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回顾】 “走进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博物馆”系列文章的上一篇呈现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自南北战争初期生产的滑膛枪至M1903步枪这一历史时期轻武器的主要特征及其生产背景,本篇继续沿时代线索展示兵工厂生产的典型轻武器——
M1半自动步枪及其改进型
美国M1 0.30英寸步枪在经过多年研发试验后,于1936年1月正式列装美军。当时世界正处在战争边缘,日本为寻求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已出兵占领了满洲,德国的阿道夫·希特勒正通过外交或战争手段寻求领土扩张,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在埃塞俄比亚发动战争,试图建立新的罗马帝国。尽管美国人民希望远离战争,但必须做好战争准备。M1步枪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它后来在战场上的良好表现,更是获得了从将军到士兵的一致赞誉,被公认为二战中最先进的步兵武器。
M1步枪是约翰·C.伽兰德研发设计的,因此也被称为伽兰德步枪。约翰·C.伽兰德生于1888年1月1日,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了伸缩螺旋千斤顶和棉纺缠绕线轴的发明专利,后来受雇于布朗与夏普(Browne and Sharpe)公司,负责设计制作生产工具和计量工具,再后来在联邦螺丝公司(Federal Screw Corporation)担任领班和机械设计师。1917年,美国陆军因一战中使用的机枪经常出现卡壳等故障,公开招标新型机枪设计。对枪械产生兴趣的伽兰德参与了这次竞标,他提交的设计方案令武器专家和政府官员印象深刻,于是决定录用他到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从事武器研发工作。1919年11月4日,他从首都华盛顿来到斯普林菲尔德,成为兵工厂的职业枪械设计师,自此以后,他完全投入到武器研发中。博物馆以丰富的史料和枪械展品,向人们展示了伽兰德研制的系列步枪以及M1步枪的不断改进过程。
“专利式”是伽兰德加入兵工厂后设计的第一件专利武器,他研发的底火后坐式武器系统,在1919年9月5日注册了发明专利。
M1920步枪是伽兰德采用底火后坐式自动原理的第二次尝试,并设计了弹夹供弹与弹匣供弹两种不同版本。
M1功能提升和轻型步枪: M1E5卡宾枪; 伽兰德SR M1步枪; M1步枪; 伽兰德T1E1步枪; T20步枪; T26步枪; M1D步枪; T35步枪
  
M1923步枪是伽兰德研制的第三支步枪,同样采用底火后坐式自动原理。展出的这支枪序列号为No.1,与之前的版本相比减轻了整枪质量。
T3E2步枪,是继M1923步枪以后伽兰德研发的试验枪。由于军方对0.276英寸口径枪弹产生兴趣,要求伽兰德研发了使用该口径枪弹的步枪,1927年,0.276英寸口径的T3E2步枪被研发出来,不过美军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偏向于0.30英寸口径步枪,于是,1932年在0.276英寸口径步枪接近成功的时候,该项目被迫中止,转而回到了0.30英寸口径步枪的研发上。
M1原型枪,序列号No.1,是M1步枪批量生产以前的第一支原型枪,从No.1至No.80,这80支步枪都属于原型枪,在很大程度上是手工制作完成的,这些原型枪体现了伽兰德的全部设计思想。一同展出的一个试验型机匣,是M1步枪的关键部件,制造日期为1929年10月。
与M1试验枪、原型枪一同展出的还有一支佩德森半自动步枪(Pedersen Rifle)的原型枪。在伽兰德研发和改进设计半自动步枪的同时,军方还与J.D.佩德森另外签订了一份步枪研发合同,让他与伽兰德展开竞争。
M1诞生后生产总量突破了650万支,其中大部分是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生产。博物馆另外一个展柜展出了5支不同序列号的M1步枪,反映的是M1步枪生产的“里程碑”。这些M1步枪的序列号分别为:No.81,No.100000,No.2000000,No.3000000,No.6084405。其中,序列号“No.81”的M1步枪是在原型枪试验成功后,批量生产的第一支步枪,该枪成功通过了实弹射击测试,所有参与制作及测试的人员在标靶上签名,这张靶纸也成为珍贵的史料。序列号No.100000的枪被兵工厂赠送给了发明者约翰·C.伽兰德个人收藏。
展品中还有一支无托步枪样品,它是伽兰德生平最后的试验型步枪,意在综合各种先进武器特点,打造一支质量轻、射速高的步枪。展品中还有4种伽兰德设计的试验型机匣。一同展出的两幅图片是伽兰德的工作照和生活照。从工作照上可以看出他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生活照是一幅正在滑冰的场景,这个滑冰场是他在自家客厅的地板上覆盖保护膜,然后浇水冷冻制造的独特的小滑冰场,他说滑冰是从试验室的呆板氛围中解脱出来放松身心的一种极佳方式。
M1功能提升和輕型步枪研制
