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在慢性高原病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u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高原病(CMS)是指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对缺氧环境不适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高原地区的建设,CMS的临床诊疗及其分子致病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蛋白质表达谱可帮助探究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组织特异性蛋白质的变化,了解极端环境中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的功能适应机制。本文通过总结高原缺氧状态下蛋白质组学的变化,为CMS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自2017年颁布以来,已经完成了4版的更新,发行近30万册,获得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2021版指南在既往的基础上,继续秉承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专家意见的原则进行了更新,在病理评估、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解救治疗、骨转移诊疗等章节进行重要更新,同时还新增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真实世界研究、生物类似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乳腺癌患者管理等章节,更加全面治疗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
呼吸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类型,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发再次提醒我们防治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性。针对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早期检测,对于疾病的治疗与预后均有重要的价值。纳米孔测序作为一种新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检测、实时分析的优势。本文对纳米孔测序技术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分析其应用前景,以期能够为纳米孔测序等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性
多发性肌炎发病率低,起病隐匿,容易误诊、漏诊。本文报道了1例以乏力、转氨酶异常起病,疑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由于其肝功能异常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特点不匹配,进一步发现患者肌力下降且合并肺间质病变,同时结合抗信号肽识别颗粒抗体阳性,确诊为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炎治疗有效,但恢复期出现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详细排查未找到原因,直到病程约3年时再次行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发现左腋下乳腺癌转移灶,未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出现凝血指标的异常和凝血功能紊乱常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大部分死亡病例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住院患者,凝血指标的监测将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就凝血检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