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等方面存在着种种认识上的误区与实践上的偏差,既影响了党的干部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也偏离了党的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因此,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而且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能否得到不断巩固与增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年大计。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培育求真务实的作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思想理论基础。正确的政绩观,实质上就是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各级领导干部,如果在“执政”过程中能把个人的兴衰荣辱、利益得失建立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上,试想,还会有很多不顾实际搞花架子的形象工程吗?还会有很多对群众利益的无视与冷漠吗?还会有很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视与浮夸吗?何为干部的政绩?这个问题本不复杂,之所以在政绩观问题上屡次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关键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落到求真务实这个根本点上来。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必须端正思想认识,坚持求真务实。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而这也恰恰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实绩。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规范和指导自己的“执政”行为,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就脚踏实地去做,凡是违背科学发展的事情,纵使戴上再多“政绩”的光环,也必须坚决地放弃。用科学发展观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就不仅要看GDP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且要看社会、人文、环境指标的变化;不仅要看短期的效益和暂时的辉煌,更要看长远的利益和后续的发展。认清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党和人民建立功业,创造出属于党和人民的、属于国家和未来发展的真正的政绩。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最大的政绩是什么?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最大的政绩。“一切工作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段讲话,突出地强调了群众观点在衡量干部政绩中的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也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试金石。这一点,说来容易做来难。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往往惟上是从、自我中心,眼里哪还有一点群众的疾苦,心里哪还装得下一点群众的利益。说到底,这样一些领导干部,或许他们不乏学识和能力,或许他们不乏热情和闯劲,但他们创造的所谓“政绩”,背离了群众的根本利益,违背了党的执政宗旨,到头来,只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也贻害了自己。群众观点,归根结底,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在群众路线上的反映,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内在要求。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观联系起来,认真理解、全面把握,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于愧于时代的政绩。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培育求真务实的作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思想理论基础。正确的政绩观,实质上就是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各级领导干部,如果在“执政”过程中能把个人的兴衰荣辱、利益得失建立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上,试想,还会有很多不顾实际搞花架子的形象工程吗?还会有很多对群众利益的无视与冷漠吗?还会有很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视与浮夸吗?何为干部的政绩?这个问题本不复杂,之所以在政绩观问题上屡次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关键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落到求真务实这个根本点上来。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必须端正思想认识,坚持求真务实。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而这也恰恰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实绩。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规范和指导自己的“执政”行为,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就脚踏实地去做,凡是违背科学发展的事情,纵使戴上再多“政绩”的光环,也必须坚决地放弃。用科学发展观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就不仅要看GDP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且要看社会、人文、环境指标的变化;不仅要看短期的效益和暂时的辉煌,更要看长远的利益和后续的发展。认清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党和人民建立功业,创造出属于党和人民的、属于国家和未来发展的真正的政绩。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最大的政绩是什么?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最大的政绩。“一切工作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段讲话,突出地强调了群众观点在衡量干部政绩中的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也必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试金石。这一点,说来容易做来难。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往往惟上是从、自我中心,眼里哪还有一点群众的疾苦,心里哪还装得下一点群众的利益。说到底,这样一些领导干部,或许他们不乏学识和能力,或许他们不乏热情和闯劲,但他们创造的所谓“政绩”,背离了群众的根本利益,违背了党的执政宗旨,到头来,只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也贻害了自己。群众观点,归根结底,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在群众路线上的反映,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内在要求。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群众观联系起来,认真理解、全面把握,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于愧于时代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