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混在一起

来源 :中学生博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c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平淡或跌宕的回忆绝非不请自来,通常都需要一个引子,一个时光纪念者与牵引者。譬如几本残破蒙尘的日记,几卷模糊不清的照片底片,几张色泽黯淡的油彩画;或者一个纽扣,一只吉他拨片,一沓书签……漫不经心地捡起它们,用手指轻轻弹去灰尘,渐渐的,它们就像最充裕的日光养料,使蛰伏在泥土下的回忆如最茂盛的藤蔓植物顷刻间破土而出,爬满整个心房。
  今天我恰好又验证了这样无聊的桥段——清理电脑时发现了将近一个G的老照片。
  为自己泡了杯茶,边喝边浏览。
  
  第一张是在一个很大的KTV包房里。镜头很模糊,只能勉强看出几个人抢话筒的群魔乱舞场面。镜头的右侧摆着一大排被打开的蓝带啤酒,整齐的像是军人列队的样子,明晃晃金属光泽亮得刺眼。
  那是我们这群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摆脱父母单独K歌,当时为了掩饰青涩和忐忑,大家刻意装作很阔绰的样子,包了最贵的一个间。路上我们紧张地跟在服务生后面,环顾走廊两边花枝招展的女生,脸憋得通红,气都不敢出。
  就在包房门被关上的那一秒,一行人异口同声兴奋地高声尖叫,十分默契。
  那天晚上唱了什么歌,不重要。玩杀人游戏时谁最倒霉,不重要。真心话大冒险时谁谁有没有趁机告白,酒品最差的谁谁有没有撒疯,闹到凌晨回家谁被父母骂的最惨,以及,我们口口声声说“每年的这一天都要聚在一起”的诺言最后有没有实现,都不重要。
  若不是信手留下的照片为念,可能今天,我真的无法一一记起他们的脸了。
  杯中干瘪的茶叶已经舒展开来。
  
  第二个文件夹里,出镜最多的,是大海。冬天的海与夏日的截然不同,有包容和温暖的气息,海风清冽而纯粹,海浪仿佛未掺杂一丝盐分,拍打着礁石发出脆响。而夏天却多了份湿漉漉的黏稠。
  太多念念不忘的情愫都是在冬日大海边衍生的。
  那时候刚加入了一个庞大的朋友圈子,有五花八门的人。一撮朋友毫无拘束地游走在学校和社会边缘,把青春挥霍得高亢而彻底。而另一撮是平日中规中矩的学生,私下竟也快活得不像话。
  那时候我们的口号是“踏遍全城海岸线”。白天躺在沙滩上边聊天边自得其乐。小A支起了画板咬着笔杆涂抹着什么,小B很文艺范儿地带了本《海边的卡夫卡》装x,小F小H在小山和大海的夹缝中合影,来映衬他们的“海誓山盟”,一旁的小M举着DV大喊:“同志们大家来拍偶像剧啊,剧本催人泪下,角色人人有份,绝对大红大紫啊!”结果被大家无情吐槽。
  有天晚上大家很老土地想到篝火晚会。焦头烂额四处找柴禾,后来发现海风太大根本就点不着。据照片记载,最后我们每个人举着高瓦数手电筒度过了一个篝火之夜。
  一朋友打架时我们去充场子。小M说每个人应该叼根烟或者买几张纹身贴纸装一下“道儿上的人”。后来我们就真的头脑发热照做了。结果压根没打起来,被对方放了鸽子,扫兴得很。那张照片里,我们全体贴着纹身竖起了中指表示郁闷。
  后来还是分道扬镳了。一部分人背着行囊奔赴各市技校,我与另一部分人,陷入如火如荼的中考队伍。
  恬淡的茶香萦绕在我的鼻尖周围,饱满的水汽甚至要打湿眼眶。
  
  最后一个集子记录的是09年暑假,身边又是另一群人。聚会地点是郊区湿漉漉的草地。因为喜欢上了张悬和陈绮贞,我们鬼使神差买了吉他和书,坐在草地上瞎弹,声音盖过蝉虫聒噪的声浪。曾经的小L不像现在,按很标准的大横按,在我弹错时严肃纠正。现在的他不像曾经,稀里糊涂学会了首曲子,就要跑到广场上卖艺……
  才过了半年而已。小L已经能抱着吉他在学校艺术节夺人眼球。而我已经放弃了。我对他说:“因为我们的草地时代再也回不去了,弹奏也变得毫无意义。”他看着我,欲言又止。
  
  此时,那杯茶的绿均匀而通透,正逐渐冷却。饮一口,味道仍然沁人心脾。很难断定以后的时光是冷却还是升温,但它的味道永远是那般香醇。
  其实回忆不需要引子。归根到底,因为太留恋,才不甘愿抛掷它,丢弃它。
  每个人都有这样最独一无二的闪亮亮的日子。在外人看来,这样的经历平淡无奇。因为被我们赋予太多的情感,才会不停重现,不断讲述,不舍忘记。
  不想提及任何与“物是人非”有关的词,没有任何意义。那段时光箱只愿意收纳快乐。
  那些快乐,专属于我们混在一起。
  
