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企业如何提高突破性创新绩效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byqjkw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研究已建企业中的组织能力对提高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 RI)绩效的影响。这些组织能力包括开放能力(OC),整合能力(IC),自治能力(AC)与实践能力(EC)。文章提出四个研究假设,分析组织能力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我国200家制造企业邮寄调查问卷,文章收集整理了112组相关数据。多元回归结果显示,组织能力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正相关。最后,文章提出管理建议,以帮助企业提高突破性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组织能力;突破性创新;创新绩效;已建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4.004
  How do Established Firms Improve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View
  WU Hongru1,BAI Manyi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anzhihua University, Panzhihua 617000, Sichuan, Chian;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examines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radical innovation (RI), in established firms. Thes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re openness capability(OC), integration capability(IC), autonomy capability(AC) and experimentation capability(EC). The paper proposes four research hypothese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ur types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 dataset of 112 corporate RI-specific capabiliti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data, from the 200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is collected via a postal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results reveal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rad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inally, some managerial recommendations, to develop rad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re provided.
  Keywords: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Radic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stablished firms
  0 引言
  學者们认为,管理突破性(不连续式或革命式)创新与管理渐进性(可持续式)创新有很大区别[1-4]。有研究显示,已建企业在实现突破性创新方面,落后于新成立的公司。这主要是由于已建企业不适宜的组织结构、运行系统,僵化的组织文化,不恰当的人员配备,缺乏激励效果的薪酬体系以及不愿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等,均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活动。为提高已建企业突破性创新的能力,很多学者对引入突破性创新的各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为培育和支持突破性创新,已建企业应主动研发和开展自适应学习,有针对地调整其战略规划,提高组织的灵活程度,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建立企业风险基金。尽管相关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是组织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什么是企业在突破性创新中的研究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培育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的突破性创新绩效?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根据组织能力理论和有关创新能力的观点,本文认为企业在突破性创新中的组织能力主要包括开放能力(Openness Capability, OC),整合能力(Integration Capability, IC),自治能力(Autonomy Capability, AC)与实践能力(Experimentation Capability, EC)。通过对我国20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本文收集整理了112组研究数据。本文不仅在理论上扩展了企业突破性创新中组织能力的概念,而且实证分析了组织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1 研究假设
  学者们对突破性创新提出了各种的定义。这些定义适用于创新的不同维度,主要包括技术与市场的变化程度,突破性创新的过程,以及创新对现有产品和商业产生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突破性创新定义为不连续式创新或革命式创新。此外,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开发、响应、识别新流程、新产品、新服务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组织促进和支持创新的全面体现。依据于企业的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创新能力还表现为预测、计划和分配能力,组织和商业化能力。将创新能力视作组织能力的综合体现,有助于企业识别、寻找、学习、组织、运用和商业化新思想、新流程、新产品、新服务。由此,本文认为对于突破性创新而言,企业的组织能力是指其针对非主要业务的新产品、新流程和新服务所开展探索、改变与实践的能力。企业在突破性创新中的组织能力主要包括开放能力(Openness Capability, OC),整合能力(Integration Capability, IC),自治能力(Autonomy Capability, AC)与实践能力(Experimentation Capability, EC)。   组织的开放能力是指,相对于内部、局限和狭隘的资源而言,企业从外部、远处和更广泛的范围中寻找突破性创新来源的能力。企业要获得创新活动的成功,应具备从广泛的资源中获得思想的能力。这些新颖的想法对突破性创新而言非常重要。Phene et al.(2006)认为,外部知识决定了突破性创新产生的可能大小[2]。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依靠于内部R
其他文献
30年前,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中的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让他进入了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水行业。儿时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夜晚的繁星满天、潺潺溪流,深印脑海,冥冥之中,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人民的用水安全,成为他矢志不移的职业。  他就是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获奖者——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郑兴灿。  在30年水业科技的跋涉中,他如绵延的流水一般浸润着科技的园林,也在这片园林中收获了无
上个世纪,钱学森院士曾经预言:“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特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时光荏苒,在21世纪的今天,纳米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和新材料开发等应用研究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产业化的进程也正如火如荼。  在中国,很多科学家在纳米材料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黄立民教授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拥有超过十五年关于纳米材料合成,表征和应用
摘要:本文以一家通信公司为例进行了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证研究。笔者首先分析了该公司人力资源内外部环境,在内部结构不合理,外部人力资源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提出必须对公司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以达到优化公司人员结构,增强公司竞争力,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目的。根据对M公司市场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建设维护生产人员的供给需求预测和供求平衡分析,找出其中的不平街点,并从减员增效、员工培训及从外部招聘等方面对这些不平街进
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工业迅速发展,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产业人才。然而,最近几年,随着水平井与压裂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石油的热情转向了清洁能源,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面对这一转变,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页岩气分院张烨博士团队紧跟技术难点,从石油勘探转向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在能源发展洪流中,用自己的专业为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塔河油田缘起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当
专家简介:  王建淦,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硕士生导师。2006获山东大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并于当年特聘评为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新型纳米材料及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的研究。主持和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等项目。迄今为止,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ACS Nano、
当今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高,顾客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显而易见,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成为限制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柔性管理概念,并逐步将柔性的概念提到更高的企业战略层次,希望在生产、物流、服务等多个环节中发挥柔性的作用,以柔应变,迎合市场。邓天虎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在大学期间,他逐渐对柔性研究有了深层次的发现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辟了对柔性的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  在田间地野考察的茹振钢,又一次收到了从首都北京传来的好消息——由于在小麦育种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茹振钢获得了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栉风沐雨数十载,这位坚韧不拔、执着书写小麦传奇的学者,终于用他刻尽风霜雨雪的勤劳双手,获得了来自家乡人民、社会各界的极大肯定。  “很多人说,茹教授,以前我们一直没能把您和那些品种优良的小麦挂上号,要不是这几年您接连获奖走进
工艺,常常被称为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之母”。  “雷达制造,也需要工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简称十四所)首席专家朱建军强调了工艺之于雷达制造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如果把设计比作电影的剧本,那么工艺就是拍摄电影的脚本。电影好不好,全看制作演绎的过程好不好,而雷达制作得好不好,重在加工到做成成品的过程。“工艺就是这个实施的过程,在过程中研究实施的方法。”他说。  工艺到
2015年5月26日,《中国的军事战略》新版国防白皮书发布,首次写入了空军未来的建设发展方略——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在新形势下,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是我国空军的发展方向。  而在空军作战飞机武器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叫做火力控制系统,它是作战飞机使用武器的控制和指挥中心,能根据目标、飞机、武器的信息,机动地控制武器火力,打击要
他扎根航天事业15年,攻坚克难、勇创佳绩,在卫星系统设计、空间态势感知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他兢兢业业、追求卓越,以党员标准践行在研任务,以党员精神守护在轨星辰;他时刻谨记国家领导人的殷殷嘱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航天人的航天精神,凝聚青年力量,致力于为中国的航天梦做出更多的贡献。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部长胡海鹰。  如今,胡海鹰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