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凸显出重建道德的自觉是非常必要的,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施善的道德自觉。
【关键词】道德自觉;中学生;学校;培养
一、重建道德自觉的必要性
孩子指责父母没钱干嘛生养自己、老人摔倒不被扶起、见死不救却讨价还价、遇到跳楼起哄叫好、甚至当地震来临时个别教师连学生都会扔下独自逃跑,广东年仅两岁的女孩小悦悦被车撞倒并碾压,七分钟内,18个路人竟无一人出手相救。这些现象,不禁令人困惑,最基本的社会良心与社会信任在哪里?同时也折射出了人性的冷漠、心灵的麻木、道德的滑坡。现今许多人面对别人的困难,缺少主动施善的道德自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如果我们再不重视道德的培养,那么当我们心脏病突发倒在地上时,我们也就会成为下一个小悦悦,无人救治。所以重建道德的自觉是非常必要的。
二、重建道德自觉的具体措施
(一)学校作为重要教育阵地要有所为
道德教育应当从小抓起,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施善的道德自觉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施善的道德自觉呢?
1、学校重视
许多学校迄今以追求升学率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目标,重智育轻德育。造成学生放松了对道德品质的修养。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由此看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其次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德育教育,尤其要培养学生施善的道德自觉。
2、注重小事
道德自觉并非与生俱来。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培养学生“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道德自觉。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一步步温润爱心,一步步迈上道德高地,积极蓄积关键时刻伸手施善的勇气。同时教育学生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
2011年7月2日,在杭州某小区,2岁女童妞妞从10楼窗台上突然掉了下去。危急时刻,正从楼下经过的“80后”女工吴菊萍甩掉高跟鞋,朝着小女孩掉落的位置,跑过去张开了双臂,以臂断的代价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被网民赞誉为“最美妈妈”。“最美妈妈”吴菊萍上学第一次拿到奖学金后,就把钱捐给了贫困学生,一连捐了3年。正是这种平时的道德锤炼和积淀,使得危难时刻的普通人在保护自我和帮助他人的选择上,本能地做出了帮助他人的可贵选择。
3、换位思考
教会学生换位思考。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如果自己的父母倒在地上,我们希望所有的人都救他们,并会毫不犹豫地前去搀扶,但当别人的父母倒在地上的时候,我们中的许多人却没有勇气把他们搀扶起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看“施善”,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的需要,也是他人的需要。从今天开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关怀别人就是关心自己!这样当我们得病倒地时,我们也就会得到救治。
4、善于自省
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在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真的会热心吗?恐怕许多时候我们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对别人给予高道德标准要求,对自己给予低道德标准要求。我们要善于自省,不能只苛责别人,不要求自己。一起告别冷漠,这不仅仅是一种呼唤,更是需要千万人拿出属于自己的行动。我们应当建立一个道德底线共识:在别人遭难的时候伸把手,在老人跌倒的时候帮忙扶起。或许你无法和行凶的歹徒搏斗,但你可以打电话协助报警。这便是举手之劳的热心。
5、正面导向
要注重正面引导。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不道德的现象,如文章开始所提到的一些例子。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个社会亦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推崇学习的榜样:最美司机吴斌,被击中时的一瞬间,非常痛苦,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强忍着巨痛缓缓减速,拉起手刹,开启双跳灯并打开车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危急之下,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还有何玥,才是个12岁的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这样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太多,他们临危不惧、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行为正是对传统美德的践行,对社会正气的弘扬。我们需要把这些正面的例子讲给学生,媒体也需要将这些道德楷模的事迹广为传播。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需要蓄积这些正能量来带动他们健康成长。
6、开展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读书活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对每周一次的班会要精心设置,确保班会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比如开学初学生把他们困惑的问题罗列出来做为班会课的议题。例如对街头的乞讨者,有些人认为是被人操控,你是否愿意施出援手?再如,当你看到有人倒地需要救助时,你该怎么做?还有,当你看见手持利器在歹徒正在抢劫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与社会密切相关,他们的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的某种思想倾向、行为做法往往受家庭熏陶,也被社会大环境影响。所以开展班会要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班会所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二)相关执法部门要健全制度
除了学校的重视,教师的正确引导外,相关部门亦应健全制度。如果满天下尽是南京彭宇案的云山雾罩,或让见义勇为的英雄们流血又流泪,那么冷漠将像传染菌一样,越传越大,越传越危险。虽然社会上存在获得救助的人反而赖上好心人的现象,但这种现象是很少的。同时对那些得到救助反而讹人之人执法部门可以加大处罚力度,因为这种行为非常恶劣,会造成人们不敢做好事,都怕惹祸上身,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现象。也会让更多的人选择明哲保身、以求自保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关键词】道德自觉;中学生;学校;培养
一、重建道德自觉的必要性
孩子指责父母没钱干嘛生养自己、老人摔倒不被扶起、见死不救却讨价还价、遇到跳楼起哄叫好、甚至当地震来临时个别教师连学生都会扔下独自逃跑,广东年仅两岁的女孩小悦悦被车撞倒并碾压,七分钟内,18个路人竟无一人出手相救。这些现象,不禁令人困惑,最基本的社会良心与社会信任在哪里?同时也折射出了人性的冷漠、心灵的麻木、道德的滑坡。现今许多人面对别人的困难,缺少主动施善的道德自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如果我们再不重视道德的培养,那么当我们心脏病突发倒在地上时,我们也就会成为下一个小悦悦,无人救治。所以重建道德的自觉是非常必要的。
二、重建道德自觉的具体措施
(一)学校作为重要教育阵地要有所为
道德教育应当从小抓起,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施善的道德自觉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施善的道德自觉呢?