其他文献
“大气漏洞”、“垃圾分类”、“冰川融雪”、“绿色警察”……同学们现在关注的还仅仅是这几个与环保有关的词语吗?  在绿色新风吹遍全球的热烈氛围下,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每一天都有人在用新的方式诠释着对环保的理解,每一天都有人在用新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每一天又都有新的环保词汇诞生。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绿色达人”,有关环保的最新资讯不能少,环保的新词汇不能不知道。今天,就让你的记忆库中增添这样几
最近和小丸子打听王珞丹的同学特别多,这让一直不太注意她的小丸子很意外,因此,小丸子决定对王珞丹进行下“摸底盘查”,结果如下——王珞丹,1984年生,籍贯内蒙古赤峰,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1级表演系。典型“80后”,虽自诩已是25岁的成熟大人,但在与父母沟通的问题上,仍坦言自己是不太好管的孩子,而她妈妈也常形容她是“太有主见的孩子”。事业方面,《奋斗》(饰米莱)和《我的青春谁做主》(饰钱小样)为代
她是小博的老读者,却是小博的新作者。每期小博她都会认真的阅读,可是她写给小博的文字却总是不大能吸引编编的眼球。她说她喜欢文字,她也喜欢读书,她说她的理想很明确,想做一名中学历史老师,想永远生活在单纯的学生时代……  她的名字叫冯瑜。是小博主题故事上稿两期的小作者,是一路在小博的陪伴下成长着的小女孩儿。    一个女孩和一座城    认识冯瑜是今年的年初,我在空间和百度贴吧里发帖子征集新一起的主题故
夏天,天气很热,我将取暖灯全部点亮,将整个浴室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我喜欢这样窒息的感觉。太阳能的温度很高,有时会接近100摄氏度。热水从花洒里喷射出来,有几滴溅到我的手指,看水泡慢慢形成,并不觉得痛,有点儿麻麻的,心却很凉。我承认,我是怕死的,于是我又往里兑了冷水。我听见灯心碎裂的声音,看着一盏灯暗了下去,便从此再也没有亮过。我直愣愣地看着它,眼睛很酸很涩,我笑得很开心,然后心碎得一塌糊涂,我有些自
最近总感觉心情很差,月考过后,看着陆陆续续下来的分数,竟会忍不住流泪。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接下来的一切,大脑一片空白。虽说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经历了那么多场考试,但是一张印满红叉的试卷就让我变得不堪一击。  我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付出的努力难道没有价值吗?为什么别人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的东西,我付出那么多的辛苦却成了泡影?我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只能任由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流。有时候,我真的很讨
一.漏光    你可清楚?你的眼睛会漏光。  经过我的深思熟虑,还是觉着有必要把这场隐秘的花事以一种匿名的方式公之于众。似乎是一种错觉,我犯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罪,但因为保密工作做的好,警察叔叔是不会来抓我的,甚至连身为“受害人”的你也并不知情。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大抵如此吧!鄙人作为一个品德优良的个体,于情于理都应该坦白从宽,所以,谨拜表以闻。  我的“作案”动机始于一节英语课,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极
贫穷只代表着一种暂时的生活境遇,却不能决定我们生活的态度。    家里很穷。这一点在我小时候就意识到了。  小时候,家里真的很穷。在我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给我和姐姐买过衣服,而她自己的衣服更屈指可数。她那几件寥寥无几的衣服上也有些许岁月的痕迹。每次到了年尾,姐姐也还穿着妈妈年轻时的衣服,我穿着姐姐的旧衣,过长的衣服很宽松,显得两个人都傻乎乎的。  南方的冬天其实并不是很冷,我和姐姐穿着由妈妈从被
这一期杂志出版的时候,对于我们和你们都一样意味着这一年已经走过。12月,是这一年的尾声,12月B卷是杂志2009年度的最后一期,我们把这一年的24期杂志,已经安然交给到了你们的手里。  你是不是同我一样忽然有很多话想说,却一样的不知从何说起。你的心底是否也同我一样有着满满的怀念,却又不知道要从哪一天开始。  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在这一年的开头我信誓旦旦地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计划。有好多书是要读的,好
我们的生命终究会逝去,但要记住,无论曾经发生过什么都已成为了过去,我们要懂得对未来心存希望。新一天的雨为我们带来了希望,而昨日的痛苦已成梦。  ——题记    1    九月某日,晴,无风。午后,俄顷风吹云散,大雨倾盆而下。  放学铃一响,我便冲出了教室。看了一眼外面的雨,几乎是不假思索便冲进了雨中,往家的方向跑去。手中紧紧抓住的是刚发下来的物理卷子,在拿到卷子的那一刻我就被那鲜红的“48”刺痛了
[不要害怕这一切会结束]    有一个人搭船到英国,途中遇到暴风,全船的人惊慌失措,他看到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祷告,神情十分的安详。等到风浪过去,全船脱离了险境,这人很好奇地问这老太太,为什么一点都不害怕。老太太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被上帝带走;二女儿住在英国。刚才风浪大作时,我就向上帝祷告,如果带我去天堂,我就去看大女儿,如果留我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儿,不管去哪里我都一样,所以我怎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