,让展览馆与咖啡屋等更能被年轻人和大众喜爱、接受的建筑赋予文化传承的意义,唤起居民心中的文化感知,激发老城的独特魅力。
  “私人定制”产业化运作
  早在2013年1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就在“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中发言:“要将文化产业与旧城区改造有机结合。”在国家与政府越来越多地对文化产业振兴制定各种计划时,老城区改造为文化产业贡献的巨大力量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很多“年轻一点”的群体并没有想到老城区改造会对文化产业发展影响颇深。
  结合老城区保护更新,市南区采取成熟一处保护利用一处的办法,引进了符合城市发展的一些文化业态,民间文化载体的活力也被激发,老城区的文化潜力正在破茧而出。
  这种破茧之势得益于《市南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在市南区全域构建起“一核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推动了文化产业向高端化、时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一核”,即以创意100、国际动漫园为重要节点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核;“一体”,即以小鱼山名人故居、八大关欧陆风情建筑等为主轴线的中部人文历史文化发展综合体;“两翼”,即以时尚闽江特色街区、奥帆时尚商圈为核心的东部时尚休闲文化发展翼,以中山路和团岛改造为发展契机的西部老青岛风情文化发展翼。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创意100产业园、银海大世界文化旅游休闲园、国际动漫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聚集相关企业500余家。
  除了文化产业与老城区改造相结合,商业化、旅游化产业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发展。青岛作为旅游文化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每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老城区改造对于商业化产业来讲,上海是城市中的佼佼者一一新天地城区改造已经被各大城市借鉴,然而新天地又与其它城市不同,住宅街区虽为历史居住区,但其位置毗邻上海的经济金融街淮海中路,这使得其在发展上有很大动力。青岛老城区改造虽无法彻底学习上海,但以“中山路”为主城区改造的经济定位也在向商业化靠齐,以历史文化为主衍生的特色商品商铺,全面带动城市商业化建设。
  就旅游产业来讲,随着青岛市“把青岛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目标的深入实施,青岛旅游业的发展无论速度提升还是服务质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城市中的“特色化旅游”范围一定会集中在老城区内部,青岛劈柴院的改造就将纯粹的建筑转变提升为旅游业态,一年吸引将近百万游客,并登榜中国十大小吃街排名。   城市间虽有不同,但老城改造却又有相似之处,在对青岛进行“私人定制”化老城新颜的过程中,产业化的运作早已变为无限可能。
  穿越百年的民生文化
  青岛有很多的城市文化名片,欧陆风情、德国建筑、港口海洋、海滨度假、音乐之岛、帆船之都等等。而这些文化名片的背后,折射的是青岛市民生活的那一份恬淡与幸福。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青岛蝉联冠军便是最佳佐证。
  居民幸福离不开为政者对民生的尊重,而这份尊重,也是青岛传承百年的城市文化。
  青岛的城市基础设计建设和规划一直是走在全国领先位置,而早在百年之前,德国人就把西方最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带到了青岛。德国占领之初,即对青岛的公共设施进行设计与规划,并遵循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把城市道路、上下水管网、电力照明、绿化等置于建设的首位,其中很多设施为今天青岛城市建筑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今,这些设施很多成为青岛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其背后对民生的尊重,却已深深融入了青岛市民文化并传承至今。
  如今的老城文化复兴,也离不开“惠民”这一传承百年的文化基因。
  随着文化传承和产业升级,老城区开发有了承载的媒介,而在市南区,老城文化开发不仅有外延,更有让市民生活更幸福的文化内涵。如今的市南区,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已成为了市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人们可以如享受阳光空气一样沐浴着文化的洗礼。
  这要感谢市南区“文化惠民”项目的推动,而“啡阅青岛”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啡阅青岛”项目涵盖了市南区100余家咖啡馆和青年旅舍。来自市南区图书馆的图书可以免费配送到店,店主还可以根据顾客的读书需求定期去区图书馆自由选书,读者也可以在他的书店实现统借统还。正是这种放权,让这家独立书店参与公共阅读服务的意愿更加强烈,也为市民创造了全新的阅读空间。通过将公益图书馆搬进咖啡馆,市南区新增阅读空间近两万平方米,增加图书阅读量近15万人次,让文化惠民不再孤立于政府办的文化设施中,而是拓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正是政府的创新与放权,让“啡阅青岛”不再是一个生搬硬套的政府公益项目,而是一举缓解了政府所需的基础设施、商家所需的文化载体、民众所需的阅读空间三大难题,让其成为了一种“政府提供、企业参与、市民受惠”的多赢选择。
  这份对于文化民生的重视,也是市南区文化发展与传承的根基。市南区委书记王久军这样诠释区域文化发展:“在文化强区建设中,我们有传承提升,有融合创新,但是不管怎样,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要落脚在文化惠民上,要让市民成为幸福生活的主角。”
  为政者的这一份文化敬畏和民生情怀,是市南区百年来文化传承中不变的主题之一。也正是这份文化传承,才有了55万人共举一盏香茗,共品一城繁荣的文化盛景。
