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学用图的作用 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e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教学用图,是直观教学法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以及生物学与环境关系的统一性,往往能够化无形为有形,化隐蔽为直观,具有简单明了和生动形象的特点,在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教材中,用图的主要形式有插图、挂图和板图等,充分利用这些用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兴趣与能力的良性循环。如何使用生物教学用图进行教学,我以为要重视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利用教材插图优化教学过程
  
  插图在教材中占有相当的篇幅,这些插图与教学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是教材编审人员精心挑选的教材的辅助材料。插图的地方往往也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教学设计中,认真备好课本插图非常重要,正确运用插图,可以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插图的教学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对插图视而不见或者是轻描淡写,随便应付;而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加以应用,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好、讲透,利用插图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课本中的插图一般是对教材内容的形象解释,因此在指导学生看书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如在比较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时注意启发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结构有哪一些?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哪一些?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哪一些呢?……通过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又如在指导学生观察“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插图时,启发学生从“细胞膜两端的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等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还有一些插图是书本知识的延伸。如“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中,隐含着“中心粒在分裂末期进行复制”这一课本文字叙述中没有出现的知识点;而在“玉米胚乳的发育”图中,则包含着,“胚乳的发育先于胚的发育”的内容。对于这一类插图,在教学中更应予以充分的说明。
  有些插图还可用于旧知识的复习。如在复习“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这部分知识时,对照书本中的相关插图,在图中指出细胞各部分的名称、结构特点及功能,简捷明了;复习有丝分裂时对照课本中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解,说出各时期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复习生态系统的知识时利用“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读图复习旧知识,避免了因简单重复而造成的枯燥乏味。
  
  二、利用教学挂图增强教学实效
  
  教学挂图是按照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重点、难点,根据青少年的感知规律,在保证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艺术加工绘制而成的。因而它具有色彩鲜艳、层次分明、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统一讲解等优点。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把教学挂图与课本插图配合使用,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方便。
  教学挂图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观察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能够准确、规范、形象地表达出教学内容。例如,一幅食肉目动物的挂图就能同时把家猫、豹、虎、狼和狐等5种动物反映出来。而“文昌鱼纵剖面模式图”、“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等挂图则能把复杂的形态结构模式化,抽象概念形象化等。
  教学挂图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生理功能知识,化动态为静态、化连续为独立。把一些即使连实验也无法看清的变化和特点直观地表现出来,如“青蛙的循环系统图解”等。对这类挂图应当相当重视。
  此外,挂图还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界各个方面的关系、掌握生物发生发展的知识等,较好地利用这些功能,可以使课堂既生动又充实,既有操作性又有实效性。
  当然,教学挂图多是单角度一维的,缺乏空间感和实物感,学生较难理解挂图中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且教学挂图在描述生物体的结构时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实物、模型、标本等辅助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挂图正面的观察,想象反面和侧面,利用挂图逆向想象实物等学习方法。
  
  三、利用教学板图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生理活动,“死”的挂图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其真实过程。此时,教师若能在讲解中结合板图,边讲边画,则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等生理过程,通过板图进行教学都要比纯粹利用插图教学效果好得多。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板图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板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简洁明快。受上课时间的限制,课堂上的板图不可能画得象美术图那样美观,教师应用尽量简洁的线条把所要表现的最主要部分勾勒出来。②科学准确。板图不同于美术图,它首先注重的是科学性。各种结构的特征、各个部分的比例,都应准确地表达出来。例如:在画植物细胞结构图时,不能画出细胞模,并应告诉学生,并不是图绘错了,而是因为细胞膜太薄,又紧紧地与细胞壁贴在一起,在光镜下不易看到。故在绘图时,为了尊重事实,才没将它绘出来。但如果细胞已进行质壁分离,则细胞膜清晰可见,这时就应把它给绘出来。由此教育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③重点突出。板图不可能面面俱到,应体现出该生理过程中最抽象、最难理解、最重点的部分。对于一些不重要的细节应尽量忽略,做到中心突出,在重点强调部分要合理利用彩笔,使其鲜明显眼,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四、指导学生绘图培养实践能力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题,学生的绘图能力是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的体现,也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部分。会考说明对学生的绘图能力提出这么一条要求:“能正确绘制课内学过的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有关的遗传图解、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解。”此外,教材中某些内容,用文字描述不易理解,此时,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进行绘图。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学生对其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含量的变化不易掌握。于是我要求学生以横坐标为细胞周期,纵坐标为三者含量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曲线图来。这样,学生根据自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经反复推敲琢磨,激烈讨论,最后将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的变化情况用曲线正确表示出来了,由此,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首先应向学生讲清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即只能用点的多少来表示生物本的明暗而不能用“涂”;其次应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绘图,如绘制有丝分裂图时要注意何种细胞、哪一时期、几对染色体,绘制遗传图解应注意哪些格式等;其三应注意图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此外,让学生改造插图也是一种值得积极尝试的好办法。有时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材中的一些图形进行改造。例如,要求学生把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画在一个细胞里,形成遗传的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流水线”。通过这些或由复杂变简单,或由立体变平面,或由单一变综合,或由小变大等变化,可以促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真正化知识为能力。
  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图”的教学,正确引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巧妙合理地使用教学用图,必将使我们的课堂在灵活的线条、斑谰的色彩中不断走向素质教育的新天地。
其他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的常见急症,起病急、病死率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AMI早期应用溶栓疗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
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但是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能控制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但是
一、当前课改中,老师还保持着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    当前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根据《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里所呈现的“中小学生一般性发展目标”。1.学会学习: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并努力使自己变得优秀;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对自己的学