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平淡或跌宕的回忆绝非不请自来,通常都需要一个引子,一个时光纪念者与牵引者。譬如几本残破蒙尘的日记,几卷模糊不清的照片底片,几张色泽黯淡的油彩画;或者一个纽扣,一只吉他拨片,一沓书签……漫不经心地捡起它们,用手指轻轻弹去灰尘,渐渐的,它们就像最充裕的日光养料,使蛰伏在泥土下的回忆如最茂盛的藤蔓植物顷刻间破土而出,爬满整个心房。
今天我恰好又验证了这样无聊的桥段——清理电脑时发现了将近一个G的老照片。
为自己泡了杯茶,边喝边浏览。
第一张是在一个很大的KTV包房里。镜头很模糊,只能勉强看出几个人抢话筒的群魔乱舞场面。镜头的右侧摆着一大排被打开的蓝带啤酒,整齐的像是军人列队的样子,明晃晃金属光泽亮得刺眼。
那是我们这群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摆脱父母单独K歌,当时为了掩饰青涩和忐忑,大家刻意装作很阔绰的样子,包了最贵的一个间。路上我们紧张地跟在服务生后面,环顾走廊两边花枝招展的女生,脸憋得通红,气都不敢出。
就在包房门被关上的那一秒,一行人异口同声兴奋地高声尖叫,十分默契。
那天晚上唱了什么歌,不重要。玩杀人游戏时谁最倒霉,不重要。真心话大冒险时谁谁有没有趁机告白,酒品最差的谁谁有没有撒疯,闹到凌晨回家谁被父母骂的最惨,以及,我们口口声声说“每年的这一天都要聚在一起”的诺言最后有没有实现,都不重要。
若不是信手留下的照片为念,可能今天,我真的无法一一记起他们的脸了。
杯中干瘪的茶叶已经舒展开来。
第二个文件夹里,出镜最多的,是大海。冬天的海与夏日的截然不同,有包容和温暖的气息,海风清冽而纯粹,海浪仿佛未掺杂一丝盐分,拍打着礁石发出脆响。而夏天却多了份湿漉漉的黏稠。
太多念念不忘的情愫都是在冬日大海边衍生的。
那时候刚加入了一个庞大的朋友圈子,有五花八门的人。一撮朋友毫无拘束地游走在学校和社会边缘,把青春挥霍得高亢而彻底。而另一撮是平日中规中矩的学生,私下竟也快活得不像话。
那时候我们的口号是“踏遍全城海岸线”。白天躺在沙滩上边聊天边自得其乐。小A支起了画板咬着笔杆涂抹着什么,小B很文艺范儿地带了本《海边的卡夫卡》装x,小F小H在小山和大海的夹缝中合影,来映衬他们的“海誓山盟”,一旁的小M举着DV大喊:“同志们大家来拍偶像剧啊,剧本催人泪下,角色人人有份,绝对大红大紫啊!”结果被大家无情吐槽。
有天晚上大家很老土地想到篝火晚会。焦头烂额四处找柴禾,后来发现海风太大根本就点不着。据照片记载,最后我们每个人举着高瓦数手电筒度过了一个篝火之夜。
一朋友打架时我们去充场子。小M说每个人应该叼根烟或者买几张纹身贴纸装一下“道儿上的人”。后来我们就真的头脑发热照做了。结果压根没打起来,被对方放了鸽子,扫兴得很。那张照片里,我们全体贴着纹身竖起了中指表示郁闷。
后来还是分道扬镳了。一部分人背着行囊奔赴各市技校,我与另一部分人,陷入如火如荼的中考队伍。
恬淡的茶香萦绕在我的鼻尖周围,饱满的水汽甚至要打湿眼眶。
最后一个集子记录的是09年暑假,身边又是另一群人。聚会地点是郊区湿漉漉的草地。因为喜欢上了张悬和陈绮贞,我们鬼使神差买了吉他和书,坐在草地上瞎弹,声音盖过蝉虫聒噪的声浪。曾经的小L不像现在,按很标准的大横按,在我弹错时严肃纠正。现在的他不像曾经,稀里糊涂学会了首曲子,就要跑到广场上卖艺……
才过了半年而已。小L已经能抱着吉他在学校艺术节夺人眼球。而我已经放弃了。我对他说:“因为我们的草地时代再也回不去了,弹奏也变得毫无意义。”他看着我,欲言又止。
此时,那杯茶的绿均匀而通透,正逐渐冷却。饮一口,味道仍然沁人心脾。很难断定以后的时光是冷却还是升温,但它的味道永远是那般香醇。
其实回忆不需要引子。归根到底,因为太留恋,才不甘愿抛掷它,丢弃它。
每个人都有这样最独一无二的闪亮亮的日子。在外人看来,这样的经历平淡无奇。因为被我们赋予太多的情感,才会不停重现,不断讲述,不舍忘记。
