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设备逐渐的增加,在工业经济快速建设的同时,工业较大功率和电压的使用都给供电工程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提高供电质量的同时,还要对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提升进行改进,保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正常的运行。但是配电网技术抢修是一项既危险又续页专业性的工作,特别是在我国远距离输送线路中,地势比较险要。在现代化的科技变革中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突破,提升抢修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提升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重要性,同时也分析了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提升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提升;策略
1、提升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部一些先进管理经验的应用,现有的配电网故障抢修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配电网的运行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需求,就需要建立起一套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策略,对于影响配电网故障抢修的各个环节和引起配电网故障的因素要进行仔细的分析,这一决策的实现,除了能够很好的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的综合素质之外,还能够对用户的电力服务体系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当然,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做到对数据资源做各个方面的整合工作。
2、配電网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问题分析
2.1配电线路运行故障问题
目前,配电线路运行故障问题非常普遍。在此过程中,还存在着电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传统的配电网络架构上多用架空线,接线形式难以有效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加之电气设备应用时间比较长、老化严重、电气设备负荷过重以及导线截面小和联网面积过大,因此导致事故高发。一旦出现了严重的故障问题,就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停电现象,进而影响配网管理的可靠性。
2.2配电网谐波与短路故障
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与维护过程中,检修与管理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加之自身业务水平受限,技术手段落后,难免会出现配电网运行故障问题。在实际运行管理中,一些重要的信息数据难以及时、准确记录下来,以致于配电网运维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谐波问题,尤其在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电能消耗较大者为各类工厂、企业;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线路负载不断增大、产生大功率非线性负载,进而造成电网无功功率增大,形成谐波,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则电压、电流波就会出现畸形,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同时,还存在着短路故障问题,即配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短路故障问题可能会导致配电网运行故障。
3、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提升策略
3.1建立和完善配电网故障抢修预案和联动机制
针对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事故问题、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和现场故障处置方案,尤其要明确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中的部门、人员职责。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抢修作业指导书、表单等,以此来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质量和效率。同时,对单线图、电气联络图进行及时的更新,针对线路现状编制方案,从而实现一线一册管理目标;积极开展故障预想工作,针对每条线路分析和查找容易出现故障问题的薄弱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习活动,以此来提高应急抢修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制定联动机制,整合外部施工力量、公共资源,从而提高联动响应速度和抢修效率。在此过程中,应当明确抢修班组人员责任,界定外委抢修业务界面。
3.2制定合理的抢修机制
抢修流程贯穿抢修管理的全过程,合理的方案制定可以提高各环节操作运转的效率。针对各环节和区域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危险隐患,配电站应当制定合理的供电处理和现场处置方案,明确各抢修人员的职责,落实“责任到人”制度。在每次抢修作业发生后,应当总结经验,并制定和更新抢修作业手册和责任担,明确和规定抢修时间和流程;同时,开展配电网事故预警处理方案,对容易发生故障的区域和线路,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
3.3减少抢修的时间
(1)精准定位故障点。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为了快速展开抢修工作应当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率,其主要的方法包括:①配置高端和先进的抢修检测仪器,所有抢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必须通过考核;②通过分段检测的方法,逐步缩小故障范围,最终能够精确定位故障点;③配合调查周边用户的用电信息,综合性地分析故障发生的可能原因;④建立有效的防护措施,尽可能排除外力破坏造成故障的可能,为故障的分析提供参考价值。
(2)控制抢修的影响范围。抢修发生时,影响最大的就是需要人工进行隔离并且进行局部断电的处理。故障的隔离是为了控制抢修带来的断电范围,以尽快恢复居民日常用电,其主要的措施包括:①在重要客户和地区做好备用电线路,以确保抢修隔离发生时不影响正常的供电;②定期对线路进行进行检修和更换,对于锈蚀和凝露等情况及时处理,不可抱着侥幸的心情拖延;③对于易发生高危事故的区域,加强巡逻和监管的力度,保证24h抢修人员在线,控制事故带来的影响。
(3)减少延误时间。根据2013年我国抢修记录数据显示,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平均时间为21min,基本达到“城市区域延误时间小于40min”的要求。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快速确认事故发生的具体地址和环境信息,制定出最佳的路线,快速安全地抵达现场,减少路途中延误的时间。
3.4定期开展抢修演练
定期开展抢修演练是提高和完善配电网抢修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可以提高抢修人员对故障处理的经验。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和现场处置措施,明确各抢修人员的责任和任务,加上正确的现场指挥,让抢修过程井然有序。在每次演练结束后,应当针对抢修人员的操作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反馈,为日后现场抢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配电网故障抢修关系着整个电网的运行和供电质量,因此应当加强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网常见故障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然而,实践中的故障问题具有多变性,因此应当不断创新和改进故障抢修机制、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波.配网故障抢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低碳世界,2015(31):43.
[2]范凯.基于精益思想的供电故障抢修模式分析[J].科技传播,2015(24):122.