M1步枪虽然在二战中经历了各种极端条件的检验,被证明是结实可靠的武器,但军方认为还需要拓展和提升性能,以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需求;另外,军方还要求兵工厂研发新的轻型步枪,这种轻型步枪不仅弹匣容弹量要更大,还能够以全自动或半自动模式发射。实现后一个目标占据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最后20年的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批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及其他武器制造商研制的各种试验型枪支样本,并介绍了M14步枪的诞生过程。
M1提升版的试验从1942年12月开始,提升功能的各种试验型半自动步枪被命名为“M1E系列”,改进和提升的内容包括加装瞄准镜用于狙击、截短枪管用作卡宾枪等,所有“E系列”步枪仍然采用半自动方式和8发弹夹装填系统。
齐射计划下的几支步枪: 齐射式突击步枪; AR10步枪(尤金·斯通纳); AR15步枪(尤金·斯通纳); AR15步枪(柯尔特)
  
                        
                    
                          T20、T20E1和T20E2被称为改进型试验枪的“T20系列”。1944年10月,伽兰德完成了改进型T20的研发,该枪配有B.A.R.式弹匣和加长机匣,具备半自动和全自动可选择发射模式,之后的T20E1和T20E2是在此基础上改进的两个版本。1945年获军方批准计划生产10万支T20E2步枪,但在订单正式下达前夕,二战结束了。耗时5年研发的T20系列步枪未能正式投入生产,当19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在战场上使用的仍然是M1步枪。
T26是一支有着特殊来历的M1试验型短步枪,非官方的称谓叫“坦克手步枪”,它是由太平洋战区委员会“特制”的。1945年随着太平洋战场局势的变化,为适应丛林战的需要,美军太平洋战区委员会要求武器局为在菲律宾的第六军制造15000支短步枪。由于标准的M1步枪太长,不适宜在坦克里和丛林中携带,而M1卡宾枪在射程、杀伤力特别是灌木林中的穿透力明显不足,不适应丛林作战。为此,太平洋戰区委员会自行改制了150支缩短的M1步枪,并将其中的1支送交武器局测试。当这支“短M1”到达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后,工程师们发现它与兵工厂1年前为伞兵研发的M1E5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M1E5采用的是一个能折叠的金属枪托。兵工厂将制造的一支截短枪管的M1步枪与太平洋战区委员会改制的M1步枪一并送到阿伯丁试验场测试,结果这两支枪都出现枪口过度闪光或枪口炸裂问题,未能通过测试,兵工厂制造的那支原型枪因在测试中毁坏未被保存下来,太平洋战区委员会改制的试验枪被博物馆收藏。
T22E1、T22E2、T22E3及T27是雷明顿公司研制的M1改进型试验枪。美国军方在要求伽兰德研制T20改进型步枪的同时,还与雷明顿公司签订了改进M1步枪的研发合同,使两家厂商展开竞争。雷明顿公司研发的这些步枪都围绕标准M1机匣来设计。
T25是厄尔·哈维(Earl Harvey)主导研发的试验型步枪,该枪发射新的T62枪弹。此前德国制造的新型步枪使用的就是较小的枪弹,实践表明虽然稍微影响射程与火力,但可以使武器更为可控,更具机动性。同时美国改进发射药推进技术以后,可以使稍微短些的枪弹产生几乎相同的弹道射程,于是,0.30英寸-06口径的T62枪弹诞生,并于1906年被采用,T25则是第一支围绕使用新T62枪弹设计的步枪,之后,T65枪弹最终被确定为标准7.62mm NATO弹。
T28是西里尔·莫尔(Cyril Moore)主导设计的试验枪,配用T65枪弹,采用低成本制造方法。研制的原型枪在1948年完成,但这个设计最终被否定了,因为该枪1950年在阿伯丁与班宁堡的两次测试中均被认为可靠性很差。
T44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T20E2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试验枪,采用了T20E2的机匣和伽兰德为另一支试验型步枪T31设计的弹匣,发射T65 NATO弹,具有半自动和全自动发射模式,全枪质量约3.74kg。与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参与美军方竞争的同类步枪有波士顿的克拉克武器公司(Clarke Arms Company)研制的克拉克T33步枪和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FN T48步枪,前者在此前的测试中因缺乏可靠性已被淘汰,最后剩下的是斯普林菲尔德与FN公司的较量。1953年这两种枪的比较测试在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举行,最终结果是美国军方放弃了FN T48,而选择了斯普林菲尔德T44。之后美军与马修森工具公司(Mathewson Tool Company)签订了制造T44步枪的订货合同。