不想提及任何与“物是人非”有关的词,没有任何意义。那段时光箱只愿意收纳快乐。
那些快乐,专属于我们混在一起。
今天我恰好又验证了这样无聊的桥段——清理电脑时发现了将近一个G的老照片。
为自己泡了杯茶,边喝边浏览。
第一张是在一个很大的KTV包房里。镜头很模糊,只能勉强看出几个人抢话筒的群魔乱舞场面。镜头的右侧摆着一大排被打开的蓝带啤酒,整齐的像是军人列队的样子,明晃晃金属光泽亮得刺眼。
那是我们这群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摆脱父母单独K歌,当时为了掩饰青涩和忐忑,大家刻意装作很阔绰的样子,包了最贵的一个间。路上我们紧张地跟在服务生后面,环顾走廊两边花枝招展的女生,脸憋得通红,气都不敢出。
就在包房门被关上的那一秒,一行人异口同声兴奋地高声尖叫,十分默契。
那天晚上唱了什么歌,不重要。玩杀人游戏时谁最倒霉,不重要。真心话大冒险时谁谁有没有趁机告白,酒品最差的谁谁有没有撒疯,闹到凌晨回家谁被父母骂的最惨,以及,我们口口声声说“每年的这一天都要聚在一起”的诺言最后有没有实现,都不重要。
若不是信手留下的照片为念,可能今天,我真的无法一一记起他们的脸了。
杯中干瘪的茶叶已经舒展开来。
第二个文件夹里,出镜最多的,是大海。冬天的海与夏日的截然不同,有包容和温暖的气息,海风清冽而纯粹,海浪仿佛未掺杂一丝盐分,拍打着礁石发出脆响。而夏天却多了份湿漉漉的黏稠。
太多念念不忘的情愫都是在冬日大海边衍生的。
那时候刚加入了一个庞大的朋友圈子,有五花八门的人。一撮朋友毫无拘束地游走在学校和社会边缘,把青春挥霍得高亢而彻底。而另一撮是平日中规中矩的学生,私下竟也快活得不像话。
那时候我们的口号是“踏遍全城海岸线”。白天躺在沙滩上边聊天边自得其乐。小A支起了画板咬着笔杆涂抹着什么,小B很文艺范儿地带了本《海边的卡夫卡》装x,小F小H在小山和大海的夹缝中合影,来映衬他们的“海誓山盟”,一旁的小M举着DV大喊:“同志们大家来拍偶像剧啊,剧本催人泪下,角色人人有份,绝对大红大紫啊!”结果被大家无情吐槽。
有天晚上大家很老土地想到篝火晚会。焦头烂额四处找柴禾,后来发现海风太大根本就点不着。据照片记载,最后我们每个人举着高瓦数手电筒度过了一个篝火之夜。
一朋友打架时我们去充场子。小M说每个人应该叼根烟或者买几张纹身贴纸装一下“道儿上的人”。后来我们就真的头脑发热照做了。结果压根没打起来,被对方放了鸽子,扫兴得很。那张照片里,我们全体贴着纹身竖起了中指表示郁闷。
后来还是分道扬镳了。一部分人背着行囊奔赴各市技校,我与另一部分人,陷入如火如荼的中考队伍。
恬淡的茶香萦绕在我的鼻尖周围,饱满的水汽甚至要打湿眼眶。
最后一个集子记录的是09年暑假,身边又是另一群人。聚会地点是郊区湿漉漉的草地。因为喜欢上了张悬和陈绮贞,我们鬼使神差买了吉他和书,坐在草地上瞎弹,声音盖过蝉虫聒噪的声浪。曾经的小L不像现在,按很标准的大横按,在我弹错时严肃纠正。现在的他不像曾经,稀里糊涂学会了首曲子,就要跑到广场上卖艺……
才过了半年而已。小L已经能抱着吉他在学校艺术节夺人眼球。而我已经放弃了。我对他说:“因为我们的草地时代再也回不去了,弹奏也变得毫无意义。”他看着我,欲言又止。
此时,那杯茶的绿均匀而通透,正逐渐冷却。饮一口,味道仍然沁人心脾。很难断定以后的时光是冷却还是升温,但它的味道永远是那般香醇。
其实回忆不需要引子。归根到底,因为太留恋,才不甘愿抛掷它,丢弃它。
每个人都有这样最独一无二的闪亮亮的日子。在外人看来,这样的经历平淡无奇。因为被我们赋予太多的情感,才会不停重现,不断讲述,不舍忘记。
不想提及任何与“物是人非”有关的词,没有任何意义。那段时光箱只愿意收纳快乐。
那些快乐,专属于我们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