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作文教学一体化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74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不仅提高初中生的写作素养,而且也能够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以初中的语文教育意义不可小觑。而且初中对于一个学生打下坚实写作能力的基础也非常重要,在初中时锻炼写作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对于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育的探究一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术内容。
  一、初中阅读作文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在青少年时期,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没有正确的形成,也没有整体的意识。所以在此过程中,老师就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而在教学中,旨在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情感思维能力。在初中时,强调学生要进行广范围的阅读,主要是因为阅读的层面和广度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成。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总结阅读的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和写作方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样不仅能够使文章更加细腻丰富,而且也让读者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阅读对于写作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当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时候,自然而然也会产生想要自己表达的冲动。而且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立刻展现在生活中的,而是通过积累沉淀形成个人的气质,在以后的生活历程中慢慢体现出来。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优秀文章和名人名言,不同种类的阅读材料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层面,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婚姻观,在阅读作品中体会美好的感情,提高学生的素质,端正学生的言行。而写作能够具体体现一个人阅读的认真程度以及内容的掌握度,只有深入的阅读才能够使写作时文笔更加的细腻生动,准确的表达,生动的描述,不仅让读者代入其中,还能产生心灵的共鸣,找到灵魂的慰藉。
  二、课堂推进一体化的实施
  除此之外不仅要深入意识到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重要性,而且要在初中教育中正确地推行实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建议或者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然后进行内容的仿写,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方式,然后再与作者的作品加以阅读比较。这样反复的体味分析,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也在反复的琢磨中找到更加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手段。
  所谓“一体化”就是要让学生正确地把握总体效果,不仅要对于内容进行分段精讲,而且还要对整体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在想要表达的内容中必须要有中心思想,由中心思想才衍生出具体的每一个句法和表达。
  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老师必须在此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内容。因为不断地按照这种方式推行,学生就难免会形成固化的思维,所以在有大体框架的情况下,也要不断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不拘泥于一种表达形式,要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追求思想和内容的全面深化和升级。
  三、一体化进程实现实例分析
  提出阅读写作一体化的重要性之后,就应当思考解决策略。下面就具体实例进行分析研究。
  在初中阅读篇章《背影》中作者朱自清用自己的手法,让天下人都记住了父亲离去时那佝偻的背影。对于父爱进行了清晰具体、形象化的表述,利用讲述故事的方式为大家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在题目设置中提到:请写出其中表达父亲“离去背影”的词语。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文章的分析,深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如果让学生写的话,学生会如何表现父爱?由此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能提高其写作表达能力。阅读—提问—感受—仿写—比较这一套体系下来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提高写作水平。
  在人教版阅读篇章《父爱》中作者运用设置悬念等写作方式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对于事件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拨开层层迷雾,解释其中原因。教师可以由此向学生提问:作者为何要选用这个题目?使用这个题目的好处在哪里?当学生体会到好处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仿写,从而掌握寫作技巧。
  在阅读篇章《一只手套》中作者运用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最后深化了作品含义,揭示了文章主旨,升华了作品思想,并由故事主人公的口吻阐明“最重要的其实是生活本身”。教师可以由此提出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珍惜生活本身?作者为什么要在最后表明文章主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引导学生使用优质写作方式提高作文水平。
  由此看来,只有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才能推进初中语文教育阅读写作一体化进程,提高学生对于提升自身语文素质的意识,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写作技能。与此同时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推行新课程教育,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老师不能一味地填鸭式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整体化教育,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要进行深化改革、统筹教育,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学生爱学习,教师有激情”这样的学习氛围,共同推进初中高质量教学。
  [作者通联:山东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的过程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思索与思想,让学生成为一个能独立、会思想、有尊严的人。其实知识再丰富也只能是一个渊博的人,而道德再富有只能是一个高尚的人,只有思想才能让一个人成为一个深刻的人。语文学科在思想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让学生成为一个敢思想、会思想、有思想的人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语文学习 思想精神 学生成长    李开复说过:“思考比传道
[摘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引导高中新课程,是决定新课程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教育管理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等角度,论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新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教育管理 课程观 教师观 教材观 学生观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深化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它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与
语言运用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即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具备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初步的语言表达和交际。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今的语文课堂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很多学生能写、能背,一让自由表达或交流交际,就磕磕巴巴、词不达意,语言运用能力着实令人忧虑。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该怎么做呢?  一、厚積薄发:积累筑就基础  “万丈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肥施用量对一年中两季蔬菜(黄瓜和番茄)N、P、K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农民的习惯施N处理相比,理论施N处理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问题热议很多。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以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基点,通过对目前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问题的归类分析阐释,从一个侧面分析了当前新一轮课程改
在宁夏平罗西大滩前进农场,利用盆栽试验以油葵为指示植物设置了脱硫废弃物5个不同施用量处理改良碱化土壤,采用Biolog Eco-plate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以长期施肥的早地红壤为材料,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红壤P库重建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红壤全P和速效P的量,但增加速度因有机肥的种类不同
陶行知先生主张“创造教育”。本文认为有创新性的语文教学应采用各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用足用好文本,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鼓励学生对作品大胆质疑,调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结合考点教给学生"赏文之道"和"为文之法",那么日常语文教学与考试之间一定程度脱节的尴尬局面将会有很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