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巧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能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精设教学情景成就精彩课堂
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内容时出示应用题“美术小组做了5朵红花,蓝花是红花的4倍,蓝花有几朵?”由于“倍”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形表示5朵红花,接着让这个长方形做“翻跟头”表演,连续4次后停下。然后逐个长方形闪烁,刺激学生的感官,并出示“4个5”三个字。在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学生的感知形象、具体、直观,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很快得出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这一教学过程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就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巧用多媒体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这一动态的认知活动,既可以满足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等心理特点,又可以集中其注意力,激发其动机,使学生在自己的创造中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理解。又如: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的《可能性》中,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个从纸箱中摸球的小游戏,箱子里面分别装有3个白球和1个红球。先让学生猜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学生通过猜测,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再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做摸球的游戏,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并通过比较,得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既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教材重难点
学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促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对教材内容缺乏感知认识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教材中的某些抽象内容及含义,光凭教师口头表达和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会突破这一难点。例如:在“两、三步计算”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进行移拉、转划等一系列动态演示,先掀开盖纸片出示“28减去7的差,乘以15加3的和,积是多少?”让学生认真审、读和批划。然后找出题目中最关键字眼,如“减去”、“差”、“乘以”和“积”等,让学生回答求积的数量关系;接着讨论,应该是谁与谁相乘。我将动片向下拉出示思路图: (28-7)×(15+3)=积
差 乘以 和 积是多少?
巧妙、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变繁为简,易于分散难点,抓住关键,提高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的辅助活化课堂教学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我的主导作用下,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练”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如教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相遇问题”时,我的做法是在屏幕上出现了A和B两地(红灯表示A和黄灯表示B在两地闪动,强调两地),通过拉动抽拉片,并配合讲解进行演示:“同学们,现在火车开动了,他们将怎样行驶呢?”学生边看投影边回答:“面对面行驶。”接着在屏幕显示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嘟轰隆轰隆”从对面开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通过行程的演示,一直开到两列火车碰到一起(强调相遇)。通过多媒体的静态和动态直观、形象、生动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成效程度等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教育者应充分发挥教材的创新教育模式的优势,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使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多、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
(责编 钟园娴)
一、精设教学情景成就精彩课堂
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内容时出示应用题“美术小组做了5朵红花,蓝花是红花的4倍,蓝花有几朵?”由于“倍”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形表示5朵红花,接着让这个长方形做“翻跟头”表演,连续4次后停下。然后逐个长方形闪烁,刺激学生的感官,并出示“4个5”三个字。在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学生的感知形象、具体、直观,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很快得出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这一教学过程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就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巧用多媒体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这一动态的认知活动,既可以满足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等心理特点,又可以集中其注意力,激发其动机,使学生在自己的创造中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理解。又如: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的《可能性》中,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一个从纸箱中摸球的小游戏,箱子里面分别装有3个白球和1个红球。先让学生猜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学生通过猜测,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接着,再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做摸球的游戏,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并通过比较,得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既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教材重难点
学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促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对教材内容缺乏感知认识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教材中的某些抽象内容及含义,光凭教师口头表达和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则会突破这一难点。例如:在“两、三步计算”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进行移拉、转划等一系列动态演示,先掀开盖纸片出示“28减去7的差,乘以15加3的和,积是多少?”让学生认真审、读和批划。然后找出题目中最关键字眼,如“减去”、“差”、“乘以”和“积”等,让学生回答求积的数量关系;接着讨论,应该是谁与谁相乘。我将动片向下拉出示思路图: (28-7)×(15+3)=积
差 乘以 和 积是多少?
巧妙、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变繁为简,易于分散难点,抓住关键,提高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的辅助活化课堂教学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我的主导作用下,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练”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如教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相遇问题”时,我的做法是在屏幕上出现了A和B两地(红灯表示A和黄灯表示B在两地闪动,强调两地),通过拉动抽拉片,并配合讲解进行演示:“同学们,现在火车开动了,他们将怎样行驶呢?”学生边看投影边回答:“面对面行驶。”接着在屏幕显示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嘟轰隆轰隆”从对面开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通过行程的演示,一直开到两列火车碰到一起(强调相遇)。通过多媒体的静态和动态直观、形象、生动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成效程度等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教育者应充分发挥教材的创新教育模式的优势,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使现代化教育手段更多、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
(责编 钟园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