T44E4是T44的改进型号,在1957年5月1日通过测试以后,被正式命名为M14步枪并投入批量生产。按照军方的想法,M14不仅取代M1步枪,还打算取代M2卡宾枪和M3A1冲锋枪。
SPIW武器的研发
SPIW是“Special Purpose lndividual Weapon”的缩写,意思是“特种用途单兵武器”,它是美国陆军在1960年代制定的一项高度机密的轻武器研发项目,早期名称叫“齐射”(Salvo)计划,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受命承担了SPIW武器的研发任务。按照设计构想,SPIW是一种手持武器,它发射的枪弹与传统枪弹不同,母弹中装有子弹,子弹是一种小飞镖形的箭弹(flechette),这种武器具有半自动、全自动和点射模式,该枪还配有一个可容纳3发40mm榴弹的发射器。要求该枪与榴弹发射器的总质量不超过M14步枪。这种革命性的武器概念在试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无法解决的矛盾,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虽然投入巨大精力并制造出试验型样枪,但并未获得成功,美国陆军不得不面对现实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同时由于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全力投入该项计划,无暇顾及M14步枪的改进和提升,最终导致M14步枪被M16步枪取代。博物馆通过两组武器展品,介绍了SPIW项目研发的有关情况以及M16步枪列装的过程。
展出的1支“齐射式突击步枪”(Assault Rifle Salvo Project)试验枪,有两个并排枪管、双弹匣及双枪机,可以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方式同时向多个方向发射0.22英寸口径枪弹,全枪长1104mm,枪管长584mm,全枪质量约5.35kg,1957年制造,属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作战研究室领导的齐射项目(Salvo)的一部分。温彻斯特公司根据Salvo的设计理念在与美国陆军签订了研制合同后制造了这支试验型齐射步枪,而当时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研制的M14步枪正处在国家武器局的最后审查阶段,批准列装已成定局。由美国陆军资助的齐射步枪计划未得到国家武器局的认可,试验枪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也备受质疑,项目只能终止。研发的这支试验枪在1965年1月7日被送交兵工厂博物馆收藏。
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最后10年生产的6款武器: M3机枪; M8火炮弹着点观测枪; M60通用机枪及配置的枪弹袋; M79榴弹发射器及其发射的榴弹; M85坦克机枪; M73坦克机枪
  
                        
                    
                          2支SPIW手持武器原型,一支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1964年制造的,武器名称为“美国突击步枪SPIW XM144”(U.S.ASSAULT RIFLE SPIW XM144)
,序列号6,是一件不完全的武器。另一支是哈林顿
                        M1半自动步枪及其改进型
美国M1 0.30英寸步枪在经过多年研发试验后,于1936年1月正式列装美军。当时世界正处在战争边缘,日本为寻求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已出兵占领了满洲,德国的阿道夫·希特勒正通过外交或战争手段寻求领土扩张,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在埃塞俄比亚发动战争,试图建立新的罗马帝国。尽管美国人民希望远离战争,但必须做好战争准备。M1步枪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它后来在战场上的良好表现,更是获得了从将军到士兵的一致赞誉,被公认为二战中最先进的步兵武器。
M1步枪是约翰·C.伽兰德研发设计的,因此也被称为伽兰德步枪。约翰·C.伽兰德生于1888年1月1日,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了伸缩螺旋千斤顶和棉纺缠绕线轴的发明专利,后来受雇于布朗与夏普(Browne and Sharpe)公司,负责设计制作生产工具和计量工具,再后来在联邦螺丝公司(Federal Screw Corporation)担任领班和机械设计师。1917年,美国陆军因一战中使用的机枪经常出现卡壳等故障,公开招标新型机枪设计。对枪械产生兴趣的伽兰德参与了这次竞标,他提交的设计方案令武器专家和政府官员印象深刻,于是决定录用他到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从事武器研发工作。1919年11月4日,他从首都华盛顿来到斯普林菲尔德,成为兵工厂的职业枪械设计师,自此以后,他完全投入到武器研发中。博物馆以丰富的史料和枪械展品,向人们展示了伽兰德研制的系列步枪以及M1步枪的不断改进过程。
