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的问题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一改往日成绩定优劣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的升学率,而是关注学生成长的经历和过程。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关注学生学习后的成绩与效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注重了实效性,有明确的标准,真正体现了过程性,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理念 评价 关注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一改往日成绩定优劣的方式。作为教师,感觉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师对学生评价言语的改变,不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的升学率,而是关注学生成长的经歷和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那些问题呢?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优点及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明了、恰如其分、有分寸感。评价要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评价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要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切不可出现形式主义,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二、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否则达不到评价的目的。新课程在强调对学生尊重、赏识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无论学生表现如何,教师都应一味地给予表扬,不要批评。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既然新课程改革提倡鼓励学生,那么有一点成绩、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表扬鼓励的力度越大,学生才会越积极,于是课堂上“赞许”声一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味表扬与一味惩罚一样都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时间一长就会变得很浮躁,不再在乎表扬,赞赏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评价时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三、认真把握评价的每一个环节
  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鼓励学生获得自信;饱含激励的评价,学生会体验成功的滋味。在表扬激励的同时,要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发现自己的不足,感受到浓浓的师爱,得到向上的力量。婉转地批评像一把钥匙,是一种育人的方法;善意的批评像一个音符,是一种教学的艺术;真诚的批评像一缕阳光,是一种无私的关爱。只有认真把握评价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才能在老师那婉转、善意、真诚的批评声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四、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教师的评价是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它不仅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同时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加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
  能,认识拥有的自信。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充分地提供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让学生用自己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来帮助自己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肯定,避免学生产生惰性。
  五、评价应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参与、自主完成相关活动,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见解、准确的答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要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移,要改变过分强调讲授学习的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关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同时,教师积极的心理暗示、真诚的评价、随机的变化和创新,都会使学生兴趣高涨,反应积极,学生会深刻体会到老师是向导、是参谋、是伙伴,老师的语言是和风、是细雨、是彩虹。
  总之,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关注学生学习后的成绩与效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这就要求把握好评价的尺度,让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使我们对学生有清晰、全面、深刻的认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完善,计算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们深入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娱乐等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就要求人们能够很好的操控计算机。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日渐增多,而各专业学生层次又参差不齐,因此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摘 要:“高效课堂教学”,毋庸置疑,就是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在课堂外。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教学方法,更要注重学生的学法,而注重学生的学法,无疑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作为地理教师来说,改变教学
【摘要】 后现代理念认为教师形象并不能被全面设计,在外在形象上要保留自身独特的风采;在道德形象上则是帮助成长的协助者;在文化形象上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人格形象上是丰富多彩的真人。教师形象最终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来不断超越。后现代视域下的教师形象是对现代教师形象的解构与超越,其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后现代视域;教师形象 解构 重构  近年来,在教师形象的研究上,很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但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一听到“作文”两个字,就感到头痛,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勉强写出的作文也往往千文一面,极少文采,味同嚼蜡。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呢?  关键词:作文 提高 兴趣 水平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
摘要: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语文学科面临的义不容辞而又非常艰巨的任务。下面就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心理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交往动机 注意品质  1.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源泉。要适应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