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对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53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基于网络舆情对我国当代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文章首先对网络舆情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关系进行了概述;其次对网络舆情对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如何规避网络舆情负面影响的举措进行了展望,认为可以从保障网民言论自由,针对网络谣言问题进行立法和教育,加强网络行为监管力度以及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几方面着手,应对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舆情  高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策
   课题:2019年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网络舆情对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19FKT29)。
  引  言
   高职生网络舆情能够折射高职生的社会心态。随着网络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逐渐表现出高突发性、高传播性和高匿名程度的特征,网络舆情对社会舆论、高职生社会心态、行为和学习等的影响也呈现出越来越深刻的变化趋势[1]。探索并解决网络舆情带来的综合影响,对高职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引领高职生网络舆情健康发展,同时对维护社会网络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加强高职教育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概  述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舆情的含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准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面对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与碰撞,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更加多样多变的人民思想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巩固党和国家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我国人民每一个个体实现全面发展。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主要指的是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各种舆论。网络舆情的核心是事件,载体为现代信息网络。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同时也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的直接反映.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促使大众往往更乐意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中某一事件的看法,网络舆情的抓取方式逐渐由明察暗访、民意调查进化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直接进行获取,具有更加高效和真实等特征。
   2.网络舆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对于高职教育阶段而言,网络舆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特征。正能量的网络舆情能够有效增强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程度;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程度同样能够引领高职网络舆情的规范发展。此外,得益于网络舆情高传播性的特征,利用网络舆情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扬也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网络舆情对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影响
   1.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参与网络社交、传播网络舆情的主力军。高职生由于并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在参与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中,极易收到片面性言论尤其是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迷惑和煽动,表现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散漫、蔑视甚至诋毁的态度。这种现象严重抑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生价值观培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利于高职生价值观的培养。同时,高职生在这种状态下参与网络舆情传播对于社会和谐、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负面影响同样巨大。
   2.影响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内心的认同感,是在高职教育阶段对高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和培育的重点。伴随网络舆情大行其道的网络谣言,在对高职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时会严重扰乱高职生的价值观判断,造成高职生道德选择的偏移,影响高职生关于价值观以及是非对错等问题的判断[3]。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旦网络舆情中的虚假信息和刺激性语言对高职生的心理价值产生了冲击,容易误导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判断和认同感,削弱高职生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影响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
   由于網络空间具有高度的匿名性,人们通常会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实际情况、个人行为以及自己认定的各种规范和标准来公开各种类型的道德要求和道德义务,在某些特定场合下,这些具备高度个人化的道德要求最终会形成一种类似道德绑架的行为,严重曲解了社会道德中的某些行为约束和道德规范。在此前提下,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将出现严重偏移,尤其对于高职生的行为规范而言,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等理念认知的偏差将会严重阻碍高职生对价值观认知的深度和广度。网络舆情中的道德绑架问题无疑已经成为阻碍高职生履行道德自律精神,妨碍社会道德功能对高职生行为进行控制的极大负面因子。
  网络舆情环境下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1.优化教育方法,占领网络舆论宣传主阵地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逐渐由思政课堂一元化向“思政课堂+网络空间”的双元化发展。因此,高职教育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高职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外,还应加强高职教育阶段的互联网舆论宣传阵地建设,牢牢把握当代高职生网络舆情参与和传播的引导权,实现“教师+网络”的双主导机制。此外,还应更多地开发“线上+线下”教育的互动,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思政课堂吸引更多的经典理论进行专业化平台建设,线下教师的教育也可以通过获取更多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结合,从而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效果,占领网络舆论宣传主阵地。    2.完善校园舆情监控和网络文明管理规范,提升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通常情况下高职生网络舆情的健康情况与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之间往往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完善校园网络文明管理规范成为引导高职生网络舆情、思想动态、发现并解决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关键。除制定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条件的网络舆情文明管理规范外,学校还应积极建立网络技术过硬的大学生网络舆情信息监控预警队伍,将网络舆情监控和文明管理规范工作融入高职生的日常学习与管理工作,抑制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节中的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提升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3.打造舆论领袖,提升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
   相比于一般同龄人而言,高职生的价值观塑造具有更加强烈的历史性和更加丰富的选择性特征。高职生的价值观会随着自身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呈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因此,打造高职教育阶段的舆论领袖成为引导高职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应该将具有一定网络技术、思想政治觉悟高、乐于助人、具有敏锐信息洞察能力的学生充实到高职生网络舆情引导环节,与思政教师结合共同打造高职生舆论领袖团队,提升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此外,学校还应该从技术和经费等角度对舆论领袖团队予以支持,保证团队能够定期获得培训,提升团队质量,保证工作效果。
  结  语
   网络舆情在传播正确价值观和舆情信息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产生负面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的高度凝练。随着网络舆论环境影响的加剧,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优化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完善校园舆情监控和网络文明管理规范打造舆论领袖,提升高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成为高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抑制网络舆情负面影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斯琪:《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年第10期,第89-91页。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
   [3]吳建强:《基于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政教育引导》,《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6期,第57-58页。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陕西宝鸡
其他文献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及思政课建设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教学实效性   基
[摘 要]作曲基础理论是高校音乐系的一门基础课,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问题,进行课程改革。基于此,文章在简要阐述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改革必须性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措施,以进一步深化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改革必要性的认识,指导课程改革工作,创新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摘 要]新形势下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基于对应用型民办院校的师生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文旨在分析应用型民办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师生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需求分析,提出适合应用型民办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为进一步在“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可供参考的整改依据和方案。   [关键词]课程思
[摘 要]美声唱法具有音域广、音色美、气息通畅、字正腔圆、横式与竖式唱法灵活变换的特征,对于歌唱技巧有着较高要求,而正确发声是顺利训练和应用歌唱技巧的基本前提。基于此,文章在简要阐述美声唱法发声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学生发声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方面,可深化对美声唱法发声教学现状的认识;另一方面,能指导学生发声练习,提高练习质量和效率,为其更好地训练,提升美声演唱技巧奠定
[摘 要]英语作为国际化通用语言,已成为我国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英语翻译是高校生学习英语的核心、重点,在国内的英语等级考试中,翻译是一个固定的考试内容,所占分值逐年提高。此外,大学生毕业后,翻译在他们的就业生涯中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应用。然而,在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中对翻译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提高高校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是提升他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本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探索高校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