“专利式”是伽兰德加入兵工厂后设计的第一件专利武器,他研发的底火后坐式武器系统,在1919年9月5日注册了发明专利。
M1920步枪是伽兰德采用底火后坐式自动原理的第二次尝试,并设计了弹夹供弹与弹匣供弹两种不同版本。

M1923步枪是伽兰德研制的第三支步枪,同样采用底火后坐式自动原理。展出的这支枪序列号为No.1,与之前的版本相比减轻了整枪质量。
T3E2步枪,是继M1923步枪以后伽兰德研发的试验枪。由于军方对0.276英寸口径枪弹产生兴趣,要求伽兰德研发了使用该口径枪弹的步枪,1927年,0.276英寸口径的T3E2步枪被研发出来,不过美军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偏向于0.30英寸口径步枪,于是,1932年在0.276英寸口径步枪接近成功的时候,该项目被迫中止,转而回到了0.30英寸口径步枪的研发上。
M1原型枪,序列号No.1,是M1步枪批量生产以前的第一支原型枪,从No.1至No.80,这80支步枪都属于原型枪,在很大程度上是手工制作完成的,这些原型枪体现了伽兰德的全部设计思想。一同展出的一个试验型机匣,是M1步枪的关键部件,制造日期为1929年10月。
与M1试验枪、原型枪一同展出的还有一支佩德森半自动步枪(Pedersen Rifle)的原型枪。在伽兰德研发和改进设计半自动步枪的同时,军方还与J.D.佩德森另外签订了一份步枪研发合同,让他与伽兰德展开竞争。
M1诞生后生产总量突破了650万支,其中大部分是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生产。博物馆另外一个展柜展出了5支不同序列号的M1步枪,反映的是M1步枪生产的“里程碑”。这些M1步枪的序列号分别为:No.81,No.100000,No.2000000,No.3000000,No.6084405。其中,序列号“No.81”的M1步枪是在原型枪试验成功后,批量生产的第一支步枪,该枪成功通过了实弹射击测试,所有参与制作及测试的人员在标靶上签名,这张靶纸也成为珍贵的史料。序列号No.100000的枪被兵工厂赠送给了发明者约翰·C.伽兰德个人收藏。
展品中还有一支无托步枪样品,它是伽兰德生平最后的试验型步枪,意在综合各种先进武器特点,打造一支质量轻、射速高的步枪。展品中还有4种伽兰德设计的试验型机匣。一同展出的两幅图片是伽兰德的工作照和生活照。从工作照上可以看出他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生活照是一幅正在滑冰的场景,这个滑冰场是他在自家客厅的地板上覆盖保护膜,然后浇水冷冻制造的独特的小滑冰场,他说滑冰是从试验室的呆板氛围中解脱出来放松身心的一种极佳方式。
M1功能提升和輕型步枪研制
M1步枪虽然在二战中经历了各种极端条件的检验,被证明是结实可靠的武器,但军方认为还需要拓展和提升性能,以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需求;另外,军方还要求兵工厂研发新的轻型步枪,这种轻型步枪不仅弹匣容弹量要更大,还能够以全自动或半自动模式发射。实现后一个目标占据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最后20年的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批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及其他武器制造商研制的各种试验型枪支样本,并介绍了M14步枪的诞生过程。
M1提升版的试验从1942年12月开始,提升功能的各种试验型半自动步枪被命名为“M1E系列”,改进和提升的内容包括加装瞄准镜用于狙击、截短枪管用作卡宾枪等,所有“E系列”步枪仍然采用半自动方式和8发弹夹装填系统。

T26是一支有着特殊来历的M1试验型短步枪,非官方的称谓叫“坦克手步枪”,它是由太平洋战区委员会“特制”的。1945年随着太平洋战场局势的变化,为适应丛林战的需要,美军太平洋战区委员会要求武器局为在菲律宾的第六军制造15000支短步枪。由于标准的M1步枪太长,不适宜在坦克里和丛林中携带,而M1卡宾枪在射程、杀伤力特别是灌木林中的穿透力明显不足,不适应丛林作战。为此,太平洋戰区委员会自行改制了150支缩短的M1步枪,并将其中的1支送交武器局测试。当这支“短M1”到达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后,工程师们发现它与兵工厂1年前为伞兵研发的M1E5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M1E5采用的是一个能折叠的金属枪托。兵工厂将制造的一支截短枪管的M1步枪与太平洋战区委员会改制的M1步枪一并送到阿伯丁试验场测试,结果这两支枪都出现枪口过度闪光或枪口炸裂问题,未能通过测试,兵工厂制造的那支原型枪因在测试中毁坏未被保存下来,太平洋战区委员会改制的试验枪被博物馆收藏。