[3]陈昊南.上海:提升抢修精益化水平[J].国家电网,2015(11):291.
(作者单位:国网葫芦岛供电公司)
关键词: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提升;策略
1、提升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部一些先进管理经验的应用,现有的配电网故障抢修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配电网的运行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需求,就需要建立起一套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策略,对于影响配电网故障抢修的各个环节和引起配电网故障的因素要进行仔细的分析,这一决策的实现,除了能够很好的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的综合素质之外,还能够对用户的电力服务体系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当然,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做到对数据资源做各个方面的整合工作。
2、配電网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问题分析
2.1配电线路运行故障问题
目前,配电线路运行故障问题非常普遍。在此过程中,还存在着电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传统的配电网络架构上多用架空线,接线形式难以有效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加之电气设备应用时间比较长、老化严重、电气设备负荷过重以及导线截面小和联网面积过大,因此导致事故高发。一旦出现了严重的故障问题,就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停电现象,进而影响配网管理的可靠性。
2.2配电网谐波与短路故障
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与维护过程中,检修与管理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加之自身业务水平受限,技术手段落后,难免会出现配电网运行故障问题。在实际运行管理中,一些重要的信息数据难以及时、准确记录下来,以致于配电网运维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谐波问题,尤其在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电能消耗较大者为各类工厂、企业;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线路负载不断增大、产生大功率非线性负载,进而造成电网无功功率增大,形成谐波,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则电压、电流波就会出现畸形,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同时,还存在着短路故障问题,即配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短路故障问题可能会导致配电网运行故障。
3、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提升策略
3.1建立和完善配电网故障抢修预案和联动机制
针对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事故问题、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和现场故障处置方案,尤其要明确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中的部门、人员职责。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抢修作业指导书、表单等,以此来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质量和效率。同时,对单线图、电气联络图进行及时的更新,针对线路现状编制方案,从而实现一线一册管理目标;积极开展故障预想工作,针对每条线路分析和查找容易出现故障问题的薄弱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习活动,以此来提高应急抢修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制定联动机制,整合外部施工力量、公共资源,从而提高联动响应速度和抢修效率。在此过程中,应当明确抢修班组人员责任,界定外委抢修业务界面。
3.2制定合理的抢修机制
抢修流程贯穿抢修管理的全过程,合理的方案制定可以提高各环节操作运转的效率。针对各环节和区域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危险隐患,配电站应当制定合理的供电处理和现场处置方案,明确各抢修人员的职责,落实“责任到人”制度。在每次抢修作业发生后,应当总结经验,并制定和更新抢修作业手册和责任担,明确和规定抢修时间和流程;同时,开展配电网事故预警处理方案,对容易发生故障的区域和线路,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
3.3减少抢修的时间
(1)精准定位故障点。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为了快速展开抢修工作应当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率,其主要的方法包括:①配置高端和先进的抢修检测仪器,所有抢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必须通过考核;②通过分段检测的方法,逐步缩小故障范围,最终能够精确定位故障点;③配合调查周边用户的用电信息,综合性地分析故障发生的可能原因;④建立有效的防护措施,尽可能排除外力破坏造成故障的可能,为故障的分析提供参考价值。
(2)控制抢修的影响范围。抢修发生时,影响最大的就是需要人工进行隔离并且进行局部断电的处理。故障的隔离是为了控制抢修带来的断电范围,以尽快恢复居民日常用电,其主要的措施包括:①在重要客户和地区做好备用电线路,以确保抢修隔离发生时不影响正常的供电;②定期对线路进行进行检修和更换,对于锈蚀和凝露等情况及时处理,不可抱着侥幸的心情拖延;③对于易发生高危事故的区域,加强巡逻和监管的力度,保证24h抢修人员在线,控制事故带来的影响。
(3)减少延误时间。根据2013年我国抢修记录数据显示,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平均时间为21min,基本达到“城市区域延误时间小于40min”的要求。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快速确认事故发生的具体地址和环境信息,制定出最佳的路线,快速安全地抵达现场,减少路途中延误的时间。
3.4定期开展抢修演练
定期开展抢修演练是提高和完善配电网抢修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可以提高抢修人员对故障处理的经验。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应当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和现场处置措施,明确各抢修人员的责任和任务,加上正确的现场指挥,让抢修过程井然有序。在每次演练结束后,应当针对抢修人员的操作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反馈,为日后现场抢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配电网故障抢修关系着整个电网的运行和供电质量,因此应当加强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网常见故障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然而,实践中的故障问题具有多变性,因此应当不断创新和改进故障抢修机制、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波.配网故障抢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低碳世界,2015(31):43.
[2]范凯.基于精益思想的供电故障抢修模式分析[J].科技传播,2015(24):122.
[3]陈昊南.上海:提升抢修精益化水平[J].国家电网,2015(11):291.
(作者单位:国网葫芦岛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