1、学校重视
许多学校迄今以追求升学率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目标,重智育轻德育。造成学生放松了对道德品质的修养。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由此看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其次学校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德育教育,尤其要培养学生施善的道德自觉。
2、注重小事
道德自觉并非与生俱来。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培养学生“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道德自觉。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一步步温润爱心,一步步迈上道德高地,积极蓄积关键时刻伸手施善的勇气。同时教育学生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
2011年7月2日,在杭州某小区,2岁女童妞妞从10楼窗台上突然掉了下去。危急时刻,正从楼下经过的“80后”女工吴菊萍甩掉高跟鞋,朝着小女孩掉落的位置,跑过去张开了双臂,以臂断的代价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被网民赞誉为“最美妈妈”。“最美妈妈”吴菊萍上学第一次拿到奖学金后,就把钱捐给了贫困学生,一连捐了3年。正是这种平时的道德锤炼和积淀,使得危难时刻的普通人在保护自我和帮助他人的选择上,本能地做出了帮助他人的可贵选择。
3、换位思考
教会学生换位思考。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如果自己的父母倒在地上,我们希望所有的人都救他们,并会毫不犹豫地前去搀扶,但当别人的父母倒在地上的时候,我们中的许多人却没有勇气把他们搀扶起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看“施善”,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的需要,也是他人的需要。从今天开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关怀别人就是关心自己!这样当我们得病倒地时,我们也就会得到救治。
4、善于自省
培养学生的自省意识。在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真的会热心吗?恐怕许多时候我们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对别人给予高道德标准要求,对自己给予低道德标准要求。我们要善于自省,不能只苛责别人,不要求自己。一起告别冷漠,这不仅仅是一种呼唤,更是需要千万人拿出属于自己的行动。我们应当建立一个道德底线共识:在别人遭难的时候伸把手,在老人跌倒的时候帮忙扶起。或许你无法和行凶的歹徒搏斗,但你可以打电话协助报警。这便是举手之劳的热心。
5、正面导向
要注重正面引导。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不道德的现象,如文章开始所提到的一些例子。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个社会亦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推崇学习的榜样:最美司机吴斌,被击中时的一瞬间,非常痛苦,但他没有紧急刹车或猛打方向盘,而是强忍着巨痛缓缓减速,拉起手刹,开启双跳灯并打开车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危急之下,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还有何玥,才是个12岁的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这样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太多,他们临危不惧、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行为正是对传统美德的践行,对社会正气的弘扬。我们需要把这些正面的例子讲给学生,媒体也需要将这些道德楷模的事迹广为传播。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需要蓄积这些正能量来带动他们健康成长。
6、开展活动
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读书活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对每周一次的班会要精心设置,确保班会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比如开学初学生把他们困惑的问题罗列出来做为班会课的议题。例如对街头的乞讨者,有些人认为是被人操控,你是否愿意施出援手?再如,当你看到有人倒地需要救助时,你该怎么做?还有,当你看见手持利器在歹徒正在抢劫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与社会密切相关,他们的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的某种思想倾向、行为做法往往受家庭熏陶,也被社会大环境影响。所以开展班会要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班会所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二)相关执法部门要健全制度
除了学校的重视,教师的正确引导外,相关部门亦应健全制度。如果满天下尽是南京彭宇案的云山雾罩,或让见义勇为的英雄们流血又流泪,那么冷漠将像传染菌一样,越传越大,越传越危险。虽然社会上存在获得救助的人反而赖上好心人的现象,但这种现象是很少的。同时对那些得到救助反而讹人之人执法部门可以加大处罚力度,因为这种行为非常恶劣,会造成人们不敢做好事,都怕惹祸上身,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现象。也会让更多的人选择明哲保身、以求自保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