T22E1、T22E2、T22E3及T27是雷明顿公司研制的M1改进型试验枪。美国军方在要求伽兰德研制T20改进型步枪的同时,还与雷明顿公司签订了改进M1步枪的研发合同,使两家厂商展开竞争。雷明顿公司研发的这些步枪都围绕标准M1机匣来设计。
T25是厄尔·哈维(Earl Harvey)主导研发的试验型步枪,该枪发射新的T62枪弹。此前德国制造的新型步枪使用的就是较小的枪弹,实践表明虽然稍微影响射程与火力,但可以使武器更为可控,更具机动性。同时美国改进发射药推进技术以后,可以使稍微短些的枪弹产生几乎相同的弹道射程,于是,0.30英寸-06口径的T62枪弹诞生,并于1906年被采用,T25则是第一支围绕使用新T62枪弹设计的步枪,之后,T65枪弹最终被确定为标准7.62mm NATO弹。
T28是西里尔·莫尔(Cyril Moore)主导设计的试验枪,配用T65枪弹,采用低成本制造方法。研制的原型枪在1948年完成,但这个设计最终被否定了,因为该枪1950年在阿伯丁与班宁堡的两次测试中均被认为可靠性很差。
T44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T20E2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试验枪,采用了T20E2的机匣和伽兰德为另一支试验型步枪T31设计的弹匣,发射T65 NATO弹,具有半自动和全自动发射模式,全枪质量约3.74kg。与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参与美军方竞争的同类步枪有波士顿的克拉克武器公司(Clarke Arms Company)研制的克拉克T33步枪和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FN T48步枪,前者在此前的测试中因缺乏可靠性已被淘汰,最后剩下的是斯普林菲尔德与FN公司的较量。1953年这两种枪的比较测试在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举行,最终结果是美国军方放弃了FN T48,而选择了斯普林菲尔德T44。之后美军与马修森工具公司(Mathewson Tool Company)签订了制造T44步枪的订货合同。
T44E4是T44的改进型号,在1957年5月1日通过测试以后,被正式命名为M14步枪并投入批量生产。按照军方的想法,M14不仅取代M1步枪,还打算取代M2卡宾枪和M3A1冲锋枪。
SPIW武器的研发
SPIW是“Special Purpose lndividual Weapon”的缩写,意思是“特种用途单兵武器”,它是美国陆军在1960年代制定的一项高度机密的轻武器研发项目,早期名称叫“齐射”(Salvo)计划,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受命承担了SPIW武器的研发任务。按照设计构想,SPIW是一种手持武器,它发射的枪弹与传统枪弹不同,母弹中装有子弹,子弹是一种小飞镖形的箭弹(flechette),这种武器具有半自动、全自动和点射模式,该枪还配有一个可容纳3发40mm榴弹的发射器。要求该枪与榴弹发射器的总质量不超过M14步枪。这种革命性的武器概念在试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无法解决的矛盾,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虽然投入巨大精力并制造出试验型样枪,但并未获得成功,美国陆军不得不面对现实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同时由于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全力投入该项计划,无暇顾及M14步枪的改进和提升,最终导致M14步枪被M16步枪取代。博物馆通过两组武器展品,介绍了SPIW项目研发的有关情况以及M16步枪列装的过程。
展出的1支“齐射式突击步枪”(Assault Rifle Salvo Project)试验枪,有两个并排枪管、双弹匣及双枪机,可以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方式同时向多个方向发射0.22英寸口径枪弹,全枪长1104mm,枪管长584mm,全枪质量约5.35kg,1957年制造,属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作战研究室领导的齐射项目(Salvo)的一部分。温彻斯特公司根据Salvo的设计理念在与美国陆军签订了研制合同后制造了这支试验型齐射步枪,而当时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研制的M14步枪正处在国家武器局的最后审查阶段,批准列装已成定局。由美国陆军资助的齐射步枪计划未得到国家武器局的认可,试验枪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也备受质疑,项目只能终止。研发的这支试验枪在1965年1月7日被送交兵工厂博物馆收藏。

,序列号6,是一件不完全的武器。另一支是哈林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