  政府与民间,动静两相宜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便利,但与此同时,盲目地大拆大建,也造成了地方特色的日渐消逝。老城区,既承载了人们对旧时宁静优雅生活的向往,又成了不少人心目中脏乱差的代名词。老城区复兴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老城区复兴要规划先行。然而,对于城区发展来说,规划只能是方向,规划大多是静态、封闭的,而发展是动态、开放的,如何在规划的引领下走好发展的每一步,更是老城区复兴的关键。其中,青岛市市南区的经验值得学习,青岛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老城区、老街区、老建筑保护和利用,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留住城市记忆,引导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逐步转换为公司驻地和旅游小区。”在规划的引导下,市南区政府加强规划和基础建设,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管理办法,简政放权,不再大包大揽,反而吸引民间资本踊跃参与老城复兴。政府与民间,规划与开发,动静两相宜。
  作为山东唯一入选中国最美的街道,大学路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如何在保留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文化景点进行开发,一直是大学路发展中绕不开的话题。
  而在近几年,大学路、黄县路、龙江路等老城区中,咖啡馆、独立书店、美术馆等带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个性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介入到老城区文化的重塑中,文化发掘正带动着老城区复兴。
  位于大学路40号的“橙橙书院儿”便是其中一家。店长韩伟在北京生活了10个年头后,毅然决定搬离北京,回到熟悉的青岛,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大学路开一家小店,和家人_起享受悠闲的生活。
  文化氛围的逐渐浓郁,得益于近几年市南区对于老城区文化的挖掘,而这份浓郁的文化,也为民间资本带来的难得的商机。对于老城区的开发,市南区政府并没有大包大揽,而是解放思想,因势利导地利用名人故居等资源,先带动了人流量,又引来商机,看到了商机的民间资本便会纷至沓来。
  以骆驼祥子博物馆为例,博物馆的开放带来的众多旅游客源,也带动了这些特色小店。或许是“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最近两三年间,黄县路逐渐热闹了起来:咖啡馆“冒”出近10家;韦迦青年旅社经常有影视剧组光顾拍摄;求索书店也已经开门纳客……
  如今,随着政府不断创新管理方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乐于介入青岛老城文化的开发,文化在重塑之中愈显生机勃勃。
  老城区的文化复兴是个系统工程,既要有老城文化的精华传承,又要有产业升级的全新突破,既要有文化惠民的民生基础,又要有政府规划的高屋建瓴……市南区的老城复兴之路对于青岛区域文化建设无疑意义非凡,对其他地方也有着一定的示范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围绕数字化远程艺术教育教学模式设计展开论述,从其必要性、具体内容、要求等几方面做了论述,并对全国艺术教育模式现状做了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力量的逐步强大,统计管理正在朝精益化的方向发展。在中国上至国家,下至村乡都实现了管理一体化。而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中,数据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等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信息化统计管理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要综合开发和利用信息科技技术和网络管理手段,从而实现全面统计管理。  【关键词】管理模式 统计管理 信息化 数据化  一、管理模式的定义分析  既然谈到管理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原因,以便能采取因人适宜的心理疏导,稳定病人的情绪,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和访谈法,问卷调查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都是一个独立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内涵,促进学生学习环节向一体化发展.本文简述
The worst financial disaster since World War II has certainly taken its toll globally, but even with recovery in full swing the catastrophe has not been totall
期刊
Pollution caused by sandstorms is a sharp reminder of the need for greater transnational efforts in fighting desertification.
期刊
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的霍尔果斯河流域的农四师六十二团,是个美丽富饶、鸟语花香的地方;是个田连阡陌、稻菽飘香的地方;是个边境稳定、经济繁荣的地方。登高远眺,边境线
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在新的课程体制改革背景下,各学科都在积极地进行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
The deaths from malnutrition of nearly a dozen Siberian tigers at a Shenyang zoo have caused people to again examine the underlying reasons for the inciden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